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九三阅兵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中方讲话里没直接提台湾,但每个环节都在对外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解放军有个绕不开的重要任务,得把“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这件事落到实处,不能只喊口号,得有真本事。
把九三阅兵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中方讲话里没直接提台湾,但每个环节都在对外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解放军有个绕不开的重要任务,得把“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这件事落到实处,不能只喊口号,得有真本事。
这次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场面不仅宏大,更重要的是体系完整。不是简单地展示几样先进装备,而是从预警、制空、防空反导、远程打击、联合指挥,到常规和核威慑,一整套作战体系都展示出来了。这就叫把政治目标和作战能力结合起来了。当国家把“统一”纳入发展叙事,军队建设就不再是笼统的“现代化”,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升级。
可能有人会问,不点名台湾,怎么就指向统一了呢?其实有两个信号很明显。一个是讲话里的定性,像“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这可不是客气话,跟之前的表述相比,更直接、更硬气。另一个是法理依据,外界提到战后秩序,比如《波茨坦公告》就明确了台湾的地位,这就等于把统一放在了历史和国际法的层面上。当法理和军事装备一起展示出来,想装作看不见都难。
外部的反应也挺有意思,白宫记者会上,有人问特朗普这是不是在挑衅美国,他直接说“不是”。不管他心里怎么想,公开这么说,就给紧张气氛降了温。五角大楼就算再关注,也得考虑考虑现实情况。还有一艘美方公务船穿过台湾海峡的消息,这种“刷存在感”的动作也常见,但和公开降温放在一起看,反倒说明阅兵的震慑效果达到了。实力摆在那儿,意志也表达清楚了,想冒险的人就得重新掂量掂量。
岛内的反应就更像一面“照妖镜”,赖清德在所谓“军人节”讲话里,用“二战终止”来代替“抗战胜利”,还回避“日本侵略者”。这可不是语文问题,而是政治选择。不敢直面历史,就容易在现实中犯错。更具体的是台陆委会那一堆限制令,谁去大陆看活动、谁要发声,都拿“依法处理”来吓唬人。结果呢,该去的还是去了。洪秀柱到了北京,态度很明确;一些学者、退役军官也公开讨论歼九三-20怎么配合未来作战;岛内网友在直播间里也说“与有荣焉”。禁令根本拦不住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也拦不住人心。
岛内媒体还关注到一点,就是歼九三-20可能充当“清场者”,为轰九三-20开路,形成“组合拳”。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是现代作战的常见打法。隐身战斗机先摧毁对方的雷达和防空节点,打开通道,后面的远程打击平台再跟进。关键不在于某个单一装备的参数,而在于各系统之间的配合,像信息共享、火力协同、电子战干扰、战场管理,哪一环都不能出错。这次我更在意的是那种“体系联动”的感觉,这才是执行重大任务的底气。资料里没给更多具体参数,我也不乱猜,但“体系完整”这个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这次中方讲话没点名台湾,却一直强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可不是模糊,反而是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当国家把统一说成是维护战后秩序的一部分,周边国家也更容易理解。外界讨论的重心,也会从“会不会动手”转到“怎么控制风险、怎么把握节奏”。对解放军来说,任务就变成两条线了:一条线是把“打得赢”的能力准备好,另一条线是维持“打不起来”的稳定状态。硬威慑要有,局面也要稳住。我觉得这可以叫做“稳步推进”,不急躁,不冒进,让对方没有好的选择。
岛内政治气氛也在降温,赖清德的支持率下降得很明显,不满意他的人都超过一半了。三四十岁的人怨气最大,桃竹苗地区的不满程度都超过七成了。这可不是抽象的政治问题,而是跟钱袋子和生活压力有关。对外经贸受挫,中小企业不好做,岗位和工资都紧张;两岸交流被人为限制,农产品不好卖,文旅和民间往来也冷淡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影响,最后都会反映在民心上。对解放军的任务来说,这种民意变化是个环境变量,改变不了大方向,但会影响节奏判断和风险控制。
外界有人说阅兵就是“吓人”,这种说法太草率了。阅兵更像是一种公开沟通,把能打的能力展示出来,把不想打的态度也讲清楚。核力量“三位一体”展示,远程打击覆盖展示,无人有人一体化展示,这是在回答“能不能打”的问题。强调和平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回答“要不要打”的问题。当两个答案都清清楚楚的时候,任何“以武拒统”的想法都会越来越站不住脚,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根本算不过账来。
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阅兵当天,国民党老兵出现在城楼上,接受高层接见。这说明大陆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一直是认可的,没有抹去这段历史。这很关键,把“民族记忆”放在党派之上,用共同的牺牲来凝聚人心。岛内有些人不愿意承认“抗日”,却把大陆说成“侵略者”,这根本经不起历史考证,也站不住脚,还切断了自己的历史根基。一个不敢纪念共同胜利的政治叙事,很难在现实中团结民众。
统一到底会不会马上加速呢?不一定,阅兵更像是一份阶段报告,也是新阶段的开始。那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不是空话,而是任务清单。里面“统一”的分量很重。用不着天天喊口号,把事情做实就行。法理在手,历史在心,能力在身,民意也在底线托着。等到关键时候,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
还得提醒一下,摩擦不会完全消失,外部也会时不时地试探。解放军不只要“能打赢大仗”,还要“控得住小火”。指挥体系要稳定,战场管理要清晰,危机沟通要有效。阅兵展示了硬实力,现实更考验系统的韧性。从这次展示出的组织、协同和纪律来看,我看到了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稳定步伐。
把这次阅兵看作一场检阅,也是一次新的出发。台上话都说得很明白,场上装备也摆得很清楚。接下来,把统一这件事按部就班地推进就行。该亮的底牌要亮,该留的余地要留。对那些还想靠“以武拒统”试试水的人,不妨先照照镜子,问问自己,准备好面对一个体系化、全域化、信息化的对手了吗?对那些还在用“终战”说法混淆视线的人,也得明白,历史这笔账迟早是要算清楚的。
九三阅兵传出的信号很简单,解放军已经把“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的任务刻在骨子里了。台上写清楚了,台下也在稳步推进。路已经铺好了,风来的时候,不用张扬,走稳就行。
来源:何溢诚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