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来聊聊咱中国厉害的歼 - 20S 战机。2025 年 9 月的时候,央视《军事纪实》播出了歼 - 20S 双座型训练的画面,这可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热烈讨论 “第二个座位到底给谁坐”。有些军迷网友还开玩笑说是不是要对付外星威胁,其实啊,这也说明大家对这尖
嘿,咱来聊聊咱中国厉害的歼 - 20S 战机。2025 年 9 月的时候,央视《军事纪实》播出了歼 - 20S 双座型训练的画面,这可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热烈讨论 “第二个座位到底给谁坐”。有些军迷网友还开玩笑说是不是要对付外星威胁,其实啊,这也说明大家对这尖端武器还不太了解。
咱把那些科幻的想象放一边,就会发现中国航空工业那可是在下一盘大棋呢,目标就是智能化战场。这双座设计可不只是为了让驾驶员换着开飞机。前舱飞行员全神贯注于操控战机,精准把握战场态势;后舱的武器系统官仿若空中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二者各司其职,共同应对复杂战局。有了这样的分工,一架战斗机就能指挥 3 - 6 架攻击 - 11、暗剑这些先进的无人机,组成有人 - 无人协同作战的体系。就说去年 “西部・联合 - 2024” 演习,歼 - 20S 机组一下子指挥了 8 架无人机,创造了新纪录,这可把传统空战模式给打破了。
等歼 - 20S 机群冲进敌方防空圈,旁边跟着的无人机可厉害了,能进行电子压制、当诱饵骗敌人,还能精准打击目标、评估战斗损失。更牛的是,双座设计还留了空间,以后说不定能接上脑机接口。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 2024 年公布的专利显示,新的人机交互系统能让武器操作效率提高 40% 呢。
现在六代机验证项目有两条技术路线在推进。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变循环发动机验证机完成了高空极速测试,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三维矢量喷口技术也有了大突破。这些技术可不是为了对付啥外星威胁,而是为了在现实的军事博弈中占上风。你看美国的 “下一代空中优势” 项目打算 2030 年前形成战斗力,俄罗斯的米格 - 41 截击机也在突破热障限制,全球顶尖航空力量都在抢第六代空战体系的制高点。
咱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可快了,从歼 - 10 到歼 - 20,20 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路。这速度让大家觉得咱是不是还有隐藏实力,其实这是咱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中航工业成飞的数字化协同平台,能让设计、试验、制造环节实时共享数据,这才让 “歼 - 20S 快速改进型” 有了技术基础。
现代空战模式已然从平台对抗转变为体系对抗,其复杂程度呈几何级增长。在此情形下,纵使飞行员能力卓绝,面对如此繁杂的体系对抗,亦难以独力应对周全。歼 - 20S 的武器系统官就像是在飞机上建了个小指挥所,和美军的 “忠诚僚机” 计划想法差不多。以后人工智能在目标识别、战术决策上用得更多,空战就是 “人类指挥、机器执行” 的新样子了。
回首 2025 年,中国航空装备发展始终遵循 “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的科学规律。此规律如精准航标,引领着航空装备稳步前行,铸就如今辉煌。网上那些 “应对外星威胁” 的段子,其实就是大家对国防科技发展认识不够。当歼 - 20S 后舱屏幕上有几十个无人机控制窗口时,咱看到的不是好莱坞电影里的星际战争,而是中国空军为未来智能化战场做的实实在在的准备,这提前的技术储备就是守护国家安全的硬盾牌。
来源:视觉故事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