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Introduction 在人类文明的旷野中,艺术家如同永不熄灭的坐标,以个体的精神火焰凝聚成跨越时空的光点。这些坐标既标记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海拔,又构建着永恒的精神图谱。伦勃朗的明暗幽光与八大山人的水墨留白,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巅峰,更是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节点。每个艺术家都以独特的创作语言,将生命体验锻造成时空的永恒锚点:在时间纵轴上,敦煌壁画的佛陀低眉与罗斯科的色域冥想相隔千年,却共同勾勒出人类对神圣与虚无的永恒追问;在空间维度上,扬州八怪的笔墨游戏与基弗的铅灰废墟,分别以东方文人画的解构与西方战后创伤的物化,标记着不同文明板块的精神等高线。艺术坐标的本质,是哲学命题的视觉转译,蒙克在《呐喊》中扭曲的时空曲率、达芬奇人体解构中的黄金比例,皆是通过物质材料构建形而上的秩序。这种坐标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可复制的精神指纹——既是艺术家对存在本质的诘问,又是时代集体潜意识的显影,如同棱镜般折射出人类认知世界的多元光谱。策展人:常畅艺伯当代画廊主理人 高校教师 副教授参展艺术家名单:邹新海/孔 新/乔絮菲/冯秋愫丁筱洁/邹 荃/童 军/郑家镇金浩波/叶东胜/刘宗瑶/谢志强孙 伟/陈永明/林 岩/陈建华周 鑫/张 兵/郭永刚莱柯劼夫·默华兹/刘路喜李丹丹/蔡 莹/黄培波毕力格巴特尔/韦玉涵/李永强糜南山/刘明成/曹伟炯/马清玖黄 玲/邱锡元/张 晖/黄冬玲覃 抒/王歆然/孔宪华/解淼淼黄 梅/吴启明/赵晨霞(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只根据展览需要。)摘要:Introduction在人类文明的旷野中,艺术家如同永不熄灭的坐标,以个体的精神火焰凝聚成跨越时空的光点。这些坐标既标记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海拔,又构建着永恒的精神图谱。伦勃朗的明暗幽光与八大山人的水墨留白,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巅峰,更是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节点。每
《秘境幻踪》 孔新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在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是追求画画过程中自己的趣味,将色彩的组合、造型的趣味以及画面肌理的巧妙搭配,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这种对趣味性的追求,不仅限于形式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表达. 我对作品意义的模糊处理,正是对趣味性追求的另一种体现,它鼓励观者在欣赏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解读。
《万寿》 乔絮菲
70×60cm ⽊板坦培拉 2024
创作理念:冰梅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自然景观-梅花在寒冬盛开,以刚刚凝结的冰面上偶然产生的层层裂纹为背景,阳光打过来,光滑的树干与花苞反着金光,仿佛夏日的清流。冰梅纹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运用于陶瓷器皿、木雕与石雕建筑结构、面料织造中。由于它是几何形并且镂空,经常被用来装饰墙面与门窗。我的画面处理受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受到了园林文化中“曲水流觞”设计的启发。我在画细节时经常会想起在圆明园游园的体验,如同所有中国园林一样,圆明园中的景象不会让人一眼望到底,我仿佛在探索迷宫,依靠徒步测量绘制地图,每当沿着路线转过拐角,便会有不同的景观,带来豁然开朗的惊喜。在我的绘画过程中,我的视角也随着记忆在画面上游走而不断变化,捕捉对风景的感受的细微变化,水波的大小,风的方向,将这些信息通过点与线标注在画面上。
创作理念:自然的生机无限的不被外界感觉的变化迹象,是和心灵有默契的....
