卢沟桥之夜:年仅19岁的突击队员,竟手刃日军13人,生擒1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18:21 1

摘要:入夏以来,在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在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消息灵通人士私下间流传着这样一条小道消息: “七七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一切迹象表明日军将阴谋发动侵华战争。

北平卢沟桥。1937年夏天,华北平原赤日炎炎,暑气蒸腾大地,干燥闷热,令人难以忍受,仿佛一粒火星便能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入夏以来,在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在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消息灵通人士私下间流传着这样一条小道消息: “七七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一切迹象表明日军将阴谋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驻屯军在北平郊区频繁举行实战演习,愈演愈烈,明目张胆地向中国军队挑衅,使当地驻军官兵早已憋了一肚子火,中日两国的军队彼此虎视眈眈。烈日下,日军三八式大枪上闪闪耀眼的刺刀,与第29军大刀片上明晃晃的反光互相刺激着,战争爆发的焦点在迅速聚集,随时随地都可能点燃战争的火星。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部队是宋哲元第29军所部。

第29军原为西北军老底子,中原大战以后,冯玉祥下野,该部被改编为第29军。此时共辖步兵4个师、骑兵1个师又及1个特务旅和2个保安旅,每个师有4个旅,总兵力10万人,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军部驻北平南苑。第37师师部在西苑,第110旅驻防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

第37师第110旅旅长为何基沣。该部是一支在喜峰口以大刀让日军丧胆的劲旅,也是一支以“大刀进行曲”闻名全国的部队,如果说第29军是把大刀,那么第110旅就是横在卢沟桥头的一把利剑,随时都可给来犯的日军以致命一击。

7月6日,日军驻丰台部队要求通过宛平城去长辛第29军的大刀曾使日军丧魂落魄 店演习。驻军不允许日军通过其防地,双方对峙上了,谁也不让,相持了十多个小时,到天黑日军才退去。

面对日军的演习挑衅,旅长何基沣叮嘱部队: “小鬼子搞演习,来者不善。咱们的家伙也不是吃素的,要时刻提防着他们,不要忘了喜峰口砍杀鬼子的传统,关键时候再让他们重新尝尝大刀的滋味!”

7月7日这一天,日军驻丰台的第3大队第8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指挥下,在卢沟桥北永定河东岸的回龙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部枪炮皆配备了充足的弹药,看样子是有备而来,要动真格的了。

旅长何基沣立即打电话给正在保定的师长冯治安,冯立即赶回北平,与何基沣商议对策,布置好部队以应对突发事变。

是夜10点30分左右,万籁俱静,只有河边不时响起几声蛙鸣。

宛平城的中国士兵进入梦乡,这时西南方向响起几声清脆的枪声,在深夜中显得诡秘和恐惧。

深夜11点左右,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来到城门紧闭的宛平县城下,向城上的守军命令“开城”,说有一名日方演习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检查”。

守城卫兵不敢怠慢,急忙报告给营长金振中,金不敢擅自做主,便又报告团长吉星文。吉星文是西北军名将吉鸿昌的侄子,一个脾气暴躁的河南汉子,一听便血往上涌:

“狗日的小鬼子欺人欺上门来了,爷们儿城门是紧闭的,哪有狗杂种钻进来?明明是来找事的。让弟兄们赶紧起床,子弹上膛,手榴弹挂足,来硬的就和他们干!”双方相持不下。

当时,日本驻屯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正在秦皇岛检阅步兵第2联队,其职务由日军第1联队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代理。牟田在接到报告后,命令第3大队一木大队长立即率主力前往现场,占领要点,并与驻宛平守军进行交涉。

深夜12时,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电话通知冀察外交委员会,要求派兵入宛平城进行搜查,否则将以武力保卫前进。外交委员会将松井电话内容报告了第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秦德纯当即命令驻宛平部队和河北省第4行政区专员兼宛平县县长王冷斋迅速查明真相,以便处理。王随即通知金振中,经过调查,城中并未有开枪事件,也没有失踪日兵踪影。王冷斋将事实汇报,为避免扩大事端,王冷斋奉命与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等与松井太久郎谈判,双方商定,中日两方派员进城调查,再定处理办法。

王冷斋

此时,所谓失踪的士兵已经找到,一木大队长拨通了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的电话,无中生有地报告: “中国军队再次向我方开枪射击,对此我方是否应回击?”

