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有人问了我几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却在利益面前瞬间翻脸不认人?为什么我们一边高喊“善良”“正义”,一边在地铁上对老人视而不见?为什么朋友聚会时笑得比谁都灿烂,转身就在背后捅刀子?
专栏 | 能量觉醒
前两天有人问了我几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却在利益面前瞬间翻脸不认人?为什么我们一边高喊“善良”“正义”,一边在地铁上对老人视而不见?为什么朋友聚会时笑得比谁都灿烂,转身就在背后捅刀子?
看到这,有人会想骂“人心不古”,有人会天真地以为“世界充满爱”。
然而真相是——人性,从来就不是课本里写的“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电视剧里演的 “非黑即白”,而是裹着 “文明外衣” 的兽性,揣着 “情感面具” 的算计,在趋利避害里打转,在矛盾拉扯里活着。
今天,咱们就来掀开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性的本质扒个底朝天。
不是为了让大家变得阴暗,而是为了活得更清醒、更通透、更自由。
01人性的两面:动物的獠牙与文明的面具
人性,说白了,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撕扯战。
自然属性,是你骨子里的野兽。它不讲道理,只讲生存。它遵循丛林法则:谁强谁上,谁弱谁滚。它趋利避害,见利忘义,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危险来了拔腿就跑。
这玩意儿,跟狼、跟猴、跟鬣狗没啥本质区别。别觉得羞耻,这是进化刻进DNA里的本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电梯里突然冲进来一个浑身酒气、眼神凶狠的男人。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大部分人不是上去搭讪,不是递瓶水说“兄弟辛苦了”,而是下意识往角落缩,手攥紧包,心跳加速——这就是自然属性在报警:危险,快逃!
可你不会真的跑,也不会报警,因为你还有社会属性。
那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外挂”:道德、秩序、规则、同情心、羞耻感。它告诉你:“别慌,别失态,要文明,要克制。”于是你强装镇定,低头刷手机,用社会属性压住内心的恐惧。
所以说,人性的本质,就是一场动物本能与文明教化的拉锯战——你越文明,就越压抑本能;你越放纵本能,就越远离文明。
核心就三个词:趋利避害、情感驱动、充满矛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看透了。
这世界上99%的决定,都是“利”字当头。
一个人想升职,是因为钱多、权大、面子足。一个人做慈善,是因为能上新闻、被夸“有爱心”、内心满足。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可能是因为怕被骂“不孝”,也怕将来没人照顾你。为什么很多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会分手?不是不爱了,是彩礼、房子这些“利益问题”摆上台面,谁都不想吃亏。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所有看似无私的行为,背后都藏着某种“利”。
包括你看到路边的老人摔倒会扶,看到流浪猫会喂粮,不是因为你“天生善良”,是你潜意识里在想:“如果我老了摔倒没人扶怎么办?如果我落难了没人帮怎么办?”哪怕是你妈给你做饭,她图的也是“被需要感”和“家庭和谐”。
本质上还是“趋利”,只不过是长期的、隐性的利益交换。
但人又不只是冰冷的计算器,还有第二层——“情感驱动”。
这是人性里最“会装” 的部分——明明是为了趋利,却总裹着 “情感” 的外衣。
你看那些直播带货的主播,卖护肤品的时候不说“这玩意儿能赚你多少钱”,说 “我妈用了半年,皮肤比我还好”;卖农产品的时候不说 “这东西利润高”,说 “农民伯伯种了一年,再不卖就烂在地里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光说 “利益” 没人买,但用 “亲情”“同情” 这些情感一包装,你就愿意掏钱了。
还有那些渣男,骗女生的时候不说 “我想找个人照顾我”,说 “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懂我的人”—— 他抓住的就是女生 “渴望被理解” 的情感需求,用情感驱动女生付出,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情感,是人性最强大的驱动力,也是最危险的陷阱。理性告诉你该走,情感却拉着你不放——这就是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
更讽刺的是,人还特别擅长“自我欺骗”。
你明明是因为嫉妒才讨厌一个人,却非要说“我看不惯他做事方式”;你明明是因为自卑才拼命赚钱,却非要说“我想实现人生价值”。
但人性最有意思的还是第三层——“充满矛盾”。
一边骂资本家剥削工人,一边拼命想当老板;一边说“钱不重要”,一边为几千块工资斤斤计较;一边追求自由,一边害怕孤独;一边渴望被爱,一边拒绝付出,永远在对立中挣扎。
就像《狂飙》里的高启强,从卖鱼小贩变成黑社会头目。他杀过人,放过火,手上沾血,可他对家人极尽温柔,对弟弟妹妹照顾有加。你说他是好人?坏人?都不是。他是被环境扭曲的矛盾体。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天使说:“你要善良,要诚实,要利他。”魔鬼说:“你要赢,要爽,要活下来。”
你每天都在选边站,但永远选不干净。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也是人性的真实。
说白了,人性就是一头被利益牵引、被情绪点燃、在矛盾中踉跄前行的困兽。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灰到发黑,又白到发光。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世界也太黑暗了,人性也太丑陋了。但认清人性,不是为了绝望,而是少点天真,多点清醒透。
02如何应对人性:尊重、利用、保持距离
1. 尊重人性:别把人想得太好
很多人痛苦,是因为把人性想得太美好。
特别是高知的怀才不遇,创业者的众叛亲离——他们都错估了人性的本质,一个困在“逻辑正确”的象牙塔里,一个陷在“情感幻觉”的围城里。
高知笃信:只要我学历够高、能力够强、品行端正,世界就该给我一个应有的位置,错把“能力逻辑”当成“人性逻辑”。
创业者则往往死于“太感性”,热血澎湃拉兄弟入伙,许诺“一起改变世界”,把“共同理想”当成“共同利益”,把“一时激情”当作“长期承诺”,最后还要痛心疾首:“我待你不薄,为何如此?”
