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讲弘农杨氏的故事,得从一块血淋淋的尸块说起。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项羽自刎乌江,汉军士兵为争抢他的尸首踩死了几十人,最终有五个人分到了“战利品”,其中一位叫杨喜的郎中骑,抱着项羽的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谁也没想到,这块残肢竟成了弘农杨
家族讲谈:弘农杨氏
要讲弘农杨氏的故事,得从一块血淋淋的尸块说起。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项羽自刎乌江,汉军士兵为争抢他的尸首踩死了几十人,最终有五个人分到了“战利品”,其中一位叫杨喜的郎中骑,抱着项羽的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谁也没想到,这块残肢竟成了弘农杨氏发家的起点。
杨喜的曾孙杨敞,是西汉丞相,但更传奇的是他的妻子——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汉昭帝驾崩后,权臣霍光想废掉刚登基27天的昌邑王刘贺。霍光派心腹田延年找杨敞商量,杨敞吓得汗流浃背,支支吾吾不敢表态。关键时刻,司马英从屏风后冲出,对丈夫吼道:“大将军都决定了,你再犹豫,全家都得死!”杨敞这才哆哆嗦嗦地签了“废帝同意书”。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娶个有魄力的老婆有多重要!
到了东汉,杨家出了个“关西孔子”杨震。他50岁才当官,却成了清官典范。学生王密半夜送他十斤黄金,他怒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说没人知道?”从此,“四知”成了杨家的祖训,子孙堂号都叫“四知堂”。他的儿子杨秉更绝,自称“三不惑”——不惑酒、色、财,连皇帝请客都只喝白开水。祖孙四代连任太尉,人称“四世三公”,连汝南袁绍家都得喊一声“老对手”。
但弘农杨氏最出名的“败家子”可能是杨修。他太聪明了,曹操写个“一盒酥”,他立马分给众人“一人一口酥”;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他立刻拆门改“阔”。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砍了脑袋,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不过杨家骨头硬的人更多,比如杨彪。董卓要迁都长安,他当庭顶撞:“你把洛阳烧成白地,对得起祖宗吗?”董卓拔剑要杀他,幸亏旁人拦下。后来曹操掌权,杨彪闭门十年不出,宁死不当魏臣,儿子杨修死后,他见到曹操只冷冷一句:“我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却怀老牛舐犊之爱”,怼得曹操哑口无言。
弘农杨氏的故事里,还有一位比杨修更“叛逆”的狠人——西晋的杨骏。这哥们儿仗着女儿杨芷是晋武帝的皇后,带着弟弟杨珧、杨济把持朝政,人称“西晋三杨”。杨珧倒是清醒,临死前拉着哥哥说:“咱家现在烈火烹油,将来必遭灭门!”果然,晋惠帝的丑皇后贾南风一上台,杨家被屠。
隋朝时,弘农杨氏迎来巅峰——杨坚篡周建隋,成了皇帝。虽然隋朝短命,但杨家血脉未绝。唐朝时,杨家出了11位宰相,武则天的母亲、唐玄宗的杨贵妃都出自弘农杨氏。
隋唐交替之际,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人物——杨素。这位隋朝开国元帅不仅帮杨坚夺天下,还顺手发明了“钢铁巨舰”:五牙战舰有五层楼高,拍杆一砸敌船就变木屑。但他最“骚”的操作是给隋炀帝杨广送了个绝色歌姬,结果这姑娘转头把杨广的篡位密谋告诉了太子,气得杨素大骂:“我们老杨家的计谋,居然毁在老杨家的女人手里!”
唐朝宰相杨绾的故事更令人唏嘘。这人清廉到家里没地毯,病重时同僚来探病,看见破席子掉眼泪,他反倒安慰:“我快死了,你们该高兴啊——我死后,陛下肯定会赏你们锦绣地毯了。”果然他咽气第二天,唐代宗把宫里地毯全撤了,叹道:“杨绾在,朕岂敢奢靡!”
北宋杨家将传说虽是民间加工,但原型杨业确实出自弘农杨氏的分支。雍熙北伐时,这位“杨无敌”被监军王侁嘲讽“不敢战是怕死吧”,气得带残兵冲进契丹大军,中箭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最扎心的是,正史《宋史》写他死时“马革裹尸”,而害他的潘美(即潘仁美原型)后人,直到明朝还在和杨家后裔打名誉官司。
元朝时杨家出了个“倔老头”杨恭懿。忽必烈请他当官,他躲进华山装文盲,被找到后说:“我家‘四知’祖训,不侍二姓。”忽必烈笑骂:“你们杨家从汉朝到金朝换了多少朝代?装什么忠臣!”老头淡定回怼:“正因祖上侍奉过太多王朝,到我这儿该赎罪了。”
明嘉靖年间的杨继盛更绝,上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被廷杖打得胫骨碎裂。狱中他砸碎碗碟当手术刀,在油灯下自己剜腐肉,肉削完了竟拽下腿筋挑碎!临刑前留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李大钊把这句改成“妙手”当《晨钟报》座右铭,却不知原版的血性正来自杨家千年风骨。
弘农杨氏的故事,就像一部长篇连续剧:有血腥发家史,有宫斗神助攻,有清官拒贿,有才子作死,有忠臣死磕,甚至还有皇帝和贵妃……其实比权势更持久的,是刻进DNA里的家风。
来源:乐音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