牟田回答: “被敌攻击,当然要回击!”

一木又追问道: “那么,开枪射击也没有关系吗?”

“是的!”牟田的回答简单明了。

后来,在1944年,牟田已升任驻缅甸第15军中将司令官,在回忆往事时说: “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

丷苏州八門若什 团团长吉星文,该团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正当中日双方人员于8日凌晨4时到达宛平县署,与县长王冷斋进行交涉时,东门外突然炮声大作,炮弹呼啸着飞过城墙,炸毁了营指挥部。顷刻间,西门外大炮、机枪响成一片,日军开始攻城了。

第29军军部立即下达命令,命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并有“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等语。

旅长何基沣也向团长吉星文下命令: “对进攻的日军,立即还击,坚守阵地,我马上派部队支援你们!”

日军炮击过后,步兵蜂拥而上,当接近城垣300米时,守军枪声齐射,以“快放” “齐放”猛烈射击,日军伤亡颇重。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日双方每次冲突不论其偶然性有多少,但都是日军制造的,并发展成日军进攻的必然,都成为日本侵华的借口。

随便都可举出日本制造事变的案例:

1931年11月初,日军唆使汉奸李际春、张璧等组织便衣在天津暴乱,制造了天津事件。

1932年1月28日,日本特务机关制造了日僧在上海被殴事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战事长达两月之久。

同年在东三省制造了怪胎“满洲国”,扶植了一个伪满傀儡政权。

1933年1月1日,日军发动了对山海关的进攻,夺取了重镇军事要地山海关。

2月,日本关东军进攻热河,占领了该省。

3月,日军向冀东长城各口进攻,并占领了冀东。

1934年6月8日,日本借口驻南京副领事藏本失踪,企图制造事变。4天后藏在明孝陵附近的藏本饥渴难忍,主动走出,日本失去口实而未爆发事变。

1935年1月,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

5月,日军制造了热河事件。

9月,日本特务挑唆汉奸制造香河自治运动。

12月,日本制造冀察两省特殊化事件。

1936年1月,演习的日军制造了朝阳门事件。

5月,在天津制造了“大沽冲突事件”和“金刚桥事件”。

同月在北平丰台,日军挑起事端,强迫第29军让防;9月,丰台日军又制造事端,第29军被迫让出营房。

10月26日至11月4日,华北驻屯军举行“秋季大演习”,日军以北平为假想进攻目标,以卢沟桥、宛平城为重要攻击点。参加部队近万人,演习范围达4万平方公里。北平近郊和天津等地的重要地区都有日军铁蹄的踪迹。

日军步步紧逼,每次制造事端都占尽了便宜,中国不是割地就是赔礼。华北没有一块安宁的地方,北平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如果说1936年以前是日本对中国的蚕食,那么进入1937年,日本张开了大口,开始了对中国的鲸吞。是年的上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放出“中日提携”的烟幕下,紧张地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准备。

2月20日,外务省制定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声言要“对南京政权采取措施”。

4月中旬,日本政府又召开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相会议,密谋侵占华北。

6月4日,新上任的首相近卫文膺,其内阁中的陆相杉山元、海相米内光正、外相广田弘毅、藏相马场英一等都是军部中的“革新派”,且掌握了内阁的实权,“扩大派很快占了上风”。

日本法西斯军人内部存在分歧,由此分成“不扩大派”和“扩大派”。

“不扩大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和战争指导课主任参谋堀场一雄等人。他们认为,目前不是扩大战争,而是巩固在中国的侵略成果,不失时机地开发满洲,利用中国的资源兴建大工业。待到积存有战费50亿日元,能动员15个师团,同时能动用军需动员准备量的一半时,再利用半年的时间,把作战地域扩展到黄河以北,视情况可包括上海方向,如果现在就扩大战争,中国会举国一致发挥较强的力量,日本就会陷入长期持久战,陷于泥沼而不能自拔。因此,他们主张“此刻宜慎重从事,不可陷于武力纷争”。

“扩大派”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和参谋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等人为代表,人数较多,他们大都参加过侵略中国的活动,在侵略中国时立过功。他们认为中国的当权者都患有恐日病, “确信对中国只需拔刀威胁一下,它就会屈服”。他们扬言:只要日本造成动员声势,满载兵员的列车一通过山海关,中国就会投降。另一部分人似乎还留点余地,断言“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充其量不过是进行一次保定会战就完事大吉了”。

