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省份:85年前那场改变中国版图的“徐淮省”实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17:50 2

摘要:尽管提案未获国民政府批准,但1944年汪伪政权曾短暂成立“淮海省”,辖21县。其省长郝鹏举在《淮海省政纪要》中承认:“胡焕庸之规划,实为吾辈施政蓝本。”但提案中的“区域协同”思想,在1986年催生了“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20市。

尽管提案未获国民政府批准,但1944年汪伪政权曾短暂成立“淮海省”,辖21县。其省长郝鹏举在《淮海省政纪要》中承认:“胡焕庸之规划,实为吾辈施政蓝本。”但提案中的“区域协同”思想,在1986年催生了“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20市。

地理学家胡焕庸目睹灾民扶老携幼逃离水患的惨状,疾呼:“淮水不治,四省无宁日!”

1940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站在洪泽湖畔,目睹灾民扶老携幼逃离水患的惨状。此时的淮河已被黄河夺道700余年,河床高出地面3-5米,成为“悬河”。据《导淮工程计划》记载,仅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就造成14.5万人死亡,2800万亩农田绝收。胡焕庸在《中国地理大纲》中疾呼:“淮水不治,四省无宁日!”

胡焕庸的“徐淮省”提案,将苏鲁豫皖交界的35个市县编织成一张地理与文化交织的巨网。

胡焕庸的“徐淮省”提案,将苏鲁豫皖交界的35个市县编织成一张地理与文化交织的巨网:

江苏21县:从“帝王之乡”丰县、沛县,到运河明珠邳县、睢宁;从海州湾的赣榆盐场,到里下河的兴化垛田,涵盖江淮平原的农耕精华。

山东9县:沂蒙山腹地的临沂、郯城,大运河畔的滕县、峄县,鲁西南粮仓金乡、鱼台,构成黄淮平原的北部屏障。

安徽5县:宿州的灵璧奇石、萧县的书画之乡、砀山的万亩梨园,与江苏血脉相连。

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资料整理的35个市县列表,按地理方位排序(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并标注当时名称与现今对应关系:

一、江苏省(21个)。

1. 铜山县 → 今徐州市铜山区。徐州核心县,明清为徐州府附郭县,现为徐州主城区之一。

2. 丰县 → 今徐州市丰县。 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之称。

3. 沛县 → 今徐州市沛县。 汉文化发源地,“帝王将相之乡”。4. 邳县 → 今徐州市邳州市。 京杭运河重要节点,现为县级市。

5. 睢宁县 → 今徐州市睢宁县。 历史上多水患,现以农业和纺织业为主。

6. 宿迁县 → 今宿迁市宿城区。 原属徐州府,1987年撤县设市。

7. 沭阳县 → 今宿迁市沭阳县。 清代属淮安府,现为“花木之乡”。

8. 东海县 → 今连云港市东海县。 原属徐州府,现以水晶产业闻名。

9. 灌云县 → 今连云港市灌云县。 原属海州直隶州,现为连云港下辖县。

10. 赣榆县 → 今连云港市赣榆区。 原属海州直隶州,1953年划归江苏。

11. 淮阴县 → 今淮安市淮阴区。 清代淮安府附郭县,现为淮安主城区之一。

12. 涟水县 → 今淮安市涟水县。 原属淮安府,现为苏北重要交通枢纽。

13. 泗阳县 → 今宿迁市泗阳县。 原属淮安府,现以白酒产业著称。

14. 泗洪县 → 今宿迁市泗洪县。 1949年由泗阳县析置,以洪泽湖湿地闻名。

15. 淮安县 → 今淮安市淮安区。 清代淮安府治所,周恩来故里。

16. 宝应县 → 今扬州市宝应县。 原属淮安府,现为扬州北部门户。

17. 盐城县 → 今盐城市亭湖区。 原属淮安府,现为苏北沿海中心城市。

18. 阜宁县 → 今盐城市阜宁县。 原属淮安府,现为盐城北部农业大县。

19. 东台县 → 今盐城市东台市。原属泰州,1954年划归盐城,现为县级市。

20. 兴化县 → 今泰州市兴化市。 原属扬州府,现为“水浒摇篮”。

21. 泰县 → 今泰州市姜堰区。 原属扬州府,现为泰州北部工业重镇。

二、山东省(9个)

