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阅兵结束不到24小时,102岁抗战老兵彭长竹安详离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5:53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文|佳雨编辑|佳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佳雨

编辑|佳雨

9月3日晚上9点半,一位102岁的抗战老兵安静地闭上了双眼。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躺在ICU病房里,通过手机屏幕观看着天安门广场上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

那些轰鸣的战机、整齐的方阵、先进的武器装备,让这位经历过硝烟战火的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离世,是否正是因为看到了心中最期盼的那个强大中国?

9月3日这天,102岁的彭长竹躺在医院的ICU病房里。护士们都知道,这位老人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他的精神状态却格外好。

因为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老人的家属特意带来了手机,调好了直播频道。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的时候,彭长竹用他那只还能看见的左眼,紧紧盯着屏幕。

他的右眼在77年前就已经失明了,那是在长沙会战中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瞎的。

阅兵开始了,一个个方阵从天安门前走过。坦克轰鸣,战机呼啸,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彭长竹的嘴角慢慢上扬,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骄傲。

当晚9点半,就在阅兵结束后不到24小时,彭长竹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也许对于他来说,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祖国如此强大,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6岁的彭长竹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他再也坐不住了。

报名参军的那天,彭长竹特意穿上了家里最好的衣服。其实也就是一件没有补丁的粗布衣裳,但在他看来已经很体面了。

刚进军营的时候,彭长竹什么都不会。射击不准,队列不齐,体能也跟不上。班长经常骂他笨,战友们也看不起这个小不点。

但彭长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别人练一遍,他就练十遍。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练习刺杀动作。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彭长竹已经脱胎换骨。第一次上战场,彭长竹紧张得手心冒汗。枪声一响,他差点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但看到身边的老兵们都在勇敢战斗,他也鼓起勇气扣动了扳机。那一刻,16岁的彭长竹真正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

血战长沙

时间回到1938年,那是彭长竹参军的第二年。17岁的小伙子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新兵了,经过一年的训练和小规模战斗,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长沙会战打响了,这场战役注定要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长竹所在的部队奉命守卫长沙外围的一个重要据点。日军的攻势异常凶猛,炮火连天,子弹如雨。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每一寸土地都用血来争夺。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彭长竹的子弹打光了。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朝他冲过来,刀尖正好戳中了他的右眼,鲜血瞬间涌了出来。巨大的疼痛让彭长竹几乎晕厥。

右眼失明了,彭长竹倒在血泊中。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强忍着疼痛装死。日军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有补刀就离开了。就这样,17岁的彭长竹用右眼的代价,换来了继续为国家战斗的机会。

村民大爷的救赎

受了重伤的彭长竹拖着残破的身体在山里转悠。他的右眼血流不止,身体越来越虚弱。彭长竹硬是拖着重伤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摸到了一个小村子。

那时候的他简直就是个血人,军装都被血浸透了,右眼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他挨家挨户地敲门,希望能有好心人收留他一下。

可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老百姓看到这么个浑身是血的人,都吓得要命。

折腾到半夜三更,彭长竹实在撑不住了,找了一户人家又敲起了门。这次开门的是个60多岁的老大爷。

老大爷还以为是自己在前线当兵的儿子受伤回来了。他顾不上多想,赶紧把彭长竹搀进了屋里。

刚进屋,彭长竹就再也撑不住了,两眼一黑栽倒在地上。老大爷这才看清楚,这不是自己儿子,但看着这孩子伤成这样,心里满是心疼。

老大爷手脚利索,赶紧找来干净的布条,给彭长竹的右眼包扎。包扎完了,又端来一碗温水,一勺一勺地喂给昏迷中的彭长竹。

过了好一阵子,彭长竹总算悠悠转醒。在老大爷家里休息了一夜,天一亮,他就提出要走,说得去找自己的部队。

临别的时候,老大爷又煮了两个鸡蛋让彭长竹带在路上吃。

制药厂里的贡献

因为右眼失明,彭长竹被迫复员回到了家乡。可他的心还在前线,还想着为抗战做点什么。

机会很快就来了,村里新开了一家制药厂,专门为前线的部队生产各种急需的药品。厂长一看彭长竹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二话不说就把他收下了。

这一干就是五年。彭长竹虽然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东西,但干活特别认真。

他学会了制作七种不同的战地药品,从最基础的创伤药到复杂的消炎药,样样精通。厂里的工人都佩服他,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拼命干活的人。

工厂的同事们都很敬佩彭长竹。一个伤残军人,本来可以在家安享清福,却选择继续为抗战出力。而且5年时间分文不取,这样的品格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1943年,常德会战打响了。已经在制药厂工作了5年的彭长竹听到消息,坐不住了。他找到厂长,强烈要求重新参军。

常德是战略要地,日军志在必得,战斗的惨烈程度超出想象。

彭长竹被分配到突击队,负责城内巷战。巷战是最危险的战斗方式,敌我双方在狭窄的街道和房屋间厮杀,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彭长竹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反而比许多新兵更加沉着冷静。

1945年,抗战胜利后,彭长竹回到了家乡。解放后,凭借他的威望和能力,乡亲们推选他担任大队队长,后来又当了生产队队长。

担任队长期间,彭长竹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分粮食的时候,他总是让其他村民先挑,自己拿剩下的。

分物资的时候,好东西都分给有困难的家庭,自己家里却舍不得用。村民们都说彭队长是个好人,从来不会偏私。

2015年,彭长竹获得了抗战胜利纪念勋章。当地政府特意为他举办了颁奖仪式,很多年轻人第一次听说了他的英雄事迹。

结语

2025年9月3日,彭长竹老爷子走了,带着对祖国强盛的满足和骄傲走了。从16岁的热血青年到102岁的耄耋老人,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国家,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人民。

如今的中国,正如他当年所期盼的那样强大,正如他和无数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那样繁荣。老爷子,您安息吧,盛世中华,正如您所愿。

来源:津津乐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