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桥街道:打造“小桥说理”人民调解品牌 建设“15分钟调解服务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9:23 1

摘要:面对辖区专业市场多、城中村多、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结构复杂引发的家庭、邻里、物业、消费等各类矛盾纠纷高发问题,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小桥说理”调解工作品牌,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15分钟调解服务圈”,推动调解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店门口”延伸。

面对辖区专业市场多、城中村多、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结构复杂引发的家庭、邻里、物业、消费等各类矛盾纠纷高发问题,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小桥说理”调解工作品牌,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15分钟调解服务圈”,推动调解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店门口”延伸。

建强调解阵地,织密服务网络

今年7月底以来,街道党工委组织各社区党组织和司法所深入城中村、老旧小区、专业市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纠纷底数。实施人民调解组织“进小区、进小组、进市场、进商圈”工程,科学规划设置138个“小桥说理”调解工作站。依托居民区党支部活动室、居民小组办公室、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市场及商圈管理中心等场地,规范化建设调解站点,逐步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通过市场商户群、小区业主群、村组居民群推送信息,在关键点位张贴海报、播放小喇叭等方式,广泛公开站点地址和联系方式,让群众知晓“有纠纷找小桥说理”。

强化专业支撑,构建多元调解矩阵

在原有调解队伍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吸纳物业管理人员、市场管理人员、网格员、热心群众、退休干部等400余人加入调解员、普法员队伍,街道专兼职调解力量达500余人,较体系建设前增长400%。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10余个部门、13个社区调委会、15家律所资源,组建调解专家库,引入高校法学教授、资深法官、执业律师等30余名专家入库。建立“专家坐诊+巡回指导+动态服务”机制,根据站点需求及时调配专家支持,8月以来,专家下沉指导服务10余人次,现场指导重大疑难纠纷9件。推行“师带徒”培养模式,培育“金牌小桥”调解能手,并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健全分层体系,精准高效解纠纷

街道党工委构建“站点—社区—街道”三层动态调解机制,形成逐级过滤的解纷“漏斗”。在各站点配备“法律明白人”、律师、专业社工等80余名,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对调解不成或不适用调解的纠纷,及时精准普法释法,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法治途径解决。对调解成功的纠纷依法进行司法确认,提升调解权威性和公信力。今年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2件,其中8月“小桥说理”工作站建设以来调处化解92件,站点首层化解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纠纷站点化解、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调解质效

街道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设立矛盾调处指挥中枢,依托“云综治”和“云智调”系统的数据归集和分析研判功能,建立“一窗受理、线上分拨、全程跟踪、闭环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受理诉求,根据纠纷类型、风险等级精准分流至“小桥说理”工作站或相关部门。指挥中枢实时掌握处置动态,对辖区矛盾态势综合研判,做到苗头性问题早预测预警、重大风险提前掌握干预。通过“云综治”“云智调”深度应用,实现纠纷申请、调查、调解、协议生成、回访等全流程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大幅提升调解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小板桥街道“小桥说理”品牌以其鲜明特色和扎实成效,正成为小板桥街道基层善治的闪亮名片。

来源:平安昆明发布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