22. 临沂县 → 今临沂市兰山区 清代为沂州府附郭县,现为鲁南中心城市。

23. 郯城县 → 今临沂市郯城县 古徐国故地,以银杏产业闻名。

24. 费县 → 今临沂市费县。 原属沂州府,现为“奇石之乡”。

25. 峄县 → 今枣庄市峄城区。原属兖州府,现为枣庄市南部城区。

26. 滕县 → 今枣庄市滕州市。原属兖州府,现为县级市,“墨子故里”。

27. 邹县 → 今济宁市邹城市。 原属兖州府,现为“孟子故里”。

28. 济宁县 → 今济宁市任城区。清代济宁直隶州附郭县,现为济宁主城区。

29. 鱼台县 → 今济宁市鱼台县。原属兖州府,现为“中国大米之乡”。

30. 金乡县 → 今济宁市金乡县。原属兖州府,以大蒜产业闻名。

三、安徽省(5个)

31. 宿县 → 今宿州市埇桥区。 清代为宿州直隶州附郭县,现为宿州主城区。

32. 灵璧县 → 今宿州市灵璧县。 原属凤阳府,以灵璧石闻名。

33. 泗县 → 今宿州市泗县。原属凤阳府,现为皖东北农业县。

34. 萧县 → 今宿州市萧县。 原属徐州府,1955年划归安徽。

35. 砀山县 → 今宿州市砀山县。原属徐州府,1955年划归安徽,以酥梨产业著称。

关键数据:提案区域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2000万(1940年统计),耕地占全国5%,煤炭储量占华东地区70%。

疏浚京杭运河,构建“徐州-淮阴-扬州”水运大动脉,与陇海铁路形成“十”字枢纽。

1. 水利突围:

计划开挖“苏北入海新河”,将淮河洪水直接导入黄海,缓解洪泽湖压力。

2. 经济重组:

以徐州煤矿为基础,发展机械制造、纺织业;

淮北平原推广“稻麦两熟制”,打造“黄淮粮仓”;

连云港建设深水港,对接陇海线成为“欧亚大陆桥”起点。

3. 文化觉醒:

提案建议设立“楚汉文化研究院”,整合徐州汉墓、临沂汉画像石、宿州马戏等文化资源。

提案建议设立“楚汉文化研究院”,整合徐州汉墓、临沂汉画像石、宿州马戏等文化资源;

推行“徐淮官话”教育,强化区域语言认同。

尽管提案未获国民政府批准,但1944年汪伪政权曾短暂成立“淮海省”,辖21县。其省长郝鹏举在《淮海省政纪要》中承认:“胡焕庸之规划,实为吾辈施政蓝本。”

1944年汪伪政权曾短暂成立“淮海省”,辖21县。其省长郝鹏举承认:“胡焕庸之规划,实为吾辈施政蓝本。”

1955年,为治理洪泽湖,萧县、砀山划归安徽,徐州府旧域分属两省。但提案中的“区域协同”思想,在1986年催生了“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20市。

提案中的“区域协同”思想,在1986年催生了“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20市。

2010年,核心区8市签署《徐州共识》,重启跨省协作。

”85年后的今天,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临沂商城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

胡焕庸在1945年日记中写道:“地理之区划,非纸上谈兵,乃民生所系。”85年后的今天,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临沂商城年交易额超5000亿元,宿州高铁东站连通京沪线——这些数字,正是那场未竟实验的回响。

文献索引:1. 胡焕庸《中国地理大纲》(1940)。2. 江苏省档案馆藏《胡焕庸与徐淮省提案》(档号:1001-003-0012)。3. 《导淮工程计划》(1929)。4. 复旦大学《民国行政区划调整研究》(2015)。5. 徐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徐州建置志》(2012)

来源:高中历史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