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屡受挫,肿瘤线索频现,穿透迷雾的关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4:42 1

摘要:现病史: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痰,伴发热,测体温最高38.5℃,就诊于XX中心医院,入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伴气液平、空洞、双侧胸水、右侧为著;痰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少)、热带念珠菌(中),肺泡灌洗液培养:奇异劳特普罗菌。血液

一、病史简介:长达一年的疑难“肺炎”如何溯源?痰涂片查见可疑肿瘤细胞……

患者张XX,男,58岁,体重65Kg,身高185cm。入院时间:2025年05月20号。

主诉: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1周。

现病史: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痰,伴发热,测体温最高38.5℃,就诊于XX中心医院,入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伴气液平、空洞、双侧胸水、右侧为著;痰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少)、热带念珠菌(中),肺泡灌洗液培养:奇异劳特普罗菌。血液CA125 113.2U/ml,SCC >70ng/ml,CEA、proGRP、NSE(-),诊断重症肺炎、肺脓肿,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减轻要求出院。此后间断住院及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3月前出现气短,上楼时较著,伴咳嗽、咳痰,无发热,在XX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查胸部CT示两肺多发高密度、部分见空洞形成、右肺下叶肺动脉内栓子形成、双侧胸腔积液、右侧部分包裹,反复查痰涂片示可疑癌细胞,痰细胞分类示镜下见核异质细胞,右颈IV淋巴结穿刺组织未见明确癌细胞。肿瘤系列:NSE 23.2ng/ml,CYFRA 35.1ng/ml,CA125 27.1U/ml,proGRP 130pg/ml,SCC 9.3ng/ml,CEA(-),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右肺下叶恶性肿瘤?”。

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述症状再次加重,经我院门诊以“肺占位性病变”收住我科。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10余年,测血压最高16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1片 1次/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病史2月。吸烟史50余年,约1包/日,戒烟2月。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糖尿病”病史。

外院辅助检查:

胸部CT(2024-03-31 外院):

胸部增强CT(2025-04-01 外院):两肺多发高密度,部分伴空洞形成,多考虑感染性病变:考虑右肺下叶肺动脉内栓子形成,建议必要时CTPA检查;右肺上叶钙化灶:两肺肺气肿:双侧胸腔积液,右侧部分包裹,食管胸廓入口处管腔增宽,请结合临床;肝多发囊肿:肝左内叶稍低密度,考虑镰旁假性病灶,建议随诊。

病理(2025-04-11 外院):“右颈IV淋巴结”穿刺组织,示淋巴组织增生伴灶状浆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增生,未见明确癌细胞,请结合临床。

痰涂片(2025-04-07外院):查见可疑肿瘤细胞。

二、入院检查:次次结果似是而非,难道仍是感染性病变?

体格检查:T 36.5℃ P 67次/分 R20次/分 BP144/71mmHg

查体:右下肺叩诊实音,余肺叩诊清音,右下肺呼吸音消失,余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未闻及哮鸣音。

实验室检查:

感染指标:血常规:白细胞8.55*10^9/L,淋巴细胞比例18.6%↓,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284*10^9/L。血沉18mm/h↑。血清淀粉样蛋白定量28.66mg/l↑。生化:CRP 36.45mg/l↑。血液1,3-β-D葡聚糖、曲霉半乳甘露聚糖:大致正常。双因子结核感染T细胞检:均阴性。PPD:阴性。

生化指标:血气分析(未吸氧):酸碱度7.449,二氧化碳分压33.8mmHg↓,氧分压58.0mmHg↓,氧饱和度90%↓。总IgE测定229.06IU/mL↑。粪常规、尿常规阴性。肝功、肾功、电解质、空腹血糖、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均阴性。乙肝五项、输血三项、抗核抗体、血管炎组合、抗链球菌溶素O、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查:均阴性。

