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为确保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市生态环境局周游副局长就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接受专题访谈,与网民朋友进行交流。
主题:安顺市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
活动时间:2025-03-28
活动嘉宾: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游
主持人: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李永慧
主持人 | 李永慧: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安顺新闻网承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本期在线访谈的主题是“安顺市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
今天,做客我们录播间的访谈嘉宾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游同志。欢迎周副局长做客在线访谈,节目开始前,先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嘉宾 | 周游: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长期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为确保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市生态环境局周游副局长就我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接受专题访谈,与网民朋友进行交流。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是人民健康的基本保障,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嘉宾 | 周游:
首先感谢安顺日报社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就是通过输水管网供水到用户且具备一定规模(日取水达到1000吨以上)的在用、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照供水区域划分,供给城市主城区的为市级饮用水源,供给县城区的为县级饮用水源,供给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为乡镇饮用水源,供给乡村的为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二级保护区外围增设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是老百姓饮用水的源头,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水源地面临诸多挑战,如污染风险、生态破坏等。因此,保护饮用水源地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关乎民生问题。
主持人 | 李永慧:
目前我市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嘉宾 | 周游: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就推进 “十四五”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我省也制定了《贵州省“十四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着力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省的工作部署,继续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管”工作,集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多措并举守牢安全底线,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切实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一是科学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划定保护区范围,明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边界。我市目前共有42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2个市级、7个县级、5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定水源保护区;355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均全部划定水源保护区或者水源保护范围。
二是大力推进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立。按照技术规范完善水源保护区设置界标、警示宣传牌等标志,实施保护区物理隔离防护,对一级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在保护区道路穿越区域设置道路警示牌,建设防护栏、导流沟和应急池等应急防护设施,安装在线视频监控。
三是持续实施水源保护区整治。将饮用水水源地纳入动态管理,202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了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年度排查整治机制。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建设和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设施,保护区内原住民生活污水基本做到应收尽收。
四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年度评估机制,每年从水质状况、保护区标志设置、保护区整治、风险管理、应急能力等方面开展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大数据矢量管理系统,按照年度开展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水平和风险应急管理能力。
主持人 | 李永慧:
我市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立足“划、立、治、管”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结合目前的工作情况,请问当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嘉宾 | 周游:
我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岩溶发育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地山高谷深等问题,水资源总量虽多,但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紧缺,所以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目前,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威胁依然存在。受地形地貌、历史原因、生产方式、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入河现象仍有存在;二是在农村存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管理难度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三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存在道路穿越、人居活动等情况,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对水源地造成一定影响;四是群众在水源保护区露营、垂钓、乱丢乱扔现象屡禁不止。2023年以来,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就发现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前往市级桂家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进行游玩、烧烤、露营和垂钓等,今年3月的排查中还发现有网红在桂家湖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游玩直播。市生态环境局多次现场对在桂家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游玩的群众进行饮用水源保护普法宣传和劝阻撤离,但桂家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玩、烧烤、露营和垂钓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围网屡屡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我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原住民,一级保护区内放牧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主持人 | 李永慧:
针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可能污染水源水体的违法违规人为活动,我市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治理?
