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巨头凑在一起,到底是怎么聊开的?蒋介石在开罗那会儿,心里一半风光,一半也有点提着。他这次不是单纯来“旁听”的,而是要和罗斯福、丘吉尔白纸黑字地谈亚洲的事情。说来,能走到桌前跟这俩老外平起平坐,多少也算苦尽甘来。但风光归风光,背后那点心酸和局促,有几个人说得清
三巨头凑在一起,到底是怎么聊开的?蒋介石在开罗那会儿,心里一半风光,一半也有点提着。他这次不是单纯来“旁听”的,而是要和罗斯福、丘吉尔白纸黑字地谈亚洲的事情。说来,能走到桌前跟这俩老外平起平坐,多少也算苦尽甘来。但风光归风光,背后那点心酸和局促,有几个人说得清呢?
开头那场面,最好别想得太正式。开罗的阳光挺足,蒋介石穿着那身中山装,其实早就开始发烫——人前挺直背,后背全是汗。宋美龄在旁边张罗,外人的眼里她是翻译,但蒋家人都懂,这会儿宋美龄更像那种临阵前还帮你收拾衣角的人。罗斯福一脸老练,而丘吉尔像是刚下凉茶铺,白西装照例挺括——掩不住一身英伦“贵气”,但两人的眼神其实在盘算着谁先开口,谁先让步。
有些事桌上说得明,桌下全是雾。斯大林那边原本也递了请柬,苏联人却没来——他不愿跟蒋见面,这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估摸着嘴角抽了抽,没再说什么。这次会谈是关乎国际棋局的大事,蒋介石知道,自己在这局里既是棋手,也是被人摆弄的子。
你说政治是场游戏?其实更像一张没洗干净的麻将桌。蒋介石和美国、英国这些老牌势力打交道,心里有焦虑,也有点自卑。共和国内外交困,他还需要装成胸有成竹的样子,只是那天他站在聚光灯下的照片流出来之后,大多数中国人才觉得,蒋介石好像真的和西方“双巨头”肩并肩了。可光影之外的他,大概心里一直打鼓。
哎,说了这么多,沉重的气氛稍稍散开,我们不妨岔出去一笔——那个年代,有张清朝小孩的老照片,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在河边握紧衣角,一边洗衣服一边偷瞧岸上的大人。不像现在孩子玩水枪、打游戏,早早下乡干起家务,那些年大人自己田里都快顾不住,小孩谁疼也得自己洗衣,寒风里搓衣服的小手红肿。一晃又回到开罗会议那边,光鲜的西服和破旧草鞋一条街想不到一块去。命运给每个人安排的位置,千差万别。也别怪清末那帮娃自饭自衣,日子赶不上,有时候才更懂活着是什么滋味。
话说清朝那会,地方性甲状腺肿见得多。照片里的妇女脖子上的肿块夸张得有点心酸——医生说是缺碘。其实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只是住地太远离海,碘盐吃不上。露着病痛的脖子,却还坚强地撑着日子。家里羊圈鸡舍齐全,饭桌上也不缺肉,可命运偏偏开了这种小玩笑——你说富贵能挡住病,结论未必。想起今天医院号子很难挂,可那时候就是没人懂何为“碘缺乏”,悲喜啊,有时候也是看上去哪家门前冒火。
再说点远的。照片上甘地正跟女伴起舞,举手投足料是第一次见到国父这么“撒欢”。甘地表面风清云淡,骨子里其实有点倔。他禁欲成癖,不近女色是他的信仰——曾逗留在床榻上与异性裸睡,硬说是磨炼心智。有人笑他“太无趣”,但这老头自己知道,越是自律,越得小心那点欲望的火苗。跳舞的他露出真性情,一旁美人震惊得嘴都合不上。世人看的是革命家的皮,甘地其实也有一颗闹腾的心,可能很久没被人记得。
时光一溜走,到了五十年代,公审地主的大场面最有张力。一位年轻地主被押上台,脸上的窘迫与无奈写得明明白白。旁边围观的农民有的愤怒,有的茫然,谁都晓得时势变了。以前欺辱穷人是惯例,现在挨批判成了“群众正义”。你会替他惋惜吗?或许呀,也有点复杂。人心难测,轮回容易,历史翻页谁也说不准手里的筹码。
民国年间路也颠簸。被国民党捉住的工人志士面对绳索也没露怯。照片里几人的眼里满是倔强,他们知道再过一分钟也许就没命了。革命的理想还是压过了恐惧,这种执拗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有时候,你想生活顺遂,偏偏遇到命运劫杀。世道,就是这么齁。
说回清末,那个裹小脚的女人安安静静坐在院落里。她娘亲给她裹脚从很小就开始,家底殷实能供她清闲。家里有钱才裹,小脚女子是不干重活的,身份标榜的同时,也是一种桎梏。富贵人家视小脚为美,底层百姓没精力讲这些。姑娘望着外头天色,或许也会自问,这样的清闲,到底是不是福报?你不问,她也不答,现在只剩那张淡然的老照片。
再想想没头没脑的美国时尚。四十年代那几位美国女子穿着子弹头文胸,脸上都是自信。时代造就新标准,子弹头造型让她们觉得自己更“有型”,那股力量感写在每个笑容上。衣着是身份,也是态度,普通女生一穿上这身装备,仿佛就多了几分气场。今日看来不免觉得夸张,可那年头,这就是她们的骄傲与自信来源。
青楼女子那页照片也有意思。两个姑娘穿得花枝招展,悠闲坐着,好像把尘世关在门外。底层生活苦难太多,她们反倒享得清闲不做苦力,别看身份被人诟病,但在那会儿,这个职业光明正大。官员贵族都爱去青楼,哪怕同治皇帝也是栽在花柳病上落的命。你说她们活得轻松?或许只是表象。内心深处的孤独,无人可道。
最后一张照片,一位面相精巧的大太监李莲英站在慈禧身边,装扮是韦陀,陪着慈禧演大戏。慈禧夸观音菩萨,李莲英就得演精忠护主的韦陀。太监一生低着头,却也被世事推到权力的边角。谁能猜到他内心的想法?也许他觉得荣辱不过是雾一场。
这么串起来,历史其实很像我们的老街:院子里有洗衣的娃,也有宫里装扮的太监;坐在角落的青楼女子,和河边的小脚女人也许都在想着自己过得值不值。蒋介石那次站在开罗会议上,风光得意里有没有自嘲?斯大林回避见面,谁又真懂他心里打的算盘?
那些旧照片像是被翻出的日记本,满是遗憾,也有亮色。兴衰轮转,人情得失,历史舞台上,有些悬念我们永远猜不透;也许最动人的是,我们还在一张张照片前驻足,琢磨着他们那一刻的心情。谁能说,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还是只能在时间里慢慢等下去。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