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群体中,“忌口”话题始终热度不减。许多患者满心疑惑:疾病和饮食之间究竟有无关联?是否真的需要忌口?这些问题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必须依托科学研究来证实,盲目忌口不仅可能让患者错过必要营养,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曾雪婷
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群体中,“忌口”话题始终热度不减。许多患者满心疑惑:疾病和饮食之间究竟有无关联?是否真的需要忌口?这些问题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必须依托科学研究来证实,盲目忌口不仅可能让患者错过必要营养,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在本次AAD年会上,针对常见皮肤病的饮食诱因专门设置了专题讨论,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西北大学的Peter A. Lio博士,就食物和特应性皮炎之间的联系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介绍,为我们拨开重重迷雾。
饮食和环境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严重影响着大量人群,尤其是儿童群体。患病儿童常因皮肤瘙痒、红斑、渗出等症状,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生长发育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成年人而言,特应性皮炎不仅影响外貌,还会因疾病反复带来心理压力,降低生活幸福感。尽管现代医学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诸如生物制剂等新进展,但饮食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仍未完全明确,这也成为众多患者关注的焦点,推动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图1: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表现(图源讲者PPT)
虽然环境因素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关于饮食影响的结论尚不明确。研究表明[1],严重的环境暴露,如野火烟雾或某些特定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但在许多病例中,却找不到明显的环境诱因,这表明除了已知的环境因素外,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饮食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中[2,3],过往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从饮食中剔除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常见“发物”,能有效控制特应性皮炎症状。然而相关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并无益处,甚至对部分人有害。
图2:饮食是疾病的“根本原因”?(图源讲者PPT)
心理因素和安慰剂效应在认知中的影响
Peter A. Lio博士在演讲中着重指出,心理因素和安慰剂效应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对食物不耐受或过敏的认知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群体里,感知到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远远高于实际发生率,甚至达到实际的十倍之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对疾病的任何细微变化都高度敏感。当他们改变饮食后,哪怕症状稍有改善,就容易将其归功于饮食调整,而忽略了疾病本身的自然波动。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期望偏差”。例如,一些患者听闻牛奶可能引发过敏,即便本身对牛奶不过敏,在食用牛奶后一旦皮肤出现轻微不适,就会认定是牛奶导致,从而对牛奶产生恐惧心理。
安慰剂效应同样不可小觑。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挑战试验中,研究人员给一组患者食用含有疑似过敏食物的安慰剂,另一组食用真正的过敏食物,结果发现,部分食用安慰剂的患者也出现了类似过敏的症状。这充分说明,患者的心理预期会影响身体的反应。
约翰・哈尼芬(John Hanifen)开展的研究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研究中[4],让患者在数周内谨慎控制饮食,80%原本坚信食物是引发自身问题根源的患者,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想法。这表明,当患者脱离了对特定食物的心理暗示后,会更加客观地看待食物与疾病的关系。图3:心理因素和安慰剂效应(图源讲者PPT)
特应性疾病进程:从皮炎到多种过敏的发展
特应性疾病进程通常起始于特应性皮炎,后续可能发展为食物过敏、哮喘和鼻炎[5]。过敏和免疫学联合工作组建议,与无限制饮食相比,反对使用消除饮食,因为其益处有限,且存在潜在危害。不过,Peter A. Lio博士也提及一些研究显示,对部分患者而言,排除牛奶可能具有一定益处,但应避免过度限制饮食。图4:JTF反对采取消除饮食法(图源讲者PPT)
过度极端的饮食限制不仅可能带来伤害,甚至还可能诱发食物过敏。有研究指出,对于一些曾因疑似特应性皮炎而排除某些食物的个体,重新引入这些食物时会引发过敏反应,这充分凸显了保持均衡饮食模式至关重要。深入的研究表明[6],过敏反应往往是通过受损的皮肤屏障发生,而耐受性则是通过肠道暴露逐步发展形成,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在管理过敏性疾病时,进行及时干预的必要性。图5:特应性疾病进程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图源讲者PPT)
环境对皮肤和肠道屏障的影响:致敏与过敏机制
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诸如洗涤剂、异氰酸酯、乳化剂以及微塑料等,会对皮肤和肠道屏障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过敏现象的产生。这种损害会致使过敏原、刺激物以及病原体发生易位,最终引发慢性炎症性疾病。
虽然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将食物接触皮肤,但像椰子、小麦、向日葵以及山羊基物质等某些食物衍生产品,因其致敏风险较低,被视为可安全应用于受损皮肤的材料[7]。图5:环境对皮肤和肠道屏障的影响(图源讲者PPT)
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潜在的食物益处
在谈及健康饮食建议时,Peter A. Lio博士倡导原始饮食模式,特别是自身免疫方案。这并非一种刻板、严格的饮食方案,而是一种灵活的指导方针,核心在于鼓励人们食用天然、未经过深加工的食品。
这类食品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例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全谷物食品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8]。图6:倡导原始饮食模式(图源讲者PPT)
除了遵循饮食模式,一些特定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对特应性皮炎管理有益。Peter A. Lio博士指出,长期保持餐后饮茶的习惯可能具有潜在益处。早在2001年的一项研究中[9],研究人员对一组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观察,让他们每餐之后饮用几杯乌龙茶,一个月后发现,患者在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方面有了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乌龙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10],L-组氨酸补充剂和大麻籽油能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饮食干预。L-组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参与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组胺的代谢。特应性皮炎患者体内组胺水平往往较高,补充L-组氨酸可以调节组胺代谢,减轻皮肤的过敏症状。
