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的突击利剑!我军舰载隐身无人攻击机亮相阅兵,美军竟是空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5:42 1

摘要:此次93大阅兵上,我军的新型舰载隐身攻击机也亮相了,作为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配套舰载机之一,它对我海军具有巨大意义。而且美军在X-47B舰载隐身无人机项目终止后,就没有与该型机对等的型号了。

此次93大阅兵上,我军的新型舰载隐身攻击机也亮相了,作为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配套舰载机之一,它对我海军具有巨大意义。而且美军在X-47B舰载隐身无人机项目终止后,就没有与该型机对等的型号了。

从央视的画面看,新型舰载隐身攻击机应该是以前几年已经公开的空军攻击11为基础改进的,相比攻击11,它在外形上的最大区别,就是在机翼部分增加了具有可动遮蔽机构的折叠铰链。

该铰链使得机翼可向机身方向折叠收拢,将翼展大大缩短,方便在076型两栖攻击舰的机库和加班上转运和停放。而这一设计也使得单艘076的无人机搭载量可以提升至少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铰链外侧覆盖的可动式隐身遮蔽盖板,在机翼展开后能完全贴合机身轮廓,避免传统折叠机构的缝隙形成雷达反射源,确保整机隐身性能不受影响。

在构型方面,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的外形,与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发布的,无尾小展弦比飞翼标准模型近似,采用了超临界翼型、直前缘与锯齿型尾缘的设计。

由于采用无尾飞翼布局,避免了雷达反射翼面存在,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

不过它的隐身设计不仅体现在构型上,其机身接缝处也采用了锯齿化的设计,将原本平直的接缝变成倒V形。如此一来,当雷达波沿着机身传播经过缝隙时,便会向着两侧反射,不再沿原路返回,由此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积。

除此之外,新型隐身攻击无人机的机身完全采用复合材料及吸波结构材料制成,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将机身的反射率降低10至100倍。

另外,背负式进气道的设计,也避免了产生多余的腔体,将空腔散射的影响减至最轻,进一步增强了雷达隐身能力。

最后,就是该型机的发动机尾喷口也采用了梯形喷口设计,降低雷达信号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红外信号。

不过飞翼布局虽具备优异的隐身性能,但也存在巡航升力和阻力特性较差的问题。由于飞翼布局的内翼部分横截剖面厚度相对较大,限制了飞翼布局巡航速度的提高。当飞翼布局巡航速度达到跨声速段时,全机的激波阻力会显著提高,造成升阻特性损失严重。

新型舰载攻击无人机为解决这一问题,是选择了小展弦比飞翼布局,巧妙地通过减小展弦比、增大前缘后掠角,将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激波阻力减小,获得了很好的高速性能。

但飞翼布局还存在先天性的纵向和航向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加之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采用了大后掠三角翼外形,在跨声速时,会面临与三角翼类似的横向失稳定运动,因此需要依赖多个操纵面和推力矢量,共同产生飞翼布局所需要的各种力和力矩。

特别是对于有舰载需求的新型舰载攻击无人机而言,其对起飞时升力的需求更加敏感。

因此,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相比其基本型GJ-11,在增大翼面的同时,又拓宽了副翼长度,以求更好的俯仰力矩。

从新型隐身攻击无人机两侧副翼间,设有六个细长的小孔来看,它显然是抛弃了传统的机械式矢量推力,而是采用了更先进的流体推力矢量技术。

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喷气推进的方式,在去掉机械偏转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气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矢量偏转,以此改变推力的方向,获得飞行控制所需气动性能,实现原有飞机无法做到的机动或大迎角飞行能力。

从直播中的图像来看,新型舰载攻击无人机体格巨大,最大起飞重量大概在12-15吨左右。不过由于其机身较短,所以其弹仓长度不大,预估在4米左右,这么小的尺寸,基本不存在搭载中国当前任何一款反舰导弹的能力。

因此,新型舰载无人机的用途应该是搭载一枚500-1000公斤制导炸弹,以及4枚SDB小直径炸弹。通过076型两栖攻击舰的电磁弹射装置起飞,为两栖作战提供火力支援,或者是利用隐身能力,隐蔽渗透,发起点穴攻击。

因为需要在076型两栖攻击舰上起降,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必然会在攻击-11的基础上加强起落架和机体结构,以适应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的高冲击环境。

在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身上,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技术,就是自动着舰控制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记录舰载机的运动轨迹,并结合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的运动轨迹,自动计算出一条最佳的着舰航道。同时还能根据风向、风速、航向、俯仰角等因素,计算出舰载机最佳的着舰角度、速度,并通过控制扰流板和襟翼来实现着舰姿态的微调,最终实现自动化的完美着舰。

从全球舰载无人作战装备发展格局来看,我军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的列装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美军在X-47B舰载无人机项目终止后,已经没有舰载隐身攻击无人机项目了,当前主要是发展MQ-25舰载无人加油机。而世界其他各国更是没有对等项目,所以说,我军新型隐身舰载攻击无人机的列装是弥补了世界舰载作战飞机的空白。

而对我军来说,该型机也同样弥补了我军在舰载无人作战装备上的空白。

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向“无人-有人协同作战”方向进行转型。未来,076上的新型舰载无人攻击机可以与航母舰载机进行配合,大幅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与对陆打击能力。

来源:科大烽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