日本内阁的战争叫嚣不是偶然的,是和当时日本国内的战争气氛相关联的。当时在日本国内,发动侵略战争的空气甚嚣尘上,在东京,歌舞剧院在上演歌颂复仇和暴力精神的《忠臣藏》,电影院则大肆放映以1932年进攻上海为内容的电影《炸弹三勇士》。日本军方为了表彰这三个侵华“英雄”,特将其提升两级并授予金鸡奖章,同时为其举行了街村葬礼,为他们竖立了铜像和纪念碑,不遗余力地煽动军国主义侵华狂热。

6月9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写给日本大本营的奏折中指出: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的中国局势,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予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6月27日,华北驻屯军紧急成立了临时作战课。

自6月以来,驻北平丰台一带的日军不分昼夜地举行以攻夺宛平城为目标的军事演习。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指挥官和大部分幕僚,猬集在宛平城东的沙冈,对演习日军进行现场指导,并派遣部分辅佐官对丰台、宛平卢沟桥进行勘察。

一时间,平津战争恐怖气氛弥漫,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宛平城附近的农民白天不敢下田耕作,致使田地荒芜。晚上早早关门熄灯,屏气忍愤。点灯人家也要用棉被将窗户堵上,唯恐遭到不测。

由于日军连日演习,“密迩京师,八方通衢”的卢沟桥也变成了商旅不行、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桥东“卢沟晓月”的御碑巍然屹立。御碑下,手持钢枪、身背大刀的第29军战士站岗,警惕地守卫着卢沟桥。长年在中国从事新闻采访与学术研究的美国学者拉铁摩尔,以他对日本侵略性的研究与记者的敏感,曾这样描绘平津的局势: “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使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另一个九一八呢!”拉铁摩尔指出,大家都应当记得以前日本一个短短的自由派运动的插曲和同样过分热烈的对华友谊的表示,曾经成为对满洲突然进攻的导火线。

在这种年头里,没有人能否认国际间应当遵守诚意的礼节,日本的外交却总是把凶鸷之鹰与和平之鸽交换着导演着的。不在平静中爆发,就在平静中死亡。当时的局势果然被拉铁摩尔言中,日本又上演一次九一八事变,在卢沟桥肇事了。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即使没有卢沟桥事变,还会出现其他什么事件,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个不争的事实,先是东北,现在是华北,只要有一颗火星就能点爆这个巨大的火药桶。

7月8日凌晨。中国代表、宛平县县长王冷斋面对日军的无理纠缠、挑衅、威胁、武力恫吓,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据理力争,全副武装的日军

代表在他身上得不到任何东西。

日军见交涉、威胁无效,于5时30分向宛平城的中国守军进行炮击,继而向卢沟桥、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发起了进攻。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第29军的将领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发表声明: “彼方要求须我军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倘彼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当不得不竭力周旋。”同时,第29军向防卫卢沟桥部队发出命令: “卢沟桥即为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旅长何基沣根据军部命令又向守桥部队下达了三条命令:一、不同意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

日军第3大队主力在大队长一木青直的率领下排成四路纵队,气势汹汹地向龙王庙和铁路桥中国守军扑来,扬言要在中国军队驻地搜寻“失踪士兵”。中日双方在龙王庙附近遭遇,守军排长申仲明站在桥头,拒绝日军的无理要求,日军早已准备,突然开枪射击,申排长壮烈殉国。

申排长的牺牲激怒了第29军的战士,为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他们奋起自卫反击,守军两个排的战士,面对900名日军毫无惧色,几十支枪喷射出复仇的怒火。当敌人冲上阵地后,战士们又抡起大刀,冲入敌群,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14分钟后,终因敌众我寡,两个排的战士几乎全部战死在铁路桥头阵地上。

上午,日军进攻卢沟桥铁桥,桥上有一个连的守军防守,双方为争夺铁桥,打得激烈异常。日军曾一度将铁桥南端占领,中国军队死守桥北,与日军对战。

日军以死亡上百名士兵的代价,占领了龙王庙和铁路桥东头。

牟田率部占领永定河以东,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命令:由天津经通州到北京的部队由其指挥,增援部队为:步兵第1联队第2大队、战车1个中队、炮兵第2大队、工兵1个小队。

