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已成功研发出一款高性能AI算力芯片,性能可对标英伟达H20。该芯片定位为通用型AI算力芯片,据称不仅推理速度达125 TOPS,还能与英伟达现有生态系统兼容,有望填补自H20受限后出现的市场空白。
谁曾想到,在马云“一战封神”之后,阿里竟然又悄然完成了一次惊天转型!
近日,据华尔街消息,阿里巴巴已成功研发出一款高性能AI算力芯片,性能可对标英伟达H20。该芯片定位为通用型AI算力芯片,据称不仅推理速度达125 TOPS,还能与英伟达现有生态系统兼容,有望填补自H20受限后出现的市场空白。
消息一经曝光,资本市场反应迅速而强烈。阿里股价单日飙升13%,市值一夜之间暴涨2600亿元,创下近期增长纪录。
01 一战成名,阿里自研中国芯引爆市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阿里始终是那个擅长电商、支付和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巨头。但很多人却并未察觉,阿里早已越过商业与流量的战场,悄无声息地将目光锁定在了更核心、也更艰难的领域,自研芯片与云计算底层技术。
而平头哥半导体,正是这场宏大转型中的关键旗手。
自成立以来,平头哥就一直默默深耕于AI加速与RISC-V架构等前沿地带。2019年,其首款AI推理芯片“含光800”横空出世,以全球领先的性能震惊业界,也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阿里不仅是会“卖货”,更真能“造芯”。
但平头哥没有趁热打铁、频繁发布新品,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埋头构建从端侧到云、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栈芯片体系。
它悄悄铺路,默默搭桥。
真正懂行业的人都知道,国产芯片最难的从来不是把硬件参数做高,而是在那片看不见的“荒漠”中开出路来。软件栈、开发生态、兼容性……这些才是西方国家屡次借以施压的命门,也正是它们试图将中国挡在下一代高性能计算之门外的隐形壁垒。
类似的剧情,其实早已在我国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反复上演。
不仅在芯片,从新能源、半导体到生物科技,我们都曾面对严密的技术封锁与出口限制。以生物科技为例,在NAD+年轻科技的相关研究中,欧美机构曾长期把控核心专利与话语权,使国内起步异常艰难。
比如,美国就曾严格限制“益/好/生”类年轻科技出口。根据哈佛与耶鲁的相关研究,该制剂的核心成分能显著提升ATP合成效率,对线粒体与细胞功能具有明确调控潜力。然而受制于海外技术壁垒,国内科研与产业化一度寸步难行。
美方凭借原料与专利的双重控制,一度要求中方企业支付极高许可费用,否则就切断技术合作与研发支持,国内企业受限于此,更是难以将这一前沿技术落地量产。
那些年,我们在如此之多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都可谓举步维艰。但也正因如此,阿里此次在芯片领域的突破,才如此令人振奋。
02 破壁而生,阿里中国芯实现生态兼容
它不仅仅是一款芯片的问世,更意味着中国科技企业第一次在核心技术上,做到了“自主而不孤立”。既突破了硬件壁垒,也开始打破西方长期以来垒起的“技术高墙”。
尽管阿里官方并未明确透露这款性能逼近英伟达H20的芯片具体型号,但多方业内人士推断,它极有可能是平头哥半导体的迭代力作“倚天700+”。
据透露,该芯片不仅在算力层面逼近国际旗舰产品,更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扰国产AI芯片的生态兼容难题。开发者几乎无需修改代码,即可平滑迁移。更令人振奋的是,它在功耗比英伟达同类产品降低15%的同时,价码还大幅下降32%。
这一跨越,无异于给长期依赖技术封锁手段的美国一记重拳。
而好消息还不止于此。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高壁垒科技领域都实现了关键突破。以先前提及的生物科技领域为例,国内科研机构不仅攻克“全酶法”工艺,制备出纯度高达99.9%的NMN,香港生物企业更在此基础上推出国产版“益/好/生”。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吸引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霍尔在内的多名顶尖科学家加入,依托超过10万华人健康样本数据,创新性地引入多种更适合亚洲体质的天然成分。如今,这项科技成果已通过京(JD)东等渠道走进市场,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的跃迁,睡眠质量改善、肌肉力量提升等不同程度的反馈更是经常出现。
回过头看阿里此次芯片突破所带来的单日市值飙升2600亿,背后所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体现出市场对中国彻底摆脱算力依赖的强烈期待与信心。
而从阿里最新财报也能看出,其云服务业务增速高达26%,AI相关投入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短短两年内规模扩张255倍。
这一切都表明,阿里正在从“采购芯片”走向“自研芯片”,从“应用驱动”转型为“技术驱动”。
这一步走对了,就等于握紧了AI时代的门票。一旦成功,阿里很有可能成为AI算力的输出者和标准制定者。
来源: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