《迎风起舞洒天香》 丁筱洁
96×180cm 纸本设色 2019
创作理念:随着社会进步和互联网的应用发展,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子,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和碰撞也日益剧烈并由网络而放大,各民族之间如何和平和谐的相处和融合是需要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拟人的画法生命的多样性,每一种动物具有人性特征,突显个性和力量。作品旨在唤起观者对动物生灵的关注,传递生态保护信息展示。致敬多样性,呼唤生态平衡的重视。观者沉浸在这个自然的舞台,领悟生命奇迹,激发对独特生命灵的珍惜与保护责任。《万物生》画面由多种不同的动物所组成,诠释向往和平生活这样一个主题。
创作理念:对生命的认知,内心的自由及现实矛盾的探索,抛开常规视觉,探寻内心深处的真实。
《顶礼致敬系列二》 童军
63×45cm 摄影 2021
创作理念:每个个体,都是沧海一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们与这个世界能发生什么样的碰撞,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从2016年起,发起了的一项行为艺术——「顶礼致敬系列』(#dingart):“感知力和尊崇心是我创作的初衷。当我抵达世界各地,站在一件艺术作品前,顶礼致敬的意念从内心到身形合二为一。「顶礼」是宗教中最高的敬畏之礼,我化作行动与先辈的作品交融汇合表达,记录下当时顶礼膜拜的尊崇心境。「顶」这个字,在汉语中意义博大精深,我用中国文化特有的语境结合行动,来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一直以来,持敬畏之心,观圣贤之作。于我而言,这是创作潜意识中最基本的存在。回望一路走过的胜境,都是我与艺术的对话以及生命的延伸,更是对艺术及艺术家们的诚挚致敬。而这种坚持,仍将持续……
《跳舞车厢NO2》 郑家镇
80×120cm 摄影 2025
创作理念:年轻的舞蹈老师在空无一人的绿皮车厢内起舞,与宁静的空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原本动荡行驶的车厢静止,而她的舞姿却以运动和不平衡的姿态打破沉寂。车厢的陈旧与她的灵动形成鲜明对比,光影交错间,动与静、平衡与失衡交织,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张力。她的舞蹈不仅是对环境的回应,更是对内心自由的释放,在静止的空间中传递出一种孤独中的诗意与反差美感。
创作理念:弥散效果多重曝光手法形成动静强烈对比,大面积留白形成时间空间想象力,以女性人体美学映射生命的美好,岁月时光的流转宛如手中触不到握不住的流光。
《这个世界是假的》 叶东胜
180x150x4cm 剪纸装置(综合材料) 2025
创作理念:剪纸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艺术样式的发生,起源于民间,活跃于民间,从世界范围看,也从来没有形成一种主流。当代艺术的最大功绩在于,破除所有关于艺术的神话,使艺术成为了所有人的艺术,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当代艺术其实是工业文明的特殊产物,现代化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从心里,生活状态,以及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催生了新的表达方式。剪不断理还乱,是现代人复杂心理的真实写照,互联网的出现,全球化,飞机,火车,汽车,海上航行,其实,他们的轨迹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巨网,这张无形的网,构成了彼此之间的联结的方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真实的存在,这张网控制着所有的人的行为,一方面,它使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之间紧密的连接,但是另一方面,信息化,智能化,使得事物和认知碎片化,历史,传统,人的认知,现代知识的传播方式和知识结构,在这张网的统罩之下,迅速被肢解,异化。艺术的功能,艺术的表达,首要的任务,是准确的将这种隐约的认知显化,于是,艺术的高下,好坏,随之而产生……
《绘画罩-蒙德里安》 刘宗瑶
86×66cm 装置 2024
创作理念:我们常常发现一些面料织物的图案取材于过去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模仿这类艺术风格,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被用作例如桌布、窗帘和被罩。它们流通在商品市场上,脱离了“艺术品”这个概念重新变成一种材料供人们以装饰的方式使用,我购买来那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蒙德里安、达明·赫斯特、葛饰北斋和草间弥生)的画作风格的纺织品作为素材,通过缝纫做成了一个画框罩。这个视角使我重新联想到艺术作品的功能属性,我将它们以画作的方式重新放置到墙上,拓宽并重新定义了绘画的呈现方式。
《代码NO2》 谢志强
79×109cm 卡纸丙烯 2025
创作理念:原本语言应有的表达只能用代码来替代。是文化的发展,还是文明的退步?
