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奔涌而来,项目落地生根。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推动青年入乡工作,探索扩大就业岗位的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农村生活、创业,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1
3
3
3
3__
___
人才奔涌而来,项目落地生根。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推动青年入乡工作,探索扩大就业岗位的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农村生活、创业,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展示全省各地党建引领推动青年入乡工作的成效,激发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解锁兴村强村的“金钥匙”,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报集团党建传播中心和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承办的“燃创乡村 携手共富”首届青年入乡创业项目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一批鲜活案例。即日起,“浙江党建”微信公众号进行择优展播。
第71期推荐: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紫谷村茶栖山驿·共富茶事项目
项目推荐词:
90后“茶二代”谢宏清返乡成立“山色润茶”茶文化工作室,打造茶旅融合项目,涵盖茶礼定制、茶文化宣传、茶旅研学及特色民宿,构建产业生态链,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富 。
项目背景:
谢宏清的入乡创业机缘源于家族茶产业传承与乡村发展机遇的碰撞。其爷爷奶奶五六十年代起种茶,后因下山脱贫茶园荒废,父母辗转创业后于2008年办茶厂。谢宏清自2011年大学毕业,在外工作三年后,受家庭茶产业影响,2016年回乡系统学习茶文化,2019年正式接手茶厂,推动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2021年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落地紫谷村,海宁干部带来发展经验;2023年山间道路贯通,荒田复垦、生态资源激活,他抓住机遇,将荒废三十年的祖宅改造为“见山民宿”,保留石头房原貌,打造茶旅融合空间。同时,他通过直播电商助销茶叶、研发茶衍生品,构建“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链,带动茶农增收,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选中,持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将个人茶产业梦想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项目简介:
石头房“点茶”成金
茶旅融合绘就共富新图景
谢宏清的创业创新故事以2023年为关键节点,通过“见山民宿”改造与茶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构建起与乡村深度绑定的利益共同体,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抓住乡村发展机遇,
启动茶旅融合新篇章
2023年,紫谷村借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完成山路贯通,荒废二十年的梯田复垦为甜柿子园,竹林养起芦花鸡,边角地种上西瓜、百合。谢宏清敏锐捕捉到“生态变现”的契机,将荒废三十年的祖宅石头房改造为“见山民宿”。项目以“修旧如旧”为理念,仅修复水、电、地、瓦等基础,保留原始墙体与结构,历时一年打造出集茶室、餐厅、客房于一体的茶旅空间。民宿与周边生态农业形成联动,推出“采茶-制茶-品茶-住山”全链条体验,2025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成为武义县茶旅融合新地标。
技术赋能+产业链延伸,
激活乡村资源
在传统制茶基础上,谢宏清依托浙大茶学系与省农科院资源,2023年起创新研发桂花绿茶、石斛红茶等工艺,并开发茶染、茶皂等非遗衍生品,将茶叶价值延伸至文创与日化领域。2024年通过“直播+电商”模式助销茶叶10万余斤,带动周边100余户茶农亩均增收2000元。还通过收购本村农户种的茶叶,并通过电商渠道溢价销售,消除茶农“卖茶难”问题。2024年通过这一模式助销茶叶10万余斤,带动茶农亩均增收2000元。
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
实现多方共赢
谢宏清以茶室为载体,每年举办茶旅研学、宋代点茶体验等活动,联动周边民宿、餐饮消费,2023年至今吸引游客超2000人次。2024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后,他进一步考察农业文旅融合与茶叶深加工技术,计划2026年扩建民宿至10间客房,并投产茶粉、茶冷萃等即饮产品,目标三年内带动茶农户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
从废弃老宅到网红民宿,从单一制茶到全产业链延伸,谢宏清以创新激活乡村资源,以共赢机制赋能乡亲,正书写着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共富答卷。
推荐单位:
金华市武义县委组织部
项目坐标:
武义县王宅镇紫谷村
来源:浙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