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用热血与坚守书写升旗传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02:15 2

摘要:1998年,张威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普通人,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市区买了房,开了家小超市,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安稳 。2015年,正在读高三的张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当雄壮

1998年,张威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普通人,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市区买了房,开了家小超市,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安稳 。2015年,正在读高三的张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奋力展向蓝天的那一刻,张威被彻底震撼了,他的心跳加速,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要参军,当一名升旗手!”

三年后,张威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仪仗兵 。2019年,他如愿加入了原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 。然而,张威明白,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升旗手,绝非易事 。国旗护卫队对队员的身高、形象、动作等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身高必须在一米八到一米九二之间,而张威身高189厘米,虽然有着超过一般人的身高和臂展,但他清楚,这只是一个基础条件 。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张威在日常训练中可谓是刻苦至极 。他每天早晨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面对军容镜练形体、练动作、练神态 。扛着重重的国旗,他的手经常会磨出血泡,但他从不喊疼,每天坚持挥哑铃三百多次,练得手都麻了,拿筷子时都感觉手里像没拿东西一样 。为了锻炼上肢力量,他每天要重复规避练习至少1300次,完成日常训练后,还会扛着30斤重的旗杆加练,甚至在旗杆一端挂两个水壶来锻炼稳定性 。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张威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他作为升旗手第一次站上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台 。“当我把国旗展开,听到观众在唱国歌,感觉所有的训练、付出都是值得的。”张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从那以后,张威又连续三年在天安门广场上肩扛国旗,圆满完成国庆升旗任务 。

而在2025年的九三阅兵中,张威再次肩负起了升旗的重任 。此次升旗与日常不同,需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220米的距离比常规路线多出近120米,张威要擎着高3.81米、重达30斤的国旗杆稳步向前 。为了保证旗杆的稳定,训练中他经常在旗杆上绑上背包带,互相拉扯来模拟刮风带来的不稳定性 。挂旗杆要分毫不差地将30斤的旗杆挂入副杆顶部的卡槽里,展旗则要把国旗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为此,他经常拿着十斤重的哑铃进行模拟的展旗训练 。

阅兵当天,在张威的家乡河南驻马店,他的父母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全程收看直播 。当镜头掠过张威挺拔的身姿时,母亲不禁热泪盈眶,父亲则握紧拳头,目光中满是自豪 。“今天的状态好,这个帅!”父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儿子的肯定 。任务结束后,张威迫不及待地跟父母通话,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激动 。

张威与升旗手这份职业的缘分,不仅源于他内心的热爱,也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他的家乡驻马店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小时候,父亲常带他到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这种从小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张威对国旗、对祖国有着更深的情感和敬意 。

张威已经在天安门广场执行过上千次升降国旗任务,但他每次升旗时依然充满激情和敬畏 。他说:“在国旗护卫队成员心中,国旗重于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把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融入血脉,用最昂扬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动作标准,捍卫着国旗的尊严。”

张威这个从河南驻马店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佩的升旗传奇 。他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