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百万做数字化,不如先花三天理清业务流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7:56 1

摘要:这几年,数字化转型成了热门词,动不动就听到谁谁谁上了ERP,谁谁谁搞了个MES,谁谁谁买了套CRM。钱是真砸了不少,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

这几年,数字化转型成了热门词,动不动就听到谁谁谁上了ERP,谁谁谁搞了个MES,谁谁谁买了套CRM。钱是真砸了不少,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

但结果呢?

有的企业上了系统之后,不仅效率没提高,反而更乱了。

员工天天抱怨:“我这流程在系统里走不通啊!”、“单子卡着批不下来”、“库存数据和实际差十万八千里”……最后老板一拍脑门:“算了,先回Excel吧。”

其实问题不在软件,也不在供应商,而是在企业自身:带病上系统,业务流程没理清,就急着数字化,结果就是“旧病没治好,还添了新病”。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事:为什么我说,花几百万做数字化,不如先花三天,把业务流程理清楚。

文中示例ERP>>业务管理模板中心-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简道云

很多人一听数字化,就觉得是“高科技”、“大数据”、“AI智能推荐”。

但你仔细想,企业数字化的第一步,本质上就是:把企业里原本靠人传话、靠纸张、靠Excel的流程,搬到系统里去,固化下来。

比如:

原来请假,要先写张纸,交给主管签字 → 现在在系统里点个按钮,自动流转到主管。原来做采购,要先填Excel,再打印,跑去财务签字 → 现在直接线上审批,自动生成采购单。原来仓库发货,单子容易漏、手工登记容易错 → 现在扫码出库,系统自动扣库存。

你看,这些其实都不是黑科技,核心就是:流程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

所以,如果企业本身的流程就一团糟,上了系统也只是“把混乱流程电子化”,该乱还是乱,甚至更乱。

比如采购审批流程——

有的老板说:“小额采购不用批,直接买”,有的财务说:“不行,全部要批”。

结果做系统的时候,厂商问:“到底怎么定流程?”企业内部吵半天,最后硬性配置一个版本,结果谁都不满意。

比如订单到底由销售录,还是由客服录?仓库盘点差异,到底谁负责?

没人说得清,结果系统一上线,互相推锅。

3.临时拍脑袋

很多中小企业流程完全靠老板拍板:“这单子紧急,走绿色通道”、“这次先发货,付款以后再补单”。

结果系统根本跑不通,因为它不懂“拍脑袋”。

4.Excel文化太根深蒂固

很多业务人员都习惯了Excel,觉得灵活。

结果一上系统,觉得“好麻烦,还不如Excel”,最后还是回到老路。

所以,很多企业数字化失败的根源,不是系统不好,而是流程没梳理好。

这三天能干嘛?

不是让你搞形式主义,而是让企业关键岗位的人,坐在一起,把业务流程“跑一遍”,把问题点、差异点、拍脑袋的部分都梳理出来。

写清楚、画出来,后续大家按这个走,就少了推诿。

很多企业平时靠“默契”运转,觉得没啥问题。

但一旦把流程画出来,就能发现:

“咦,这里有个环节其实没人负责”“咦,这里居然要走三遍审批”“咦,这里一个环节拖慢了整个流程”。

你先把流程理清了,再去选系统,就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比如,

你流程里强调“要多级审批”,那你就去找支持多级审批的系统;你流程里强调“要支持批次管理”,那你就去选带批次功能的系统。

否则盲目上,结果发现系统不支持,才是大坑。

说白了,三天梳理流程,可以让后面几百万的投资不打水漂。

很多老板一听“流程梳理”,就头大,以为是咨询公司拿着几百页PPT来搞。但其实你完全可以自己先动手,方法很简单:

比如你是做贸易的,就先画: 客户下单 → 销售录单 → 审批 → 仓库发货 → 财务开票 → 收款

不要复杂化,先画出“大骨架”。

在哪需要审批?在哪可能会卡?比如:

订单金额超过10万,要走总经理审批库存不足时,需要采购补货付款方式不一样,对财务处理的要求不同

谁负责录单?谁负责审批?谁负责发货?责任明确,才能避免混乱。

比如:

库存信息滞后,销售经常卖超采购审批慢,生产老是等料财务对账要花三天,月底都加班

这些痛点,才是后续系统要解决的重点。

有个朋友的公司,制造业,去年上了一套ERP,花了两百多万。结果上线三个月,天天骂娘。

为什么?

流程没定好。生产工单到底由计划部开,还是车间主任开?没人说清楚,结果两个部门互相扯皮。库存逻辑没统一。仓库记的是“按托盘”,财务记的是“按件数”,系统一跑,差异一大堆。审批流程太复杂。采购申请要走五级审批,拖到供应商货都到不了。

最后怎么办?没办法,系统用不下去,只能先停摆,回到Excel。那200万,几乎打水漂。

如果他们在上系统之前,花三天把流程跑一遍,把问题暴露出来,这些坑完全可以避免。

我建议企业可以这么干:

先用白板/纸笔,把流程画出来,别怕丑,重点是让所有人看得懂。开一个跨部门会议,让销售、采购、生产、仓库、财务都来对流程提意见。把所有“拍脑袋”的情况列出来,决定哪些要固化进流程,哪些要作为特殊情况处理。找出最关键的5个痛点,作为后续数字化优先解决的方向。最后再去看系统,明确需求,带着问题找答案,而不是被厂商牵着鼻子走。写在最后

数字化不是买个系统就完事了,而是一场管理升级。系统只是工具,流程才是根基。

很多企业掉坑,就是因为舍不得花三天时间,去静下心梳理流程。结果后面花几百万,做了一堆“无用功”。

所以我想说:数字化的第一步,不是砸钱,而是梳理。

理清流程,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带着问题去做数字化,才能少走弯路。

来源:IT战士不挨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