《无题21》 孙伟
40×50cm 布面丙烯 2025
创作理念:作品是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当下社会的冲突和经济的思考。
《木——林——森之二》 陈永明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22
创作理念:以跨界融合与多维表达为核心,突破传统叙事与表达框架,在表达方式与物质痕迹的共生中探索人文议题。通过解构经典图式、实验综合材料、重构时空感知,建树连结生态哲思、身份认同与虚拟现实的叙事网络,形成介入当下社会的动态艺术语言。
《有光系列-2》 林岩
100×16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作品探索生命、生活、以及生态,围绕"光"开展系列主题创作,因光是生命的象征。
创作理念:以抽象装饰的绘画手法呈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时尚现代与繁华!
创作理念:一种尝试,用丙烯和油画颜料相结合做了一些机理。因为自有记忆以来,就很喜欢画画,之前在家里自学就收集了许多瓶瓶罐罐、一些小物件。最近也想尝试一些有趣的构图……
张兵
青年艺术家
清华大学导师左锋义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清华研修班
清华大学大学导师助教
吉林市女美协会员
中国艺术平台常务理事兼策展人
北京星海画院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现居吉林
《超维墨韵思我NO1》 张兵/陶陶主义
70×70cm 纸本彩墨 2024
《超维墨韵思我NO2》 张兵/陶陶主义
70×70cm 纸本彩墨 2024
创作理念:以水墨的线条勾勒出形态轮廓,与缤纷色彩相互交融,象征着“我”在高维空间中的深度思辨。水墨的韵味如同东方文化底蕴,在对人生、历史和艺术的思索中,引领“我”突破常规维度,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维碰撞中,探寻自我与世界的关联。
创作理念:世间大致对称的,对称与不对称,取决于在多大的范围内的设定。借助于照相机,长曝影像可以记录下某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影像,这些影像经过两两叠加,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构筑起不同的心理态势,从而在这些影像中找到心灵的皈依。《佛说》这个摄影系列由此而来。摄影作品的魔法,可以在似与不似之间,利用影像来唤醒观看者沉睡在思维中的印迹;心境不同,相同的影像还原印记的不尽相同。
创作理念:以藤蔓花为抽象题材表达生命的旺盛,逆境之下扎根在土壤上不断生长;希望、生机、活力、坚韧,以此展现绿色生命里的顽强,自然复苏后的蓬勃。
《心之三昧——痴》 刘路喜
65×80cm 布面油画 2025
创作理念:《0,0,0》不仅是对自然的艺术化呈现,更是一次文明与生态的对话。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肌理都是大自然不同视角下的生命蓬勃向上的生长势态,灿烂昂扬。在这幅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中心或主角,我展现生命的平等,和谐共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其本身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包容性,让观众感受到土地的美好与脆弱,唤起观众的感知与敬畏。土地是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筑会有废墟,但大自然不会,更迭都是新生,都是永恒,都是希望的坐标。
创作理念:《数字梦境--Ai抽象画》基于对数据、算法和艺术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通过机器学习模型,AI可以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色彩、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并结合特定的艺术风格或情感表达,生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作品。我构思了这样一幅抽象画,里面包含了一些Ai元素,大名鼎鼎的deepseek图标等,这是我对Ai人工智能的审美感知。
《花NO2》 黄培波
80×100cm 布面丙烯 2025
创作理念:感并受,学与娱。
《融》 毕力格巴特尔
60×8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Waiting Game》灵感源于一首音乐Waiting Game,沉浸在音乐中脑海里出现一个粉红色的身影,它或许是我的灵魂,非常浪漫,非常优雅,真挚的热爱着这个世界.下面是色彩浓郁的花卉图案,以红色和粉色为主,笔触自由奔放,代表着纯粹热烈的爱意。
