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朱元璋出生异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21:27 1

摘要:濠州:安徽省凤阳县的古代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是钟离国,在隋朝时改为钟离县,后唐朝改为濠州。在洪武七年,1374年改为凤阳府。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

明太祖姓朱氏,名字是元璋,字国瑞,是濠州的钟离东乡的人。

讳: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

元:表示初始,仁德。善之长也。

璋:这是一种古代玉器,形状像半个圭。

国瑞:指的是国家的祥瑞。

濠州:安徽省凤阳县的古代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是钟离国,在隋朝时改为钟离县,后唐朝改为濠州。在洪武七年,1374年改为凤阳府。

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

朱氏祖先是五帝颛顼的后代,周武王时期,颛顼的后代被分封在邾这个地方。春秋时,朱氏子孙将邾变为了朱氏,世代居住在沛国相县这个地方。后面有人迁徙到句容,世代都是大族。人们把朱氏家族所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朱家巷。

颛顼:远古传说中的帝王,号高阳氏。

周武王:姬发,西周建立者。

邾:在如今山东邹县。

相县:今安徽省萧县西南、淮北市西北。

句容:在江苏省句容市。

高祖德祖,曾祖懿祖,祖熙祖,累世积善,隐约田里。宋季时,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父仁祖,讳世珍,元世又徙居钟离之东乡,勤俭忠厚,人称长者。

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在宋朝末尾的时候,朱元璋的祖父为了躲避战乱开始迁徙,度过淮河,到达安徽省泗县。朱元璋的父亲叫做朱世珍,元朝的时候迁徙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勤俭,忠厚老实,别人都称呼他为长者。

泗州:安徽省泗县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朱母叫做陈氏,生了四个儿子,朱元璋是最小的那个儿子。

朱元璋还在陈氏肚子里的时候,他的母亲经常梦见一个道士从西北那边过来,到了南边的麦场,拿出一个发光的白药丸给她吃。

道士说:“这是好东西,可以吃的。”

陈氏吞了药丸,睡醒之后,将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的父亲,没想到此时自己的口中还有药丸的香气。

第二日,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满屋子都发出红色的光芒。

这时候是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就是1328年九月十八日凌晨。

在朱元璋出生之后,他所居住的房屋都有红色的光芒,邻居看见了都以为是着火了。可是等到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又没有发现着火,大家都十分奇怪。

黄冠:黄色的帽子,多为道士所带,所以代指道士。

拓展阅读: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

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隋书》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旧唐书》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宋史》

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明史》

来源:彤彤爱小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