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霍顿还是有点实力的,他曾经作为罗布森的助手,执教伊普斯维奇俱乐部。上世纪70年代,他执教瑞典马尔默,共获得4次联赛冠军、1次欧洲冠军杯亚军、两次进入欧洲冠军杯半决赛,成绩相当出色。
从我看球的感受来说,我认为国足需要霍顿这种类型的主帅。认真、努力,教细节,且注重基本功的教练。
不知道年轻一点的球迷知不知道霍顿这名主帅,我讲一下他的履历。
霍顿还是有点实力的,他曾经作为罗布森的助手,执教伊普斯维奇俱乐部。上世纪70年代,他执教瑞典马尔默,共获得4次联赛冠军、1次欧洲冠军杯亚军、两次进入欧洲冠军杯半决赛,成绩相当出色。
后面的话,他还去过沙特执教,期间也在希腊等地方的俱乐部待过一段时间。
算得上是足坛阅历比较丰富的人。
1997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利,戚务生辞职。1998年春天霍顿正式上任,开始担任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
他的执教风格比较传统,属于学院派的风格,喜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进入国家队以后,他会给球员们进行基本功的传授,从跑位、位置感的选择、防守落位等要求上严格入手,试图想要把中国队打造成一支富有纪律的队伍。
担任主教练期间,霍顿获得了不少球员的好感。范志毅、孙继海等人对他是赞赏有加,球员们纷纷表示这名教练很有料,肚子里有很多东西,带来了许多欧洲足球的先进理念。
干工作期间,霍顿是非常认真的。他自己会多次翻看录像,进行记录;还会耐心和球员们沟通,有哪些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有点像老师指导学生的风格来面对。
在众多国家队教练里面,霍顿算得上是特殊的一个,他与米卢等教练有所不同。米卢属于江湖派,执教风格较为灵活,临场指挥和人员管理方面较为实在。
霍顿的话则是导师,善于抓基本功的,对球员的帮助提升不小。
按道理说,这样的教练理应获得高层的支持。可惜当时国家队高层比较看重成绩,较为急功近利,对于霍顿这样耐心指导的教练不是很信任。
输掉冲击奥运会几场关键的比赛之后,霍顿也是遭到解雇,带着遗憾离开了球队。
关于霍顿,目前网络上还会有他诸多报道,当年他是怎样执教中国国家队的,其中最多的就是他下课,球员们集体挽留,向高层表示要求霍顿留下。
可见他在队内的人缘有多么好,众国脚们都很服他。
孙继海说他是中国足球的启蒙者,我觉得这个评论也是非常中肯,的确他在中国足球水平较为落后的时期,带来了诸多先进的技战术要求,极大地扩展了中国队球员们的视野。
也正因为如此,后面米卢来国家队执教有出色的成绩,并且带领球队打进世界杯。这点我们也不能忽视霍顿的贡献,他不是对中国足球毫无帮助,仅看成绩是没办法客观去评价他的。
要是中国足协聘请新的国足主帅,我觉得应该考察教练抓细节、基本功的能力,是否具备先进的足球理念,跟上时代,然后能让球员们心悦诚服,学到东西。
瓜迪奥拉、阿隆索这些教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们会属于中国国家队急需的教练人才。
当然,想是这样想,我们也清楚瓜迪奥拉、阿隆索是不可能来中国队执教的,本身他们很有实力,已经在顶级足坛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这只能是一个幻想。
至于滕哈赫,这个调侃就行了,他不擅长人员管理,更衣室容易闹矛盾的问题也是众人皆知,即使他真的头脑犯浑,申请来中国国家队执教,我想也得拒绝。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谁呢?施密特其实还可以。
这家伙是真正的名帅,勒沃库森、萨尔茨堡红牛都待过,也打出过好的成绩。2017年他来中国,执教北京国安,成绩也还算可以,夺得过足协杯冠军,他的执教能力有目共睹。
离开国安以后,他又去了埃因霍温和本菲卡。
要论经验、能力还有对中国足球的熟悉度,施密特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之一,他要是能当中国国家队主帅,我想很多球员、足协内部人士都会愿意。
他有这个资格去担任。
还有之前已经有意,提出申请的卡纳瓦罗,如果实在没人可选,也可以试一试他,临时过渡带一带看看行不行。
与施密特一样,卡纳瓦罗也有着丰富的中国情结。不仅来这里执教过,而且也很熟悉这边的环境。
这几年,他对中国足球还抱有感情,经常时不时直播或者采访透露出想要在这里发展的意愿。
鉴于他的名气,球员时代的辉煌,与里皮等人感情也很不错,丰富的人脉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会是他执教上的优势。
能力方面可能弱点,不太足够,但要是把球员捏合好,我相信他还是可以的,卡纳瓦罗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反正后面选谁,我们还是慢慢看吧,看这次会选怎样的主帅。
希望能选个有先进理念,并让队员们技术能够进步的人,只要能带出特点,成绩差点没关系,不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就可以了。
来源:足篮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