嘉宾 | 周游:
针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违规人为活动可能给饮用水源水体带来的污染风险,我市转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思路,强化技防手段,大幅提高工作效率。2022年,我市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启动实施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项目,以桂家湖1个市级饮用水源,关岭县小鲁灰、紫云县板母2个县级饮用水源,西秀区6个、普定县7个、镇宁县1个、关岭县5个,共22个饮用水源作为试点,对一级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区域进行围网隔离和在线视频监控,利用现有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光谱水质监测仪、视频监控、无人机等各类感知设备,以极高的环境适应性,获取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现状数据,通过饮用水源“一源一档”管理系统、AR实景地图应用系统、饮用水源地智能化监测监控系统、饮用水源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饮用水源地应急管控系统、饮用水源地移动应用系统,融合支撑形成了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平台。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平台通过对饮用水源地基础信息调取,依托AR实景、可视化一张图等手段,对水源地进行动态监测、预警研判、统计分析,开展视频巡查、协同会商、应急指挥等工作,支持日常业务开展。
如刚才提到的桂家湖一级保护区群众游玩的问题,我们在桂家湖水源一级保护区网红打卡点周边安装围网2025米,设置界标2块、禁止标志2块、警示宣传牌2块,围网警示牌20块,视频监控摄像头、拾音器及喊话器5套并接入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平台实时在线监控。视频监控一旦检测到有人进入桂家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就自动通过喊话器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法律法规,提醒群众不要在桂家湖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垂钓、烧烤、露营等一切可能污染水源水体的活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平台同步会内部发出提示,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核实,一旦发现违法违规人为活动,管理人员会立即赶赴现场处理。通过技防手段对饮用水源周边环境实时监管,实时反馈到人员现场处理,大大提升了应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可能污染水源水体的违法违规人为活动的处置效率。
主持人 | 李永慧: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安顺市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项目情况,想继续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在饮用水源应急管理中有哪些具体运用?
嘉宾 | 周游:
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急能力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饮用水源应急处置能力,是指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如饮用水源上游危化品运输车辆发生意外,导致危化品泄漏进入水体;水体受到外源(农药化肥过量施用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出现急速恶化的情况等,需要立即采取紧急行动,避免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处置能力。
在日常管理方面,如有人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玩、放牧等,视频监控发现该行为后,第一时间通过音柱播放饮用水源管理规定,对群众进行劝离,同时后台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接管。若放牧群众没有及时离开,则直接通知属地管理人员进行劝离,实时处理饮用水源日常管理中遇到的违法违规行为。在饮用水源应急管理方面。通过对水源周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交通事故、水体颜色剧变、监测数据等异常事件,实时通过饮用水源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预警研判,管理人员立即开展视频巡查,收集现场资料,启动后续协同会商、应急指挥等工作。举个例子,如在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中,饮用水源上游某煤矿企业开采不当导致煤矿废水进入水体,引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视频监控发现水体颜色异常发黄或者发黑后,第一时间发出警报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接报后立即从平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调取处置方案,同步通过平台调配人员与应急储备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出动无人机踏勘,出动无人船开展污染水体监测采样。各级人员按照决策系统各司其职进行处置。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接报、现场核实后再调配人员物资开展处置的应对方式,极大程度缩短了应对时间,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饮用水源造成的不利影响。
主持人 | 李永慧:
安顺市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技防、人防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效率。请问该平台的推广运用情况如何?
嘉宾 | 周游:
安顺市万人千吨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之初,除了建设电脑端管理平台外,还配备了手机移动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只需要一台手机就可以操控视频摄像头、喊话器远程对饮用水水源地实施在线监管。目前,该平台已经在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推广使用,待进一步完善后,将向乡镇、村级推广,形成市、县、乡镇、村一体协作的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与应急管理体系,对提升我市饮用水源应急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主持人 | 李永慧:
在我们开展在线访谈的同时,也在网上征求和整理了有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相关的意见建议。下面请您来回答以下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网民朋友非常关注,自己外出郊游踏青时,往往不知道选择的地点是否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请问该如何判断?
嘉宾 | 周游: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人为活动频繁区域均已设置了专属的保护区界标、警示宣传牌和隔离围网,在道路穿越区域设施了交通警示牌。广大网友们在外出游玩时,一旦发现上述基础设施,就可以确定此处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议另行选择地点进行游玩。
主持人 | 李永慧:
问题二:刚才提到在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可能污染水源水体人为活动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请问对上述行为如何处理?
嘉宾 | 周游:
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可能污染水源水体人为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玩、烧烤、露营、垂钓、放牧等,这方面由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是破坏饮用水源保护围网、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三是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饮用水源保护职务。这两方面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在此,呼吁大家参与和支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禁止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玩,禁止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开展放牧、烧烤、露营、垂钓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破坏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围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共同保障饮用水源水环境安全,让我们都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