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眉|散文集《在甘州》后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8:15 1

摘要:是的,清晰如昨。边读边忆,常常会停下来,因为一段文字,记忆瞬间回到当日的情景,回味良久。文字带给我的感觉和气息,还和年少时读连环画时那般美好。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一幕一幕,翻着翻着,这半生的故事就过去了。

散文集《在甘州》后记

舒眉

整理文字的过程,也是回望自己的过程。

从二十几岁开始,寻常琐细的日子里,零散、断续、散漫的书写,是抒发,也是记录,让我看到了自己一步一步的脚印,清晰,新鲜,没有被时间修改和涂抹。

是的,清晰如昨。边读边忆,常常会停下来,因为一段文字,记忆瞬间回到当日的情景,回味良久。文字带给我的感觉和气息,还和年少时读连环画时那般美好。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一幕一幕,翻着翻着,这半生的故事就过去了。

须臾悲欢,白衣苍狗。幸亏有文字,此情可待成追忆。也幸亏有文字,惘然只是当时。

回望过往,万卷书万里路,是少时的梦想,亦是生活的轨迹。小时候听外婆说,她们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是最远去过场上(打麦场),最高去过房上(屋顶)。乡土俚语,风趣又形象,是个体的人生写照,亦是时代的印记和局限。到了我们这一代,几乎每个人都去过比较远的地方,甚至会远离出生地工作生活。但出生地对一个人的浸润感染,是渗透生命融入骨血的,无论走出多远,我们的身上,依然带着故乡的印记。

我最喜欢的作家张爱玲认为,写作者如同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再读自己这些文字,无非也就是三个字:在甘州。身在,情在,心亦在。身体发肤魂魄脏腑,一直都在。

万古弱水西流,根脉绵延不息,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父辈的人生故事,流淌着祁连山黑河水的秉性气质。前些年曾经做过对父亲那一辈人口述历史采访,这个过程在《采访父亲》中有详尽的记录,遗憾因诸多烦扰,至父亲去世,口述记录没有出版面世。相对于父辈在甘州的人生故事,我的文字轻而又轻,不值一读。

好在,这些记录中,有他们,也在甘州。

万里路既万卷书,万卷书亦万里路,亲情,友朋,为师,自己,行走,味道,甘州,人生的每个篇章都是路途,亦是书卷。

在甘州。终点又回到起点,挺好。

(作者简介:舒眉,本名缪丽霞,甘肃甘州人,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甘州区作协副主席,甘州区文联机关刊物《黑河水》文学编辑。甘州区十二届政协委员,现就职于甘州区图书馆。在《星星》《绿风》《飞天》《延河》《丝绸之路》《中国文艺家》期刊报纸发表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及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甘州政协志》《甘州区图书馆志》《诗情画意最甘州》《平山湖大峡谷诗文集》等书的编委、执行编辑工作。)

来源:金色甘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