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邦两优郁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其亲本组合为邦S×郁香(R315),于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21153号)。该品种以其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成为华南稻区推广种
邦两优郁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其亲本组合为邦S×郁香(R315),于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21153号)。该品种以其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成为华南稻区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之一。
一、品种特性与农艺表现
1. 生育期与适应性
邦两优郁香在桂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约122天,比对照特优7118短2天;作晚稻种植约115天,与对照丰田优553相当。其感温性强,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稻作区及气候相似区域种植,表现出良好的光温适应性。大田示范显示,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叶片直立,群体通透性好,有利于光合作用效率提升。
2. 产量表现
经区域试验,邦两优郁香平均亩产可达550-600公斤,高产田块突破650公斤。其穗粒结构协调,每穗总粒数约18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3.5克。2019-2020年广西多点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5.2%-7.8%,稳产性突出,尤其在高温或阴雨天气下仍能保持较高结实率。
3. 抗性能力
该品种对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4.5级(中抗),白叶枯病抗性为5级(中感),耐寒性中等,抗倒伏能力较强。田间表现对纹枯病、稻曲病有一定耐受力,适合在病虫害多发区域推广。2022年广西部分地区台风过后调查显示,其倒伏率显著低于同期其他品种。
二、米质与食味价值
1. 理化指标
邦两优郁香米质达部颁标准优质三等,整精米率62.3%,垩白度3.2%,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72毫米。这些指标显示其兼具外观品质与加工适性,尤其垩白率低的特点使其商品性突出。
2. 食味特性
蒸煮后米饭油润透亮,带有天然淡雅清香,冷饭不回生。专业食味评分达82分(对照品种为75分),口感软硬适中,黏弹性好。广西本地消费者评价其"有传统籼米的爽滑,又兼具粳米的绵柔",适合制作煲仔饭、炒饭等特色米食。
3. 市场定位
因米质接近高档香米标准,部分企业将其作为"丝苗米"系列开发,终端零售价较普通杂交稻高20%-30%。2024年广西优质稻米评鉴会上,邦两优郁香加工的品牌米获"最受消费者欢迎奖"。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管理
桂南早稻宜3月上旬播种,晚稻7月10日前完成,每亩用种量1.5公斤。建议采用旱育秧或塑盘育秧,培育带蘖壮秧。移栽秧龄控制在20-25天,栽插密度20cm×16cm,每穴2苗。
2. 水肥调控
需氮量中等,基肥占总施肥量50%,亩施纯氮10-12公斤,配施磷钾肥。分蘖期浅水灌溉,够苗后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特别注意穗粒肥的施用,可在破口期追施钾肥3-5公斤/亩。
3. 病虫防控
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破口期预防穗颈瘟。推荐采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绿色防控模式。广西农科院植保所试验表明,结合性诱剂使用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
四、品种优势与发展前景
1. 比较优势分析
与同类型品种相比,邦两优郁香在三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产量潜力与米质协调性好,解决了杂交稻"高产不优质"的难题;二是抗逆谱广,尤其适应华南高温高湿气候;三是种植效益高,按2024年广西市场价测算,种植户每亩增收200-300元。
2. 产业链延伸
目前已有米企开发出"郁香1号"系列产品,包括小包装精品米、速食米饭等加工品。广西农科院与加工企业合作研究的"留胚加工工艺",使其出米率提升至68%的同时保留更多营养成分。
3. 推广现状与展望
截至2025年,该品种在广西累计推广面积达80万亩,广东、海南引种示范效果良好。未来育种团队计划进一步改良其抗白叶枯病特性,并探索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适配性。随着优质稻消费升级,预计未来三年内年推广面积可突破50万亩。
五、种植案例与用户反馈
1. 示范案例
南宁市武鸣区种植大户黄伟强连续三年种植邦两优郁香,2024年实现亩产623公斤,通过订单农业以每百斤高出市场价15元的价格销售给米业公司。他表示:"这个品种管理省心,收购商抢着要,明年准备扩大到300亩。"
2. 消费者调研
市场抽样调查显示,76%的购买者因香气和口感重复选购该品种大米,其中25-45岁家庭主妇群体忠诚度最高。部分餐饮企业反馈,用其制作的煲仔饭客户投诉率降低40%。
作为华南稻区优质杂交稻的代表性品种,邦两优郁香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正推动传统水稻种植向优质高效转型。其成功选育也体现了我国水稻育种从"吃饱"向"吃好"的战略转变,为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供了典型范例。
来源:村夫小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