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6岁掏空退休金,造出中国最强“龙芯”,让美国智库夜不能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7:49 3

摘要: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一年,黄令仪出生了。她的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母亲也在南宁的一家科研单位上班,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家庭可以说十分富足,日子过得也非常幸福。

她曾在两次放弃退休投身科研事业,年过古稀仍奋战在实验室一线,为了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她甚至把自己仅有的11万退休金都奉献了出来。

她就是“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

战火中立誓报国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一年,黄令仪出生了。她的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母亲也在南宁的一家科研单位上班,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家庭可以说十分富足,日子过得也非常幸福。

但随着抗日的炮火在祖国大地上燃起,黄令仪的幸福童年也被毁于一旦。年幼的黄令仪,更是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南宁时的种种惨象。从那时起,她便暗自发誓要好好读书让祖国变强大。

中学时老师“要强国先强工”的谆谆教诲,深深烙印在了黄令仪的心中。在进入华中工学院后,她选择了电机和电器专业,学成后又被公派到清华大学进修半导体,而这也让她的一生与微电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芯片领域路漫漫

学成归来的黄令仪,不仅创建了华中工学院的半导体专业,还搭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而且带领学生们在那个极度困难的年代研制出了我国的半导体二极管。

后来,我国“两弹一星”项目正式开启,但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成了项目推进中的拦路虎。西方对我们技术封锁,苏联撤走了所有的援助,国内不仅缺乏相关设备和原材料,就连技术资料都没多少。

但黄令仪在调入中科院计算所后,还是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自主创造,最终仅用时一年半,便成功研制出我们自己的三极管,并成功应用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微型计算机上。此后,她便一直从事于芯片研究。

1973年,她研发的国产高性能储存器,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她和团队转攻集成电路和芯片后,使其发展水平一度看起世界先进水平。

但中科院却因经费问题,叫停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这让黄令仪心痛不已。随后一次赴美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时,走遍全场却不见国产企业和芯片的事实,更让她悲愤不已。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这是她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这一幕也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刺激,也更加坚定了她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

在呕心沥血十余年后,她设计的芯片在2000年摘得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银奖,实现了国产芯片国际零亮相的突破,她非常开心的在日记里写道:“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花甲之年再出征

2001年,已经退休回到老家生活的黄令仪在听闻中国科学院启动“龙芯”项目后,她毅然重返科研一线还把自己仅有的11万元退休金充作了研究经费。

初始团队只有10个人,研究经费也只有100万元,要面对的对手却是上百亿元市值的Intel、AMD公司。没有专业的设计软件,黄令仪便在一米见方的图纸上,用铅笔画版图。

2002年,第一颗国产芯片“龙芯1号”便成功问世,宣告着中国计算机“无芯可用”成为历史。随后在黄令仪和团队孜孜不倦的研发下,“龙芯2号”、“龙芯3号”相继诞生,上至北斗卫星、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下至复兴号高铁都换装上了中国自己的高性能芯片。

这些成就每年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芯片购买开支,有力打破了国外芯片技术的垄断,美国智库更是提到:龙芯芯片突破了最危险的技术壁垒。

尽管贡献卓著,但黄令仪的生活却异常简朴。北京西郊住着的筒子楼,没装电梯,她回家每天要爬五层,放在房子里最多的,是关于芯片的书籍和旧电路图。2023年,黄令仪与世长辞。

美国人曾称她为“中国最值钱的女人”,企图用百万美元的高薪挖她,但她始终丝毫不为所动,不做公开演讲,不接受商业代言,她只是默默的用一生的事业,真正擦干了祖国身上的耻辱。

来源:巡史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