天津。7时30分,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对驻天津的各部队下达了准备出动的命令,并命令在秦皇岛检阅部队的河边正三旅团长马上返回北平,决心扩大战争。

牟田接到驻屯军命令,即于9时25分命令副联队长森田指挥一个大队兵临宛平城下,进行武力威胁,要求中国守军退到永定河西,如果需要,即占领卢沟桥。森田的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守军的严厉拒绝。森田见威胁不成,便令部队攻打宛平,守军用猛烈的射击,表明了与宛平城共存亡的决心。

13时,牟田从北平到达宛平城东北的沙冈前线,亲自指挥作战。15时30分,河边正三旅团长也赶到丰台督战。但此时日军在丰台地区兵力相对较少,河边正三一面命令第3大队在龙王庙附近,在已占领铁路部队的掩护下渡过永定河,一面以谈判为幌子等待援军,待援军到达后再于9日进攻宛平城。

8日晚,几天来阴暗闷热的天气,酿成了一场大雨。入夜,细雨蒙蒙,夜幕笼罩的战场一片沉寂,大雨过后的高粱、玉米叶子挺拔,绿得发亮,像千万把挺立的钢刀,使浓密的青纱帐显得神秘、深不可测。

就在这时,由吉星文团青年战士组成的突击队,用绳梯缒出宛平城,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沿永定河堤向铁路桥靠近。连日来,日寇蛮横的侵略行径,使战士们达到了极度的悲愤,他们简直要发疯了,如若再不让他们冲出城去刺杀日本兵,他们简直要自杀了。

出城杀敌的命令一发出,有的战士竟等不得用绳梯,便飞跃下城,恨不得把日本兵一扫而光。

夜12时许。

大雨过后,永定河波涛滚滚,向东南方向流去,蛙声响成一片。占领铁路桥和龙王庙的日军,有的随地而卧,有的抱枪瞌睡,他们在梦想着天亮换防休息,或继续向永定河西发起进攻。

突然,吉星文率突击队如神兵天降,大刀闪着寒光,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有的还未清醒,就身首异处,有的还在作抵抗,猝不及防便成了刀下鬼。日军在铁路两边狼奔豕突,东奔西逃,逃不走的第29军部队紧急出动,抗击日军就跪地求饶,一扫过去那不可一世的皇军神态。一位年仅19岁的突击队员,竟手刃日军13人,生擒1人。突击队硬是用手中的大刀,将日军一个中队全部砍杀在铁路桥上。这次作战突击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近四分之三。

事后,一位突击队的伤兵回忆当时的战斗场面说: “弟兄们将敌军打败后,还拼命地追杀过去,集合号也不能把他们集合回来,结果,还是官长亲自把他们叫回来的。因为我们有命令,只能死守,不准进攻。但这情形好像猎犬追赶兔子一样,是一个无法抑制的行为。”

日军进攻卢沟桥,全面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国共产党于7月8日向全国发出通电,向全国疾呼: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请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通电号召: “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同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为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侵犯华北致电蒋介石: “日寇进攻卢沟桥,实施其武装攫取华北之既定步骤,闻讯之下,悲愤莫名!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严令第29军,奋起抵抗,本御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志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同时,红军将领还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高度称赞其“处国防最前线,不畏强暴,奋勇抵抗,忠勇壮烈”,并表示“誓为贵军后盾”。

9日凌晨,第29军从长辛店调来部队,协同我桥北守军对南端日军予以夹击。

是夜,天上飘着细雨,擅长夜战的第29军持步枪、手榴弹、大刀,秘密摸爬进入桥南端,一顿手榴弹将日军炸得晕头转向,紧接着大刀队的大刀上下纷飞,刀光闪处,日军身首异处,未死的日军纷纷向后狂逃,中国军队胜利收复铁桥。

日军见情况不利,派员与中方洽谈,谎称事出误会,希望停战会商。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派人与北平市长秦德纯会谈,要求双方立即停战,撤回原防,并由双方组织视察团监视双方撤兵情形。松井要求撤换吉星文团,改由石友三保安队驻守。

日军此举不过是其缓兵之计,其时正调动大军增援平津。收复铁路桥后,第29军完全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态势,减少了日军对宛平城的威胁。尤其是第29军官兵不负国人厚望,予进犯日军以重创,民心因之兴奋,军人为之振奋。

来源:于先生指标高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