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法院审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蕴含着大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经验。如何用好这些典型案例,引导未成年人知行知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作出专门部署,如何抓好落实?9月5日下午,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的最
以案为鉴知行止
张军为北京二中师生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
人民法院审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蕴含着大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经验。如何用好这些典型案例,引导未成年人知行知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作出专门部署,如何抓好落实?9月5日下午,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8次走进北京二中,为师生和家长们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
9月5日,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8次走进北京二中,为师生和家长们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
课堂上,张军结合涉未成年人案例,剖析案例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指出同理心缺乏、对规范的漠视、不正确的是非观念、沟通表达不到位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围绕如何引导未成年人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张军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提升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无论是造成他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伤害,包括“网络开盒”“围观吃瓜”等,往往与缺乏同理心不无关系。张军指出,同学们要多换位思考,行动之前想想对方的感受,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就要立刻罢手。在网络上,既不能做躲在键盘后面的施暴者,也不要做盲目从众的跟帖者和评论者,保护他人,同时也保护自己。
敬畏规范。“依法治国、尊法守法,核心在于依规范做事。”案例反映出,不遵守规范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风险。张军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在为人处世时必须遵守规范,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自觉维护规范、法律的尊严。
涵养正确价值观念。“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正确区分善恶美丑。”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坑骗他人或者相信“天上掉馅饼”,都与是非观念缺失有关。张军强调,同学们要涵养正气,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向上、向善、诚实守信为美,以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追求,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学会沟通和表达。“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或受到侵害,往往缘起于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张军表示,同学们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境,要勇于告诉家长、老师、亲友。“一定要知道,你的身后还站着家人、老师、政府等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才能共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张军对科学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保护提出希望。学生欺凌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校园外遇到欺凌学生造成伤害的行为,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上前制止,可以依法实施正当防卫。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是全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北京二中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在现场听课。
授课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北京二中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在现场听课,各分会场学生通过教育系统直播平台在线收看。授课前,张军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和法院文创产品。
授课前,张军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和法院文创产品。
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全国人大代表王争、管文会,全国政协委员孟艳,最高法、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东城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