《每一块肌肉都符合完美标准》 韦玉涵
40×50cm 布面油画 2025
创作理念:机械姬作性化女性躯体的经典符号,在此被置换为男性受难者,揭露审美霸权对两性的无差别绞杀。
《云上人家》 李永强
120×15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每每坐在画布前,有种特想画的冲动。我走意向油画的路子,力求在形意,色意,情意上有所突破。形意上在点线面,黑白灰,以及形光色的布局,多学习前辈们的处理手段。色意上大胆把用色(色彩分布)的各种手段揉进画面中。力求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使其丰富画面。而情意上就更难了,不是小情小爱的流露,而是把它上升到一精神层面,使画面从徐蒋体系中转化到林吴体系上来……题材上多画梅兰竹菊荷等中国人文精神的东西,而形式上打破地理观念,多画长城,太行,黄河等有象征意意义的东西。希望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共勉不做第一,力求唯一。
《牧歌影像-梨农采摘季NO2》 糜南山
40×11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在这组作品中,以表现性的笔触和符号化的语言描绘了采摘季的繁忙景象。画面中,忙碌地采摘身影与硕果累累的梨树相映成趣,展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历史的沉淀;画面中的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热爱与敬意,希望观者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地的馈赠和劳动的尊严。这幅作品不仅是对采摘季的生动记录,更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颂歌,让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份来自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理念:本作以几何重构高尔夫场景观,钴蓝基调中裂变出赭红笔触,暗喻沙坑的锐利与草甸的柔韧。球车与球童被解构成流动的立方色块,在平面化的空间里形成动态轨迹。沙地肌理切割画面,冷色块面与暖色短线构成视觉张力,通过抽象秩序剥离现实细节,捕捉运动器械与自然地貌碰撞时激发的能量褶皱,在凝固的蓝调场域中凝固瞬息流动的时空切片。
《乡趣》 曹伟炯
40×6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生活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而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事物,正是构成美好风景的关键元素。我用画笔捕捉生活中的小物件和场景,希望借这些作品,让大家重新审视身边的平凡,发现日常里隐匿的诗意与温情。生活的本真,藏在毫不起眼的琐碎日常里。在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下,我们总是步履匆匆,错过了许多微小而确切的幸福,作品希望以自然清新的色彩与线条组合展示它们的模样,同时融入趣味性、神秘感以及拟人方式,试图唤醒人们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定格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
创作理念:借由现代主义的思潮与日常平凡之物再诠释古典的“崇高”意境与精神。以纯白,纯黑与金色三者(包括黑白调谐的非主要色-灰色),间于印象感与极简感之间,表达近乎梦幻的形而上美学。
《烈火鸟》 黄玲
50×60cm 布面油画 2022
创作理念:艺术以心为笔,以意行气,画到无意是精神;吾等风等花等雪等夜等你,如歌的行板,狂舞太极之心象,意与炁合;游离的分子、精炁长歌舞袖,神明自现……
创作理念:在一幅画上,以时间为第四维度,呈现了女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从天真烂漫,充满生命活力,肢体语言自然舒展的儿童;到青春洋溢,兼具叛逆与浪漫,探索自我身份与情感的少女;再到成熟稳重,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兼具力量感与疲惫感的中年女性等代表形象;同时配以相对应的色彩表达与分割,从儿童走过不同的色彩象征着走过不同的人生阶段。画面以简洁的人物塑造和大面积的抽象构成,实验性的在二维的画布上、呈现了四维空间的意境。
创作理念:以传统水破墨为表现方式,打破以往笔墨行笔方式,用全新手法表达物象。并保留传统水墨形式,利用宣纸(生宣)特点和墨色与宣纸之间的变化,形成新的画面效果和不一样的机理变化,使得画面有很丰富的物象变化,更好表达绚丽的质感和情绪以及心境。
