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有媒体发布一个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讲话视频,他称“10亿利润怎么花也花不完”!
3月29日,有媒体发布一个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讲话视频,他称“10亿利润怎么花也花不完”!
图片来自新闻媒体视频
这个视频一经发布,立马引起了公众极大的争议!在当今社会,只有缺钱,而没有花不完钱的事!这种言论确实可能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引发争议,甚至会被解读为“何不食肉糜”式的“贵族”傲慢。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需要用更辩证的思路,既要正视贫富差距的现实矛盾,也要理性看待企业家的语境和商业逻辑。以下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分析:
一、这种言论为何容易引发对立?
1. 不同阶层认知巨大差异的具体化
对普通劳动者而言,10亿是天文数字,相当于一线城市3000套刚需房,或5000名普通工人年工资总和!而私企老板却轻描淡写地说“怎么花也花不完”,极易触发相对剥夺感。
图片来自网络
据北京某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调查,现在全国有5~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图片来自网络
如数据准确,那在如此国情下,这个言论就极易被贴上“脱离现实”的标签。
2. 缺少财富伦理的公共讨论机制
中国社会长期缺乏对“财富正当性”的公开讨论,企业经营者如仅仅强调“花不完”而非“如何创造社会价值”,必定会引重公众的仇富心理。
二、于东来的发声语境可能被简化
1. 言论可能被断章取义地传播
于东来原话有可能是侧重于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如“胖东来”以员工高分红著称,基层员工年薪可超10万,但传播中被剥离上下文,变成“炫富”片段。
其本意或是强调“企业不应盲目追求利润”,但表述方式欠妥。
2. 民营经济发声需谨慎
在实体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企业家常通过“利润充足”的表态传递信心,但这种表达需更谨慎的公共话语策略。
三、深层次的矛盾
1. 效率与公平间存在的矛盾
市场经济奖励创新和效率,但共同富裕政策要求财富再分配。企业家需在“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点。
2. 流量时代的言论易形成放大效应
很多时候,知名人士的只言片语,往往在社交媒体传播中被极端化,形成“资本家vs打工人”的二元对立叙事,实际却掩盖了复杂的经济现实。
四、化解对立的可行路径
1. 企业经营者需提高关于财富叙的描述
(1)从“利润花不完”转向“利润如何回馈社会”,如曹德旺捐百亿建校、雷军强调“利润不超5%”的等案例。
(2)公开企业薪酬分配数据(如胖东来可展示员工收入占比),用事实来缓解公众复杂的矛盾心理。
2. 舆论应避免断章取义
舆论应完整呈现企业经营者关于利润用途的具体计划,如研发投入、员工福利、社会捐赠等,而不是聚焦于单一金句。
3. 政策引导财富三次分配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将超额利润投入普惠性项目,如保障房、职业教育等,让公众切实感受到财富流动效益,改善社会公平状况。
结语
于东来的言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10亿花不完”,而是财富的正当性证明!社会矛盾的关键,并非企业家赚取高额利润本身,而是利润是否与劳动价值匹配、财富是否具备社会合法性!因此,与其批判其言论,不如借此推动:
(1)企业透明化分配机制;
(2)公众参与监督的协商渠道;
(3)建立更完善的社会财富循环体系。
只有让财富创造与分配的过程可见、可感、可参与,才能减少阶层间隔阂,构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来源:热血青年邯郸7Y9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