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卖课!向太狂赚200万,吴彦祖5分钟出镜,被疯狂吐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20:02 1

摘要: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些课程卖得还真不错,截至9月3日,向太的课程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三大平台累计售出5000多份,销售额超过204万元。

"当年我探的那些明星店,都黄了。"

前探店网红大LOGO一边吃着东北蘸酱菜,一边感慨着往昔。

曾经黄晓明的烧江南烤肉、郑恺的火凤祥火锅、陈赫的贤合庄,如今要么关门大吉,要么债台高筑。

但你以为明星们就此收手了?不,他们找到了一条更"暴利"的路,卖课。

这两年,内娱圈刮起了一阵奇怪的风,向太陈岚摇身一变成了"情商导师",

399元的《向太向上闺蜜圈》课程卖得火热;伊能静也不甘示弱,推出《高能量女性成长课》;

就连男神吴彦祖都下场了,开始教英语。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些课程卖得还真不错,截至9月3日,向太的课程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三大平台累计售出5000多份,销售额超过204万元。

这个数字,比很多小公司一年的营业额都高,但这背后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要理解明星为什么集体转向卖课,得先看看他们的餐饮生意是怎么玩砸的。

2020年前后,明星开餐厅成了一股潮流。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背后有个关键人物,四川至膳品牌管理公司董事长周杨。这个人可不简单,他给明星们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玩法。

2019年,周杨找到陈赫,给他出了个主意,你不用直接管理火锅店,我们合伙开个品牌管理公司,你只做股东拿分红,需要的时候出来站个台就行。

这对明星来说是只赚不赔的买卖,过去开餐厅是重资产生意,亏了就是大窟窿。现在变成了理财项目,风险大大降低。

可周杨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把这套模式复制到了关晓彤、黄晓明、孙艺洲等多个明星身上。套路都一样,明星频繁到店刷脸,找网红大V宣传,然后疯狂开加盟店。

那段时间,只要打开抖音,你就能看到陈赫的脸。他带着各路明星、网红在贤合庄"偶遇",眯起眼睛贱贱地笑,就像《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一样。

很多消费者以为去贤合庄就能见到陈赫,结果等了半天也没见着人影。

而真正让人震惊的是收费标准,想加盟贤合庄?加盟费得四五十万起步,普通火锅店只要10万不到。所有桌椅板凳都得从贤合庄买,"因为有陈赫的LOGO",每月还要交2%的营业额作为管理费。

北京有加盟商还没开业就投了200多万,甚至有人砸进去500万。按照贤合庄巅峰期800家店,单店平均45万加盟费计算,四川至膳光这一个品牌就收了3.6亿元。

但现实很骨感,加盟商们发现,按照贤合庄的计划书,想一年回本,每天翻台次数得达到10次以上。要知道,连海底捞生意最好的时候,平均每天也就四五次翻台率。

为了降本增效,有些加盟店开始省钱,结果问题频发。2020年8月,一家贤合庄锅底爆炸,客人被烫伤;2021年4月,另一家店天花板掉落;还有的雇佣童工被处罚。

当负面消息越来越多,明星们的反应出奇一致,溜之大吉。

2022年,陈赫悄悄退出了贤合庄品牌管理公司的股东行列,和贤合庄正式解绑。郑恺也不甘落后,2021年11月宣布从火凤祥退股,关晓彤更是直接撇清关系,说自己只是代言人,不是老板。

网友调侃说:"不愧是跑男,跑得就是快。"

但那些投了真金白银的加盟商们,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被留在了明星撤离后的品牌废墟上,血本无归。

餐饮生意玩砸了,但明星们很快找到了新的赛道,那就是知识付费。

这门生意几乎零成本,录一次课可以卖一辈子;高利润,399元的课程成本可能就几块钱;还零风险,不用囤货,不用管供应链,更不用售后。

向太确实是个聪明人,什么叫"稳定内核、摆脱内耗"?课程大纲写得云里雾里,包含"五维幸福人生通关秘籍",但具体内容含糊其辞。客服说包含录播课和不定期内部直播课,还赠送"向太推荐必读书籍"等电子资料。

听起来很丰富,但有购买者抱怨:"目前更新了三个视频,讲得比抖音里多一点,抖音都更新了,课程也没有。"

而大家吐槽最多的确实吴彦祖的英语课。

作为好莱坞演员,他的英语课程5天内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元,还带动了背后合作方高途的股价单日涨幅超过30%。

但用户很快发现了问题:每节课吴彦祖只出镜前5分钟,后面全是助教代讲。宣传的"AI陪练"功能,实际体验只是机械对话。网友吐槽:"含祖量严重不足!"

而这种"货不对板"现象在明星卖课中很普遍,王晶的"人生由我掌握"大师课就就是这样,大家期待的是《赌神》《九品芝麻官》的导演分享电影创作技巧,结果王晶主打"人生成功学",内容空泛,最终全平台销量不足1000件。

说白了,用户花399元买的根本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离有钱人更近一点"的虚假幻觉。

你以为买了向太的课就能进入她的"闺蜜圈"?对不起,你只是进入了她的"韭菜圈"。你以为吴彦祖会手把手教你英语?对不起,他只负责开头5分钟的脸熟。

这本质上还是粉丝经济,只不过包装得更高级了。明星们卖的是人设,是情绪价值,是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认同。

不过,这种收割模式也遇到了挑战。

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对网络平台入驻讲师的授课资质开展前置审核,尤其针对心理、教育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知识付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主要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和"退费难"。

更重要的是,用户正在变得理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听几次明星授课获得的"高能量",更多是情绪价值的满足,并非真正的知识沉淀。

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高价课程面临的质疑也越来越多。黄晓明新开的蟹太太面馆,一份秃黄油面卖238元,被网友吐槽"打工人谁吃得起"。

从餐厅老板到知识导师,明星们的变现方式在不断进化,但底层逻辑从未改变:用流量换金钱,用人设割韭菜。

餐饮生意垮了,他们转向知识付费;知识付费被质疑了,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这种流量变现的游戏还能玩多久?

大LOGO在视频里说得很直白:"我保探,我不保他不黄啊。你说人家黄不黄跟我有啥关系,咱只是个探店的。"但对那些真金白银买单的消费者来说,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认知交易,代价实在太高了。

真正的知识需要时间积累,需要系统学习。与其花399元听明星讲充满"幸存者偏差"的成功学,不如把钱省下来买几本好书,或者投资自己的专业技能。

毕竟,宇宙的尽头可能是卖课,但智慧的起点,应该是理性消费。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