创作理念:在创作实践中,黄冬玲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体系。她将敦煌壁画中的矿物颜料技法以现代数码绘画表现出来,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质感,又赋予了作品当代性。她特别注重线条的韵律感和色彩的层次感,使作品既具有东方美学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黄冬玲敦煌作品以高超的技艺、匠心独具的结构造型、流畅自然的图画动态和蕴含的文化内涵、完美的体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感官审美的诠释,将观者带进一种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美学疗愈境界。黄冬玲敦煌作品在艺术形成上达成形态美、艺术美、选角美,而在内结构上却是艺术美感与社会大众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互相影响。她的敦煌作品在结构没有遵从单一固定的手法、而是充斥着随意性、对称和非对称、规则和不规则、统一与对立等特点。但在表达效果上却呈现出精妙不凡的结果,以至于她的敦煌作品在视觉上可以与连环画的视觉体验相媲美。在她的敦煌作品中,既有飞天、九色鹿等构成的奇幻世界;也有乐舞、饮宴、杂耍等人间百态;以及莲花纹、忍冬纹等华美的藻井图案。千变万化的色彩,丰富多样的图案,黄冬玲敦煌作品演绎出绚丽又浪漫的敦煌文化古典美学,将现代人带进传统美学文化疗愈境界。
《索》 覃抒
69×69cm 彩墨生宣 2024
创作理念:人生是一辆单向行驶的列车,经过不要错过,各种不同的感受都是大地的赠与。在黑暗中探索光明,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错位中找到平衡...沿途皆风景。
《觀之景NO2》 王歆然
30×40cm 国画 2024
创作理念:以现实生活为主线,以山东威海为参照灵感,烟墩角作为威海的文化符号之一,烟墩角的植被与岩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草房,别具一格,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线条和墨色来体现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出烟墩角的美。
《景色斑斓》 孔宪华
135×70cm 纸本设色 2025
创作理念:孔宪华是中国大写意重彩墨画派的创始人,在北京宋庄他的画独一无二,独树一帜,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他的每一幅画的艺术核心表现中心是重彩墨,是传统意象艺术的当代转换,一幅幅抽象的彩墨视觉,像流动的火山,斑斓的晚霞,绚丽多彩的极光,形态或抽象、或意象、或具象,但都不是直接的到达,还在运动与行进中。孔宪华的画靠着丰富的想象力扩张境意的集合,寻找一个很远却不令人意外的远喻意象,任你突破空间,任你超维思维,并有自己的规律和独有的绘画风格。落墨于纸,他以自己对笔墨语言、图式的个人理解,完成了对传统和当代之间的沟通、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魅力的重彩墨画。色块纹路纵横交错,自然融合,互为渗透。色墨间的流变,是肢解、是拆分,也是重组,更是相互纠缠。它们疏离又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构筑了每一个中国画的符合,构筑了中国画与西画的包容、接纳与碰撞的自然沟通,成为中国画艺术的一种走向与生命。
青年艺术家
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
现居济南
创作理念:通过画面溅飞的运笔效果,表现画面的律动感,使画面充满 活力,像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大自然中自由的驰骋奔跑,就像是律动的音符一样,伴随着抽象绘画元素组织画面。
创作理念:雨后的山村有着烟雨迷蒙,梦幻如画的感觉,所以找到了雨意写山水的感觉,就创作了该作品。
创作理念:敬畏生命,关注生活。
《大鱼系列三》 赵晨霞
50×50cm 布面油画 2024
《大鱼系列四》 赵晨霞
50×60cm 布面油画 2024
创作理念:世界上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海里活着的一条大鱼,每个人都向往波澜壮阔、自由自在的人生。
艺术坐标——2025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展作品邀请展组委会
2025年03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