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近教师节,我们教师群里突然就因为一张工资条吵翻了。县公立中学的张老师晒了截图:基本工资2836,课时费462,到手才3298块。紧跟着就有人贴出同校李主任的工资——俩人带的课一样多,加上职务津贴,人家月入6823!群里两百多号人都炸了:“都是站在三尺讲台,凭
临近教师节,我们教师群里突然就因为一张工资条吵翻了。县公立中学的张老师晒了截图:基本工资2836,课时费462,到手才3298块。紧跟着就有人贴出同校李主任的工资——俩人带的课一样多,加上职务津贴,人家月入6823!群里两百多号人都炸了:“都是站在三尺讲台,凭啥差出一倍还多?”
01 一线教书的,真不如坐办公室的挣得多
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整整30年了,这种憋屈早就见怪不怪。我们学校的王老师,跟我一样教龄,带两个班主任,天天盯着课后服务,一个月算下来就4120块,这里面还含着360块的课后服务辛苦钱。
再看行政楼的刘主任,不用早自习盯学生,不用晚自习改作业,月工资9860块,光职务津贴就占了3200。前阵子王老师带的学生考了全县中考状元,学校给了2000块奖金;结果没几天,刘主任去外地开了个会,差旅费就报了4000多。身边老师都自嘲:“现在是‘笔杆不如公章’,上课的不如管事儿的。”
02 评职称拼的不是课教得好,是“材料做得妙”?
职称直接挂钩工资,可评职称的路,早变了味。去年我们县评副高,教务处的陈主任交的材料能笑死人——PPT全是组织工会拔河、搞联欢的照片,跟教学半毛钱关系没有,居然轻松过了初审。后来才知道,他那三篇“核心论文”是花五千块找人写的,两个课题也只是挂了个名,根本没参与。
反观我们年级的李老师,带的学生拿过省级数学竞赛二等奖,他的教案还被市里评为优秀案例,就因为不会做那种花里胡哨的动态课件,“课堂创新分”不够,又一次陪跑。我们私下都议论:“这哪是评教师,是评‘编剧’和‘演员’啊!”
03 评上副高就躺平?还真有人这么干
更气人的是,有些老师一评上副高,立马就“摆烂”。隔壁镇中的张主任,以前带毕业班还挺上心,评上副高后,早读全推给实习老师,数学课就跟学生聊天“扯犊子”,作业改一半留一半,可每月1280块的职称补贴,一分没少拿。
新来的年轻老师小王,一个人扛三个班的课,天天备课到凌晨一两点,早上六点半就到校查岗,月薪才3000出头,还不到张主任的一半。这哪是“高级职称”,分明是“终身饭票”——评上了就万事大吉,干好干坏一个样。
04 还好,有人已经开始往对的方向改了
不过最近听到个好消息,河南周口有个乡镇中学,改得特别实在,值得说道说道。
他们的教龄津贴真金白银给到位:10年以下每年补50,10到20年补100,20年以上补200——像我这样教了20多年的,每月能多拿4000块,这才是真的尊重老教师的付出。
更靠谱的是,他们教室装了直播设备,家长扫码就能看老师上课;还搞了“学生评教”,要是差评超过30%,学校就派督导组来听课复核。听说这招特别管用,三年下来,学校没走一个老师,家长满意度从以前的60%涨到了91%。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不怕起早贪黑,不怕学生难管,就怕“老实人吃亏,钻营者得利”。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开始调整绩效分配,不再把职称当“铁帽子”,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毕竟孩子的未来,靠的是站讲台的人真心付出,不是靠办公室里的“关系”和“材料”。
同工不同酬,寒的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心。
你们学校有这种糟心事吗?职称评审公平不?评论区等着听你们的故事!
注:文中学校、人物均为化名,数据来自多地教师访谈及公开的区域教育报告。各地教师收入受经济水平影响差异大,本文只说普遍现象,请勿对号入座。
来源:小李滔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