肿瘤系列:甲胎蛋白40.12ng/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25.70ng/m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95.7p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79.03ng/ml↑,糖类抗原125测定43.8U/mL↑,糖类抗原199测定1038.1U/mL↑,癌胚抗原、铁蛋白阴性。

辅助检查:

心电图:大致正常;

心脏超声:肺动脉压力增高(估测收缩压约41mmHg)、右肺动脉内径正常高限;各瓣膜厚度.弹性.开放幅度未见异常;左室舒张迟缓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彩色血流:主动脉瓣反流(少量);二尖瓣返流(少量)、三尖瓣返流(少量);心包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甲状腺及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双侧颈部 IV 区可见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大的测得大小约1.0x0.7x1.1cm,皮髓质分界欠清,纵横比失常,淋巴门结构消失。左侧颈部 IV 区可见一类圆形暗淡回声,测得大小约检查所见0.7x0.5x0.7cm,皮髓质分界欠清,纵横比失常,淋巴门结构消失,甲状腺探查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 TI - RADS 1类。双侧腋窝软组织内可见淋巴结回声,未见明显肿大。双侧腹股沟软组织内可见淋巴结回声,未见明显肿大。

胸部超声可见:右侧肺部于右后下肺区(R6区)混合回声包块,建议超声造影及穿刺活检,以明确性质。余上述肺区超声图像所见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 双侧胸腔探查未见明显液性暗区。双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

胸部CT(2025-05-20):右肺下叶支气管闭塞,左肺上叶舌段及右下叶不张,建议进一步检查;两肺肺气肿;两肺阴影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左下叶空洞形成。

三、临床分析:不典型病原体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肺恶性肿瘤?

病例特点:患者中老年男性,慢性病程,主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1周入院。胸部CT示双肺阴影。反复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欠佳,复查胸部CT影像改善不明显,左肺下叶病灶加重。入我院后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炎症指标升高,考虑患者肺部阴影原因不明确,需鉴别以下疾病:

1、不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慢性病程,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影,反复于外院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改善欠佳。入我院后完善血沉、SAA及CRP升高,考虑不除外不典型病原菌,如结核、NTM、诺卡菌感染等可能。但患者血液T-spot、PPD均阴性,完善肺泡灌洗液病原学相关检查,完善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2、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双肺多发斑片影,反复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需考虑间质性肺疾病如机化性肺炎及其他少见间质性肺疾病可能。追问病史,无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皮疹等不适,结缔组织相关疾病均阴性。需进一步肺活检明确诊断。

3、肺恶性肿瘤:患者中老年男性,既往长期吸烟史,双肺阴影反复抗感染效果欠佳,既往痰液病理细胞学检出核异质细胞,入院完善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需进一步完善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与诊疗经过:一波三折后,活检、MDT讨论最终“定音”?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2025-05-26):右肺下叶基底支气管外压性狭窄右肺下叶外基底支气管异常低回声。

支气管镜下刷检、肺泡灌洗液涂片:浓缩集菌抗酸杆菌(荧光染色、萋苨氏染色)未见。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结果经革兰氏染色:未找到细菌。

肺泡灌洗液GeneXpert MTB/RIF、TB-CT、TB-PCR、NTM-CT、NTM-PCR、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定性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等恒温扩增)均阴性。肺泡灌洗液呼吸道病原菌多重PCR检验:阴性。微生物检验报告:灌洗液未见致病菌生长。

支气管镜下病理活检:(右下外)小块支气管粘膜组织慢性炎。

胸腔超声示(2025-05-29):右侧胸腔可见液性暗区,测得深度约2.1cm,左侧胸腔无积液。遂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水常规:颜色红色,浑浊度浑浊,凝块无,比重1.022,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总数24680.00*10^6/L,单个核细胞百分比22.00%,多个核细胞百分比78.00%,红细胞472000*10^6/L。

