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名将崔乾佑,如何凭一战改写大唐命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1-19 21:59 1

摘要:崔乾祐,这位安史叛军中的顶级战将,其出身和少年时期的经历犹如迷雾,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由于 “政治正确”,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极为简略,我们无从得知他年少时的事迹。不过,从种种迹象推测,他极有可能来自当时声名显赫的五姓七望之首 —— 博陵崔氏,只是或许属于落魄的旁

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叛军之中涌现出诸多风云人物,崔乾祐便是其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崔乾祐,这位安史叛军中的顶级战将,其出身和少年时期的经历犹如迷雾,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由于 “政治正确”,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极为简略,我们无从得知他年少时的事迹。不过,从种种迹象推测,他极有可能来自当时声名显赫的五姓七望之首 —— 博陵崔氏,只是或许属于落魄的旁支,恰似《红楼梦》里贾芸与贾宝玉同属贾家,身份却天差地别。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崔乾祐便已追随安禄山,堪称其嫡系心腹。随着叛乱的号角吹响,他跟随安禄山举兵反叛。在叛军攻占洛阳的战役中,崔乾祐初露锋芒,击败了唐朝名将封常清。尽管封常清的五六万军队是临时招募,战斗力不强,但这一胜利无疑为崔乾祐积累了宝贵的军事威望。而真正让他一战成名、威震天下的,是后续那场改变历史走向的灵宝之战。

灵宝之战,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封常清丢掉洛阳后,与高仙芝会合,退至潼关坚守,唐朝尚未完全丧失战争主动权。然而,唐玄宗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竟诛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启用中风养病的哥舒翰为将。哥舒翰以兵马副元帅的身份,率领 20 万精锐唐军进驻潼关。这支部队,除了原高仙芝的人马,还有从河西、陇右、朔方赶来的边军精锐,堪称大唐的核心战力。

哥舒翰深知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采取拒守策略,成功将安禄山的军队阻挡在潼关外长达半年之久。与此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嘉山之战中大败史思明,致使安禄山进退两难,陷入恐慌。

灵宝之战

崔乾祐施展神级谋略,将叛军的老弱病残部署在陕郡,佯装兵力薄弱、不堪一击,而将精锐部队隐匿起来。他还派人四处散布谣言,声称陕郡的安禄山军队仅有四千,且皆为老弱残兵。

宰相杨国忠担心哥舒翰拥兵自重,不断怂恿唐玄宗下令哥舒翰出兵。在君命难违的情况下,哥舒翰于公元 756 年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崔乾祐精心设下圈套,灵宝西原南靠高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他仅派出一万军容不整、行动拖沓的士卒诱敌,成功让唐军放松警惕。哥舒翰见叛军兵少,便命令全军发起进攻。

双方刚一交战,叛军佯装大败而逃,唐军在后面穷追不舍,结果被引入狭道。此时,叛军伏兵从山上倾泻而下,滚木石块如雨点般砸向唐军,唐军顿时大乱。崔乾祐又命人放火焚烧几十辆草车,堵塞道路,并让士兵高声呐喊,狭道上浓烟滚滚。唐军将士被烟熏得睁不开眼,只听见四周喊杀声,误以为敌军隐匿其中,便对着浓烟乱箭齐发,直到天黑箭尽,才发现射死的都是自己人。

就在唐军混乱之际,崔乾祐派出的另一支骑兵从背后发起攻击,唐军腹背受敌,瞬间溃不成军。士卒们纷纷逃命,许多人淹死在黄河之中。叛军乘胜追击,唐军向潼关逃窜。潼关外原本用于阻挡叛军的三道深壕,此刻却成了唐军的死亡陷阱,溃败的人马填满了深达一丈的壕沟,死伤不计其数。最终,哥舒翰的 20 万大军逃入关中的仅剩 8000 人。六月初九,崔乾祐轻松攻克潼关,哥舒翰战败投降。

此役,崔乾祐仅用三天时间,便以不到 2 万兵力大败哥舒翰的 20 万精锐唐军,创造了战争奇迹。灵宝之战不仅直接扭转了叛军的不利局势,更将唐朝彻底拖入了安史之乱的深渊,使其失去了速战速决的机会,陷入长达八年的战乱之中。从战争意义上讲,崔乾祐凭借此战足以跻身名将之列。

灵宝之战后,崔乾祐因战功赫赫,被安禄山委以重任,率军北上进攻山西南部的河东诸郡。河东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位于长安和洛阳两京之间,是山西通往关中的要冲。崔乾祐凭借出色的统兵能力,锐不可当,迅速攻陷河东诸郡,叛军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公元 757 年正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叛军内部陷入混乱。与此同时,史思明在太原被李光弼击败,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向唐军。不久,郭子仪率领唐军展开反击,进攻河东。由于叛军的残暴行径,河东百姓暗中支持唐军,在里应外合之下,崔乾祐被郭子仪击败,无奈投奔安庆绪。

此后,郭子仪接连击败安史叛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唐军形势大好。安庆绪无奈退兵邺城,崔乾祐也追随而至。为稳定军心,安庆绪任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即叛军总司令,崔乾祐的军事生涯至此达到巅峰。

但好景不长,公元 758 年 9 月,唐军集结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领 20 万大军对安史叛军发起强大攻势。安庆绪率残部退入邺城死守,为解燃眉之急,他许愿将大燕皇帝之位让给史思明,以换取支援。公元 759 年三月,唐军因缺乏统一指挥,又遭遇大风天气,在相州被史思明军大败,安庆绪的邺城之围得以解除。

然而,危机刚过,安庆绪便想背弃承诺,与史思明反目,这一举动遭到不少将领反对。史思明早已设下埋伏,当安庆绪等人到达时,伏兵突然杀出,安庆绪无力反抗,只能引颈就戮。史思明还找借口称安庆绪谋杀安禄山,崔乾祐作为安庆绪的心腹,也一同被史思明杀害。

崔乾祐一生,有过辉煌的胜利,也遭遇过惨痛的失败。他无疑是一位军事奇才,以少胜多的灵宝之战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魄力。只可惜,他明珠暗投,选择为叛军效力,最终因叛军内部的权力争斗而命丧黄泉,令人叹息不已。他的故事,成为了安史之乱这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中,一段引人深思的篇章。

文本来源@苏三说史的视频内容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