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德军的机动作战理念中,轮式车辆的重要性仅略逊于履带式车辆。话虽如此,德国最早的装甲车却并不出众:这是一款基于民用卡车底盘打造的敞篷侦察车,车组人员为两人,装甲厚度8毫米,配备一挺轻机枪。它最初装备于骑兵部队,到1939年时已被调配至步兵的侦察营,相比自行车,
德军装甲车
在德军的机动作战理念中,轮式车辆的重要性仅略逊于履带式车辆。话虽如此,德国最早的装甲车却并不出众:这是一款基于民用卡车底盘打造的敞篷侦察车,车组人员为两人,装甲厚度8毫米,配备一挺轻机枪。它最初装备于骑兵部队,到1939年时已被调配至步兵的侦察营,相比自行车,它算是一种升级装备。
接下来的发展分两步走:研发并推出了轻型装甲侦察车(Sonderkraftfahrzeug,简称SdKfz)221/222——这个德语名称念起来很拗口,意为 “特殊用途机动车辆装甲侦察车221/222”,幸好可以简称为装甲车221/222。后者,即最终定型的版本,于1938年开始装备侦察营。这是一款四轮、五吨重的车辆,敞篷炮塔内配备一门20毫米机关炮或一支轻型反坦克步枪,车组人员两人。由于采用四轮驱动和功率相对较大的发动机,它在公路上的时速可达50英里,在越野时速度减半。222型在服役中很受欢迎,而且制造相对容易,因此有一些被出口到了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在中国也颇受喜爱。
222型可以被看作是差不多同一时期英国服役的戴姆勒侦察车的升级版。它能够收集情报,但并不适合为获取情报而战斗。除此之外,德国军队在重型轮式车辆方面有一定的传统,这促使他们同时研发了SdKfz重型装甲车231——六轮型。231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款民用车辆,其最初版本太重且造价过高。经过重新设计改为六轮结构,最初是基于戴姆勒 - 奔驰卡车底盘打造,231型于1932年首次投入使用。
民用血统既显而易见,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它看起来像一辆民用汽车,与222型不同的是,它的发动机位于前部,即使有倾斜良好的14.5毫米装甲保护,仍然比较脆弱。它的重量接近六吨,对于底盘来说太重了,而且尽管在公路上时速可达40英里,但悬挂系统一直让人担忧。和222型一样,它易于制造——到1935年停产时,共生产了一千辆。但与一号坦克相比,231型装甲车更多地被用作训练车辆,一旦有替代品可用,就会尽快被调配到二线部队服役。
替代231型的车辆沿用了原编号,但却是一款完全不同的车型:这是一款基于布辛 - 纳格(Buessing-NAG)底盘打造的八轮、后置发动机设计的车辆。它在公路上的时速超过50英里,越野时速为30英里。凭借双转向、全轮驱动和独立悬挂系统,尽管重量相对较重,但它的越野能力,甚至在沙地和泥泞地带的通过能力超过了任何国家军队中的轮式装甲车。它炮塔上安装的20毫米机关炮和15毫米装甲足以完成侦察任务,这也是它的基本用途。
1938年首次服役以来,这款被称为 “八轮车”(Achtrad)的车辆就深受车组人员的喜爱。其复杂的设计使得制造难度大且成本高,但这是可以接受的权衡,尤其是考虑到装甲部队中单位级维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231型的主要战术缺点在于它的尺寸。车高七英尺八英寸,重达8.3吨,它并不太适合 “偷偷摸摸地侦察”。然而,对于 “打了就跑” 的战术,在战争的前半段,八轮装甲车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它的尺寸使其能够安装一套无线电系统,这为它增添了 “通信能力” 这一优点。
222型和231型催生了一系列的改进型号。其中大多数是专门的无线电车辆。特别是222型,空间太小,无法同时搭载无线电设备和机关炮。它的近亲SdKfz 223型的特点是配备了一个较小的机枪炮塔,并增加了第三名车组人员。231型的六轮和八轮版本也都有配备框架天线的无线电型号。这些车辆,也许是因为其独特的外观,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插图作品中却经常出现。
作为一个补充说明,经过多年的努力,设计人员最终研发出了二战中最好的装甲车。SdKfz 234/2 “美洲狮” [1] 具备了所有优势:速度快、轮廓低,而且配备的50毫米L39火炮在紧急情况下对坦克仍然有效。不幸的是,当 “美洲狮” 及其改进型号开始生产时,装甲部队对远程侦察车辆的需求早已过去。现在,反而是他们的敌人常常能找到他们。
Sd Kfz 222型
Sd Kfz 222型的设计是Sd Kfz 221型的改进版本,它配备了一个更大的炮塔,旨在搭载自动火炮。共订购并完成了七个批次的生产,每个批次都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1943年年中停止生产,但由于需求的变化,原计划推出的新型四轮装甲车并未投入生产。人们认为,重型八轮的Sd Kfz 234型将更适合未来的侦察行动。
Sd Kfz 222型的前五个批次采用了霍希(Horch)801底盘,配备3.51升发动机。1942年5月,引入了改进后的底盘,即sPkw I V型底盘,配备了液压制动器和3.81升发动机。同时,车体前部的装甲厚度增加到30毫米,但其余部位的装甲板厚度保持不变。2厘米自动炮与一挺机枪同轴安装在炮塔内,并且可以仰起至几乎垂直的位置,用于攻击敌方飞机。
Sd Kfz 222型装备于侦察营的装甲侦察车中队。由于只配备了短程无线电,它通常与配备远程无线电设备的装甲车协同行动,以便提供火力掩护并攻击敌方装甲侦察车辆。从1939年到战争结束,Sd Kfz 222型在各个战场的所有战役中都有服役。
Sd Kfz 231型(六轮)
1929年,德国下令研发一款基于6×4卡车底盘的装甲车。参与卡车制造的三家公司获得了合同,要求他们对卡车底盘进行改装,以适配六轮装甲车。因此,这些早期的装甲车基本上是将装甲车体安装在经过略微改装的卡车底盘上。
