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员行千里,组织关系牵。”针对流动党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远离原党组织,易出现“失联”的问题,会宁县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动态管理体系,以支部为单位,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精准排摸,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搭建“云支部”,采用“一人一档”模式排摸建立涵盖基本信息、流动时间
近年来,甘肃省会宁县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有效途径,通过精准摸底、教育引导、作用发挥等措施,流出流入地双向发力,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始终在线”。
“流入流出”双联共管,确保流而有序
“党员行千里,组织关系牵。”针对流动党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远离原党组织,易出现“失联”的问题,会宁县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动态管理体系,以支部为单位,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精准排摸,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搭建“云支部”,采用“一人一档”模式排摸建立涵盖基本信息、流动时间、流动轨迹、职业状态、联系方式和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的基础信息台账。
积极推动流入流出地双向摸排双向沟通,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和个人流动登记表,形成“流出地备案、流入地接收、两地同管理”的闭环共管模式。同时建立“1+1”“1+N”常态化联络机制,统筹党性修养高、善于沟通协调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结合支部“三会一课”每月定期推送学习资料,通报支部工作和活动开展,落实“一季一访”异地跟踪家访,督促流出党员主动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组织生活。构建“党组织+结对员+流动党员”的互动管理模式,积极向党组织报备流动党员的思想近况、“急难盼愁”,让党组织随时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等情况,确保流动党员联系“不断线”、流动“更有序”。
“线上线下”双线教育,确保流而有学
“离乡不离党,学习不断档。”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是对每个党员的最基本要求,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存在分布范围广、去向难掌握、集中联系难等现实问题。会宁县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积极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纳管、政策解读、服务保障等工作,辐射带动更多流动党员积极融入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服务。紧贴流动党员关心关注的就业技能、劳动法规、医疗教育等内容,精心制定“学习推送单”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学习强国等平台载体实现“云学习”,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精准配送到“指尖”、广泛传播到“耳边”,让流动党员在工作间隙、回家途中,想学愿学、随时能学,为896名流动党员在微信群累计推送学习资料9000余份。
充分把握国庆、春节期间流动党员大量返乡契机,开展集中补课,通过乡镇党校、党员冬训、线下座谈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流动党员在外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开展党务知识、政策法规、业务技能等针对性培训学习,传递党组织关怀和温暖的同时,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队”、流动“不误学”。
“赋能聚力”双向推动,确保流而有为
“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红旗。”会宁县积极发挥流动党员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基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利用他们活动范围广、信息灵、观念新等优势,引导其在高质量发展、主动创稳、网络空间中发挥积极作用。针对流出党员,积极抓住返乡时机,组织召开座谈会、参加主题党日、党员冬训,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等,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把在外工作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良策”。针对流入党员,邀请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和主题活动,发掘他们自身特长和具有“头雁”引领能力的人才,鼓励他们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线工作”,真正从“流入”变“融入”。
通过异地培养、村才镇培、跟岗锻炼等吸引更多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带动家乡群众创收致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评价激励机制,把流动党员的参与表现与表彰奖励挂钩,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流动党员“赋能聚力”同向同行,让他们主动凝聚到党旗之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确保流动党员责任“不缺位”、流动“更有为”。
来源:白银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