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黄金期”,连日来,永和镇积极响应兴宁市春耕生产工作安排部署,紧扣关键环节,全方位、多举措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黄金期”,连日来,永和镇积极响应兴宁市春耕生产工作安排部署,紧扣关键环节,全方位、多举措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政策护航,惠农保障“不断链”
为确保春耕生产“开门稳”,永和镇党委、政府早谋划、早行动,镇农业部门主动作为,通过举办发放宣传资料、走村入户等多元化方式,向农户全面普及春耕生产知识,详细解读各类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防灾防虫、施肥技术等关键领域,永和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指导服务,真正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在春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为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数字农业引领,跑出春耕“加速度”
作为兴宁市粮食生产“主力军”,永和镇坚持向科技要产量、向创新要效益。2024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1.8万多亩,水稻总产突破1.6万吨,水稻机械化率达76.51%,依托智能农机、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在永和镇沙坪村300亩超高产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设备大显身手。插秧机正精准作业,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进行病虫害监测、农药喷洒作业,不仅高效快捷,还能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基地,成为科技兴农的典范。
该基地种植的超级稻双季亩产达到1446.18公斤,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还实现了亩产增加20%以上,每亩效益增收500元以上的显著成效。
正如该公司负责人温爱文所说:“科技种田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转化为农民手中的收益。”
人才下沉注活力,田间课堂“解难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永和镇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为抓手,通过“引智+育才”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
一方面,永和镇积极对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资源,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入高校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课题研究。
另一方面,永和镇通过“专家传帮带、镇级育骨干”的培养模式,由高校教授、农技专家与本地农业带头人结对帮扶,系统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截至目前,共培育出13位农业产业优秀人才,其中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温爱文同志在2024年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十大粮食安全守护主体”。
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3名专家资源,永和镇组建春耕服务队,深入全镇各个村庄,开展形式多样的“田间课堂”活动。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现场示范指导,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为强化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永和镇携手梅州市柒农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组建3支农机服务机动队。分片区为农户提供耕地、育秧、烘干等“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服务面积超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户人手不足、技术不够等难题,为粮食生产全程保驾护航。
“接下来,永和镇将继续抢抓农时,紧抓‘黄金’时机,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推进春耕生产,我们会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普及和品牌强农战略,为兴宁粮食稳产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永和力量!”永和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曾佳林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