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确规则:在学期初与学生共同制定简单明了的课堂规则,如尊重他人发言、按时完成任务等。规则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和遵守。
以下是一些老教师常用的、简单易操作且真正有效的管理纪律的方法:
一、课堂规则与制度
1. 明确规则:在学期初与学生共同制定简单明了的课堂规则,如尊重他人发言、按时完成任务等。规则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和遵守。
2. 严格执行:规则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说到做到,避免学生对规则产生侥幸心理。
3. 规则公示:将课堂规则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提醒学生时刻遵守。
二、非言语提示
1. 目光暗示:用目光注视违纪学生,通常能制止80%的潜在违纪行为。
2. 肢体接触:在不打断课堂的情况下,通过轻拍肩膀或轻敲桌面等方式提醒学生。
3. 暂停讲课:当课堂出现严重吵闹时,暂停讲课并注视违纪学生,引起全班注意,但暂停时间不宜过长。
三、语言提醒
1. 直接提醒: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醒学生,如“注意听讲”“请安静”。
2. 间接提醒: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违纪学生,例如说“某某,你向同桌借笔时声音小一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3. 提问提醒:发现学生开小差时,提问一个简单问题,既能提醒学生,又不会伤害其自尊。
四、奖惩机制
1. 奖励为主:对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小奖品或加分等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学习。
2. 适度惩罚:对于违纪学生,可采取减少活动时间、课后谈话等惩罚措施,但要避免滥用。
3. 约定后果:课前与学生约定违纪后果,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五、课堂氛围营造
1. 激发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播放相关视频、讲述有趣故事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关注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违纪苗头。
3. 尊重学生:避免公开批评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可在课后单独沟通。
六、课后处理
1. 个别谈话:对于课堂上多次提醒无效的学生,课后单独谈话,了解原因并进行教育。
2. 家校沟通:必要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来源:教育通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