胸水生化检验报告:总蛋白31.7g/l,腺苷脱氨酶41u/l,乳酸脱氢酶5830u/l,葡萄糖1.60mmol/l。

胸水肿瘤标志物示:癌胚抗原>1500ng/ml,糖类抗原125测定>1000U/mL。

胸水病理学检查示:(胸水沉渣包埋)未查见恶性细胞,查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间皮细胞。

胸部超声造影示(2025-05-30):右肺6区不规则暗淡回声,结合超声造影考虑恶性不排除肺脓肿形成,建议超声引导下避开坏死区域穿刺活检明确。超声引导下右肺穿刺术。

病理诊断示(右肺6区穿刺活检):小块纤维组织慢性炎伴炭末沉积。

复查胸部CT(2025-06-03):较前片(2025-05-20)对比:右肺下叶支气管闭塞,左肺上叶舌段狭窄,伴左肺上叶舌段及右下叶不张、右肺下叶病变内低密度影并置管引流;双肺多发斑片、团片影,多发小空洞影,较前片左肺下叶病变略变实;两肺肺气肿。

五、经组织科内讨论,考虑患者诊断仍不明确,建议再次穿刺活检……

经反复与家属商议,行CT引导下双肺下叶病变穿刺活检术(2025-06-03)。术后病理(2025-06-06):(右肺穿刺活检)小块中分化腺癌;建议查消化道,在除外消化道腺癌转移后再考虑肺原发。(左肺穿刺活检)小块肺组织内中分化腺癌浸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请查消化道,在除外消化道腺癌转移后可考虑为肺肠型腺癌。免疫组化:CK-pan(+)、Vim(-)、CK7(+)、CK20小灶(+)、Villin(+)、CDX2(+)、TTF-1(-)、NapsinA(-)、EMA(+)、Ki-67约40%(+)。

下一步完善胃肠镜检查:

电子胃镜检(2025-06-08):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电子结肠镜检查(2025-06-08):全结肠及直肠未见明显异常,内痔,盲肠憩室。

全腹部增强CT(2025-06-10): 肝内多发囊性病变,强化不著,请结合临床,随诊;胆囊小结石;右肾小囊肿。

2025年6月11日全院疑难病例MDT讨论后,确诊为“肺肠型腺癌”。

六、肺肠型腺癌(PEAC)的文献精要与诊疗启示?

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PEA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肺腺癌亚型,约占所有原发性肺腺癌的0.6%,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约为300例,多为病例报告。其病理特征与结直肠腺癌相似,由 Tsao 和 Fraser 于 1991 年首次描述。在2015 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PEAC被正式列为肺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其定义为:当组织学上与结直肠腺癌相似的一类原发性肺腺癌的肠型分化成分>50%时,可诊断为PEAC。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多发生与老年人,平均年龄为50-60岁;45.6% 的 PEAC 患者有吸烟史;容易早期转移;主要为周围型肺癌;CA19-9和CEA 通常在PEAC中高表达。

临床表现:PEAC 类似于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肺腺癌,没有很特异的症状,累及的器官呈单一性,以肺部为主,表现为咳嗽、咯血、胸闷、胸痛、气短等,以及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相应表现,而消化系统的症状不明显。转移性结直肠癌则常为呼吸系统合并消化道症状,并多以后者为重。

影像特点:实性结节,不是磨玻璃;PEAC病灶比原发性肺浸润性腺癌大。

主要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结直肠腺癌;肠型腺癌可与其他成分(实性、粘液、腺泡、贴壁、乳头、微乳头)同时存在;诊断应排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和原发性肺腺癌;当肠型腺癌成分大于肿瘤的50%时,诊断为肠腺癌。

病理形态:腺样、乳头状或筛状结构,常见腺腔内坏死,如出现贴壁成分高度提示肺原发;高柱状细胞具有假复层排列,胞质嗜酸性;间质通常纤维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肠型可与其他型腺癌混合。

鉴别诊断:

(1)经典浸润性肺腺癌,两者都属于原发型肺腺癌,在形态学上相似,均可见腺样、筛状、乳头状结构,均可表达肺泡上皮标志物CK7、TTF-1、NapsinA等。不同之处在于,PEAC镜下表现常为肠腺癌样的高柱状腺体,肠型分化标志物CDX-2、CK20和villin等可呈阳性表达,而经典浸润性肺腺癌极少呈高柱状假复层排列, 且基本不表达肠型分化标志物。

(2)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两者均呈结直肠腺癌的形态,均可表达肠型分化标志物CDX-2、CK20和villin等。但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多不表达肺泡上皮标志物CK7、TTF-1、NapsinA 等。此外,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大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无痛性便血等。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消化道内镜检查可以帮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目前原发性肺肠型腺癌的治疗方案,类似于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肺腺癌,依据临床分期不同,采取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和/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肺肠型腺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90%)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患者,目前治疗方案存在争议,有采用肺癌典型化疗方案(如铂类联合紫杉醇)的,也有尝试结直肠癌方案(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的,但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肺肠型腺癌与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治疗与预后完全不同,不推荐将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应用于肺肠型腺癌。

肺肠型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发生率为47.1%左右,而EGFR、NRAS、BRAF突变及RET融合、EML4-ALK重排较为少见。目前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如mrtx1133、hrs-4642等。

肺肠型腺癌患者中PD-L1表达较低,因此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相关报道亦较少。

总结:从该个例中提炼了哪些临床经验与思考?

肺肠型腺癌(PEAC)是肺腺癌的一种罕见病理亚型,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大多数PEAC患者以肺部症状为初始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咳嗽、咳痰、胸痛、咯血、胸背痛等。PEA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显著升高,且CEA、CA19-9持续高水平与PEAC的病理诊断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PEAC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相似,其诊断需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排除原发性胃肠道肿瘤,具体为肿瘤组织中 >50% 呈肠型细胞形态并伴有常规侵袭性非黏液腺癌成分,且需同时表达至少一种肺标志物和一种结直肠标志物。PEA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侵袭性肿瘤,可发生快速转移,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PEAC的治疗策略与非小细胞肺癌相似,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由于PEAC罕见,其临床预后知之甚少。

参考文献

1、Guo Y, Zhang B, Zhang H, Gao Y, Zhao H, Jiang P, Yu QQ. 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with progression disease after second - line therapy: a case report. Front Oncol. 2025 Jan 23;15:1509026. doi: 10.3389/fonc.2025.1509026. PMID: 39917173; PMCID: PMC11798808.

2、Gong J, Fan Y, Lu H. 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J]. Translational Oncology, 2021, 14(8): 101123.

3、Jurmeister P, Schöler A, Arnold A, et al. DNA methylation profiling reliably distinguishes 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from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Modern Pathology, 2019, 32(6): 855-865.

4、Chen M, Liu P, Yan F, et al.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immunostaining and mutational load in primary 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immunotherapy[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16: 1-9.

作者介绍

赵睿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科各种疾病的诊治,以及呼吸科危重病人的管理和抢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王瑞璇

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空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成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参与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平台建设课题1项。学术任职:陕西省保健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延军

副主任医师,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分别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主要从事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疾病的诊治,也擅长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常规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治疗,又善于应用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胸腹水灌注化疗术等微创介入治疗,康复期患者兼顾中医药调理治疗,累计完成各种介入微创手术数千例。发表核心源期刊论文6篇,SCI两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陕西省肿瘤分会委员、陕西省介入消融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中西结合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顾兴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陕西省保健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呼吸介入协作团队负责人,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光动力治疗第三届专家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青年委员,全军呼吸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睡眠障碍分会常务委员,西安市慈善会医疗健康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国际呼吸杂志》编委,参编呼吸介入专著2部,主持省市级重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和中华类论文10余篇。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来源:呼吸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