发动机仍然像普通卡车一样安装在前部。底盘经过加固以承受额外的重量,并且在后部增加了第二个转向控制装置。Sd Kfz 232型与Sd Kfz 231型是同一型号,只是额外配备了远程无线电设备和大型框架天线。Sd Kfz 263型配备了一个固定炮塔,装有一挺MG 13机枪、一套远程无线电设备、一个大型框架天线以及一个可伸缩的桅杆天线。发动机的排量从3.61升到4.51升不等,在2000转/分钟时的功率在60马力到70马力之间。
Sd Kfz 231型和232型装备于德国陆军正在发展的摩托化部队的摩托化侦察分队。Sd Kfz 263型装备于摩托化通信(信号)部队。六轮装甲侦察车参与了德军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以及在波兰和法国的战役。由于其越野机动性非常有限,1940年,这些车辆从前线部队中撤出。
Sd Kfz 231型(八轮)
1934年,德国下令研发一款越野机动性得到改进的重型装甲侦察车。最初被命名为Versuchskraftfahrzeug(实验车辆)623型和624型,研发出了一种八轮底盘来承载装甲车体和炮塔。1937年年中,编号改为Sd Kfz 233型和234型,最终在1939年10月改为Sd Kfz 231型和232型(八轮)。1942年5月之后,仅生产Sd Kfz 232型。1942年9月,Sd Kfz 232型停产,被Sd Kfz 234系列所取代。
所有底盘均由布辛 - 纳格公司生产,其特点是所有八个车轮都具备转向和驱动功能。安装了双控制装置,以便快速进行机动、前进和后退操作。发动机位于后部,既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又能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1940年初,许多已经生产出来的Sd Kfz 231/232型在车体前部加装了8毫米厚的装甲护盾(Pakschutz),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1942年初。从1942年5月起,生产的车辆不再采用这种临时解决方案,因为车体和炮塔前部的装甲厚度增加到了30毫米。此时,车辆重量增加到9.1吨。
每个摩托化侦察分队的装甲侦察车中队的重型排会装备六辆Sd Kfz 231型和232型。整个排通常不会一起行动,而是被拆分,以配合并支援较小的四轮装甲车。在战争期间的所有战役中,都有Sd Kfz 231型和232型的身影。
Sd Kfz 234/1/2/3/4型
1943年9月,德国下令,在完成100辆Sd Kfz 234/2型的生产后,Sd Kfz 234型后续产量的50%要装备2厘米KwK38火炮。1944年6月,这一比例提高到75%,与Sd Kfz 234/2型以及后来的Sd Kfz 234/4型一同生产。编号95曾被分配给Sd Kfz 263型(八轮),但到1944年6月时,该型号已不再生产。
Sd Kfz 234/1型的车体与Sd Kfz 234/2型相同,但炮塔不同。Sd Kfz 234/1型的炮塔类似于安装在Sd Kfz 222型上的短敞篷炮塔,但结构更简单,为六边形,前部装甲更厚。该炮塔的编号为2厘米Hangelafette(旋转炮架)38型。
装甲侦察营的(d)装甲侦察车连的编制中包括19辆Sd Kfz 234/1型。从1944年7月到战争结束,Sd Kfz 234/1型装备于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在东线和西线逐渐崩溃的战线上投入战斗。
1940年8月5日,德国下令设计一款八轮装甲车,其设计与Sd Kfz 231型类似。与之前将装甲车体用螺栓固定在底盘上的设计不同,Sd Kfz 234型的装甲车体将作为底盘使用。这款s pz Sp W 9 8-Rad TP(Tropen,意为 “热带”)型装甲车将配备更厚的装甲,并搭载一台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旨在适应北非炎热的气候以及俄罗斯的草原环境。制造了两辆试验车,最初订购了500辆,后来增加到1500辆。最初订购的车辆装备5厘米KwK 39/1火炮,编号为Sd Kfz 234/2型。1944年1月,订单被削减,将 “美洲狮” 的产量限制在100辆,并通过装备2厘米KwK和7.5厘米KwK火炮来继续该系列的生产。
其车体设计与Sd Kfz 231型类似,但前部防护更好,由以更大角度铺设的更厚的装甲板提供保护。配备了一个大型全封闭炮塔,炮塔侧板为弧形,用于安装5厘米KwK 39/1火炮和同轴的MG42机枪,火炮安装在 “猪头”(Saukopf)炮盾内。
1943年9月,德国下令Sd Kfz 234型产量的50%要装备7.5厘米KwK37火炮。1944年6月,这一比例降至25%,反映了侦察部队的编制调整。1944年11月下旬,希特勒下令,从1944年12月起,Sd Kfz 234型要装备7.5厘米PaK40火炮。因此,1944年12月,Sd Kfz 234/3型停止生产,但Sd Kfz 234/4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5年3月。
Sd Kfz 234/3型和234/4型都采用基本的Sd Kfz 234型车体,没有炮塔。上层结构的顶部是敞开的,上层结构前部装有7.5厘米KwK51火炮,带有炮盾,7.5厘米PaK40火炮则安装在基座上,保留了原有的炮盾和炮架。
六辆Sd 234/3型组成(d)装甲侦察车连的一个排,以支援19辆Sd Kfz 234/1型。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它们也装备于装甲侦察连,为其他装甲车提供反坦克支援。
[1] “美洲狮”(Puma)是士兵们对所有德国八轮装甲车的俗称,无论是Sd Kfz 231型还是234型的所有子型号。
来源:微尘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