殊不知,你不是被伤害了,你是被自己的幻想骗了。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期待人性的光辉,而是在人性的灰度中行走。就像《天道》里丁元英说的:“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人,只能顺势而为。”
所以制定规则时,要假设人都是坏的,靠制度去约束,而不是指望道德自觉。别指望员工靠“画饼” 就能拼命干活,人家来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你给涨工资比说一百句 “加油” 都有用;也别指望朋友靠 “感情” 就能永远帮你,你帮他一次,再请他吃顿饭,比说 “下次我一定报答你” 更实在。
2. 利用人性:投其所好,才能所向披靡
这世界上有两套规则,一套在明,一套在暗。
明的那套写在教科书里,暗的那套没人明说,但所有人都在用。它藏在酒桌上,藏在红包里,藏在“我帮你搞定”这句轻描淡写的话里。看起来粗鄙、丑陋、不体面,可它好使。为什么?因为它顺应了人性。
酒、色、财、气,为什么是拉近关系最快的四样东西?因为它们直接击中了人的欲望底层。你跟领导汇报工作,PPT做得再精美,数据再扎实,不如在饭桌上敬一杯酒,说一句“领导,您辛苦了”。你跟客户谈合作,合同条款再严谨,不如带他去洗个脚、喝顿酒、安排个“放松项目”。
不是道德沦丧,是人性使然。你想成事,得懂人性。但你要想赢,就得会“操控”。
注意,我说的“操控”,不是阴谋诡计,而是洞察需求,满足欲望,达成共赢。
阿里为什么搞“花名制”?淡化层级,增强归属感——满足员工的认同需求。
腾讯为什么强调“赛马机制”?让内部团队竞争,激发狼性——利用人的贪婪和好胜心。
华为为什么“以奋斗者为本”?高薪+股权+压力,让人又爱又恨又离不开——精准拿捏人性的贪与惧。
刘邦能成帝业,是因为他知道:韩信要名,他就封王;萧何要权,他就放权;张良要隐,他就给退路。他不道德吗?道德。他虚伪吗?虚伪。但他成功了。因为他把人性玩明白了。
3. 保持距离:最好的关系,是“利益共同体”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不远也不近。
走得太近,容易暴露弱点,也容易被索取。太远,又无法合作,无法共赢。所以,保持距离,才是长久之道。
亲戚借钱?可以,但写借条,讲利息。朋友合伙?可以,但签协议,分股权。恋人同居?可以,但财务分开,保留空间。
对人性要有一种“旁观者清醒”:能共情但不陷进去,能理解但不被同化。
你看那些百年企业,哪一个是靠“兄弟情”撑下来的?都是靠契约、制度、分利机制。因为感情会变,道德会崩,只有利益,才是最稳定的纽带。
保持距离不是“生分”,是给彼此留“退路”——这样,在利益冲突的时候,不至于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感情淡了的时候,不至于连回忆都变得难堪。
这三招连起来,才是真正的成熟:尊重人性之恶,所以不天真;利用人性之欲,所以能成事;保持人性之距,所以不受伤。
/
这世上最傻的两种人,一种是把人性想得太好,整天“以心换心”,最后被伤得体无完肤;另一种是把人性想得太坏,彻底愤世嫉俗,活得像个刺猬,谁都不信,最后孤独终老。
真正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就像在丛林中行走,你知道豺狼虎豹都在暗处盯着你,但你依然能稳步前行——因为你带了刀,也带了火。
记住,人性的本质,是趋利、是动情、是矛盾。但你的本质,可以是清醒、是克制、是自由。
看透人性,不是为了变得冷酷无情,恰恰相反,是为了在认清所有真相之后,依然能做出那个“人”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善良,但别做圣母;你可以选择真诚,但别当傻子;你可以选择爱,但别失去自我。
最终我们修炼洞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回归简单——一种有分寸的天真,一种有底线的相信!
来源:赵董观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