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专业户”马卫军:因演技太好被骂,为练演技去日本娶妻生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23:06 2

摘要:和同龄人一样,中规中矩读完高中,一毕业便进入兰州的一家制药厂,成为一名制药员。

为了演戏,他放弃了铁饭碗。

然而这条路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好走,他话剧团里当了几年的小透明。

为谋出路,他毅然赴日学习。

精修回来,竟成了抗日剧里的香饽饽。

直到喉癌去世时,大家仍记得他是“鬼子专业户”。

别看马卫军的日语说得那么好,其实他的出生并不是多好。

1956年,马卫军出生在甘肃酒泉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和同龄人一样,中规中矩读完高中,一毕业便进入兰州的一家制药厂,成为一名制药员。

那个厂里时举办文艺活动时,他表现得很积极。

因为打小开始,他就喜欢表演和话剧。

所以厂里每次活动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而他的表演也确实拿得出手,工友们也都很捧场,经常获得满堂掌声。

在工友的鼓励下,他开始萌生了演员梦。

后来,马卫军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当地的话剧院,哪怕他现在所拥有的是在当时不可多的“铁饭碗”。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有一个铁饭碗是多来之不易的事情,可见马卫军对表演是真爱。

凭借努力与天赋,他成功被录取,自此他也算是一个有编制的演员了。

到了话剧院,马卫军才意识到自己太天真了,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他,与科班出身演员的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在这里,即便十分努力,剧团里的他也不显眼。

为了突破自己,他凭借努力考进了四川绵阳文工团,然而事业仍无多大起色。

虽然他主演不少的电视剧与电影,亦曾做过编导,却依旧未能掀起多大浪花,事业一度止步不前。

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竟争力,他打算去学习专业表演,且真的就这么做了。

2005年,他做出人生重大决定,赴日本学习表演。

这一选择在当时看来很难,但却在不久的后来转了他的职业生涯,甚至是全然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争议与误解

不难想象,学历不高的他在日本生存有多艰难,语言、文化都是不得不克服的障碍。

也正是在这期间,马卫军慢慢掌握了纯正的日语发音和日本人的行为细节,为日后塑造角色打下基础。

学成归来,马卫军接到的第一个剧本并非是演日本人。

但在不久后,他接到了一个好剧本——《中国兄弟连》,他在里面饰演日军指挥官矢内雄二,自此一炮而红。

在剧中,他凌厉的眼神、精准的日语台词,让不少观众都误以为剧组请来了日本演员。

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他的演艺生涯似乎就脱离不掉日本军官这个标签了。

此后,他就便成了各大抗日剧里的香饽饽。

无论是在《雪豹》中的近卫文,还是《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松井联队队长,演得那叫一个副真。

接下来他便开始接了大量的抗战作品,个个军官形象都十分经典。

马卫军的演技越是精湛,引发的争议越是激烈。

观众因痛恨他饰演的角色,将情绪蔓延至现实,觉得他本人就很“精日”。

对于观众的反应,他也很无奈。

但他曾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的中国人,因喜欢成都文化,从甘肃到了四川,先后进入了人民艺术剧院和话剧院,自己的事业也是在这发展起来的。

但从观众的反应也可以看出,马卫军的演技确实太精湛了。

封面新闻记者也曾问过他为何能把日本鬼子演得如此出神入化?

他说,演员就该演什么,就得像什么。

在马卫军看来,角色无大小、好坏之分,越是反面角色,越考验演技。

为了演好日本军官,他做的不仅仅是研读剧本,还会认真去查历史资料,抗日纪念馆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对日本侵华的历史也了如指掌。

也许在他看来,只有方方面面都了解了,才能更好诠释好一个日本军官的角色。

很显然,马卫军的演绎很成功。

说起来,大家对马卫军的质疑还有他跨国婚姻。

他在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日籍华人妻子,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对于私生活,马卫军的确保护得很好,鲜少有人真正知晓他的生活。

有人说,因妻子不愿离开日本,他与妻儿两地长年分居,常年苦思不得解,总饮酒排解。

每年他都奔波于中日两国,每月飞往日本团聚,就连剧组同事戏称他为“空中飞人”。

也有人说,妻子虽不支持他回国拍戏,默默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而马卫军将片酬大部分寄往日本,自己住在横店简陋出租屋。

些自是真假不得辨,但在拍《激战》时,他的身体似乎就有些出了问题,明显看出他瘦了不少。

喉癌找上了他

在后来好友分享的的照片中,也能看出来他喉间的肿结大了不少。

2021年他被确诊喉癌确,但他还是隐瞒病情坚持拍完了《人世间》。

若不是好友发文,大家都还不知道他已病逝。

2023年9月14日病逝于日本,享年67岁。

而大家对于他的记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日本大佐这个标签上。

就有网友发表缅怀的评论:马龙师这个假日本人,扮演日本军官比矢野浩二那个真货演得还好。

年纪不大,一路走好。

从药厂工人到“鬼子专业户”,马卫军用的时间并不短。

为了演好这些角色,他付出的确实太多。

虽然很多观众因演技太好,误解他“精日”,但又何尝不是对他演技的肯定。

对于演戏,马卫军无比虔诚,哪怕在最后生命里,也要把手里的剧本拍完。

如此敬业,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来源:悠悠鸣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