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食用4克L-组氨酸,在改善皮肤干燥、减轻瘙痒感以及减少药物使用等方面,均能取得显著效果。大麻籽油富含ω-3和ω-6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能够调节皮肤的免疫反应,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每天摄入两汤匙大麻籽油,有助于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11]。
总结
特应性皮炎与饮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患者在面对饮食问题时,既不能盲目忌口,也不应忽视饮食在疾病管理中的潜在作用。应依据科学研究和医生的专业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同时,关注环境因素对皮肤和肠道屏障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屏障功能,才能更好地控制特应性皮炎,提升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在特应性皮炎的饮食管理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和生活指导。
专家点评
纪超教授
特应性皮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不仅病程漫长、易反复发作,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与管理中,饮食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与疾病的发展和症状缓解密切相关。
食物与特应性皮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饮食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而言,饮食干预不能替代规范的医疗治疗,但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从整体饮食模式来看,建议患者遵循原始饮食模式中强调的食用天然、未深加工食品的原则,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等。
这些食物富含各类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对皮肤和肠道屏障的健康有益。
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过度极端的饮食限制不可取。
长期严格限制某些食物摄入,不仅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正常机能,还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饮食干预必须与特应性皮炎的标准治疗方案相结合,不能仅依靠饮食干预而中断药物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同时,患者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和安慰剂效应对自身认知的影响,避免因过度关注饮食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面对饮食问题时,患者应依据科学研究和医生的专业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专家简介
纪超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分院 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作者简介
曾雪婷 硕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医学硕士,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
研究方向: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
参考文献:
[1] Getmetti C. Diet and atopic dermatit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0;14(6):439-440. doi:10.1046/j.1468-3083.2000.00169.x
[2] Bath-Hextall F, Delamere FM, Williams HC. Dietary exclusions for improving established atopic eczem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systematic review.Allergy. 2009;64(2):258-264.doi:10.1111/j.1398-9995.2008.01917.x
[3] Young E, Stoneham MD, Petruckevitch A, Barton J, Rona R. A population study of food intolerance.Lancet. 1994;343(8906):1127-1130. doi:10.1016/s0140-6736(94)90234-8
[4] Salfield SA, Wardley BL, Houlsby WT, et al. Controlled study of exclusion of dietary vasoactive amines in migraine.Arch Dis Child. 1987;62(5):458-460. doi:10.1136/adc.62.5.458
[5] Hill DA, Spergel JM. The atopic march: Critical eviden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8 Apr;120(4):451. doi: 10.1016/j.anai.2018.02.033.].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8;120(2):131-137. doi:10.1016/j.anai.2017.10.037
[6] Chang A, Robison R, Cai M, Singh AM. Natural History of Food-Triggered Atopic Dermatitis and Development of Immediate Reactions in Children.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16;4(2):229-36.e1. doi:10.1016/j.jaip.2015.08.006
[7] Lio PA. Updated guidelines on peanut allergy prevention in infa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Cutis. 2018;101(6):398-399.
[8] Akdis CA. Does the epithelial barrier hypothesis explain the increase in allergy, autoimmunity and other chronic conditions?.Nat Rev Immunol. 2021;21(11):739-751. doi:10.1038/s41577-021-00538-7
[9] Uehara M, Sugiura H, Sakurai K. A trial of oolong tea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alcitrant atopic dermatitis.Arch Dermatol. 2001;137(1):42-43. doi:10.1001/archderm.137.1.42
[10] Tan SP, Brown SB, Griffiths CE, Weller RB, Gibbs NK. Feeding filaggrin: effects of l-histidine supplementation in atopic dermatitis.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7;10:403-411. Published 2017 Oct 5. doi:10.2147/CCID.S146760
[11] Callaway J, Schwab U, Harvima I, et al. Efficacy of dietary hempseed oil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Dermatolog Treat. 2005;16(2):87-94. doi:10.1080/09546630510035832
意犹未尽?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AAD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