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称“九州”是指哪九州?只有6个保留至今,名字十分耳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2-10 19:55 2

摘要:古人说:“得九鼎者得天下。”可如今,九鼎早已不知所踪,而当年象征天下的“九州”也只剩六个依旧在地图上留着名字。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古九州的前世今生:大禹的版图,千年的变迁

古人说:“得九鼎者得天下。”可如今,九鼎早已不知所踪,而当年象征天下的“九州”也只剩六个依旧在地图上留着名字。

曾经,它们是华夏文明的版图骨架,承载着大禹治水后的天下划分。

可时至今日,有的仅存于历史典籍,有的则依旧在人们口中流传。

为什么曾经的九州会变成今天的六州?这场千年的变迁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四千多年前,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舜帝一筹莫展。

恰在此时,一个叫大禹的男人站了出来。

他不是第一个治理洪水的人,但他的方法却与众不同。

此前,人们一遇洪水便筑堤拦堵,可水流积压,终究冲垮堤坝,毁掉村庄。

大禹则反其道而行,疏导河道,让洪水顺势东流,最终归于大海。

他带领族人,耗费十三年开凿河道,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只为让天下百姓免受洪水之苦。

治水成功后,大禹的威望无人能及。

舜帝见状,干脆把帝位禅让给他。

大禹登基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这个刚刚安定的天下。

于是,他根据山川地势,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九鼎,象征九州一统。

这九个州,便是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州。

然而,历史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节点。

九州的版图,随着朝代更迭不断调整,一些州名被保留,一些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九州的核心变化,源于地理与政权的博弈。

地理环境的演变,让州界被重新划分。

大禹当年治水后,九州的划分以河流、山川为界。

但千年过去,河道改道,土地沉降,原本的地理边界已不再适用。

例如,梁州原本位于今天的陕西、四川一带,但随着时代变迁,四川地区的经济中心南移,梁州的概念逐渐被四川盆地取代,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政权更迭,行政区划被重塑。

九州的概念,最初是部落联盟的管理方式。

但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加强,郡县制取代了九州制,行政区划更细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州的概念虽然仍被提及,但州郡的划分已经大不相同。

例如,雍州原本涵盖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但随着唐朝的扩张,西北边疆的概念发生变化,雍州逐渐分裂成多个行政区,最终消失。

文化与政治的影响,使州名存留或消亡。

有些州名得以保留,完全是因为文化的力量。

例如,冀州的名字,虽然如今只是河北省衡水市下的一个区,但“冀”字仍然是河北省的简称,这说明冀州的影响力在文化中被延续。

而豫州,因为是当年天子所在的中心区域,其地位虽变,但“豫”字依然成为河南的简称。

反之,梁州、雍州等名称,因未能成为某个省的代名词,最终被历史遗忘。

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决定了哪些州被保留。

古代的经济中心,随着水系、交通的变化不断迁移。

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逐渐成为南方经济重镇,因此其名称得以存续。

而青州、兖州、徐州等地,因地处东部沿海,农业发达,城市发展稳定,也被保留下来。

然而,像梁州、雍州这种曾经的边疆地带,在经济版图中逐渐失去核心地位,最终走向消亡。

战争与政局动荡,加速了九州的分裂。

历史上每一次战乱,都会带来行政区划的调整。

例如,在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州郡的划分也因此大乱。

以荆州为例,它原本涵盖今天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但随着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各地政权相继崛起,荆州的版图被不断蚕食,最终仅剩湖北一带沿用此名。

——

今天的九州,只剩下六个仍然有迹可循。

冀州,虽已不如当年辉煌,但河北依旧沿用了“冀”字;兖州,虽成了济宁的一个区,但仍有“兖矿集团”等企业延续着兖州的名号;青州,虽只是潍坊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仍然保留了“青州古城”等文化遗产;徐州,已成为江苏北部的重要城市,被誉为“苏北第一城”;扬州,依旧是江南的风雅之地,每年吸引数千万游客;荆州,作为湖北的重要城市,成为“鱼米之乡”的代表。

而豫州、梁州、雍州,早已从行政区划中消失,仅存于历史典籍之中。

——

有人说,九州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

地理变迁、政权更迭、经济重心转移,每一个因素都推动着这场千年的演变。

但也有人感慨,九州虽不复存在,可它们承载的记忆却未曾消失。

无论是冀州的黄土、兖州的矿藏,还是扬州的繁华、荆州的文化,九州的影子,依旧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闪耀。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