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24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的正式落地,整个电动车行业迎来了深刻变革。新规聚焦安全性,要求去除电动自行车部分摩托车属性,同时严控速度与改装行为,令以往“超标车”“电摩风”盛行的市场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各大传统品牌如雅迪、爱
随着2024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的正式落地,整个电动车行业迎来了深刻变革。新规聚焦安全性,要求去除电动自行车部分摩托车属性,同时严控速度与改装行为,令以往“超标车”“电摩风”盛行的市场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各大传统品牌如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牛纷纷进入适应与转型的战局,而九号——这个业绩惊人的“黑马”,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次新国标亮点频出,第一个关键是速度管控更为硬核。虽然2018版标准已规定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25km/h,但现实中不少商家愿意为消费者解除限速,实际使用常在40-50km/h区间游走。而新规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时速限制,还新增“超速断电”技术——一旦超过25km/h,动力系统自动切断,这意味着DIY提升速度的方式彻底失效。
第二项变革则是更严厉的防改装监管。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以及车辆三码对应(电池码、车架码、控制器码)等,各环节都加入防篡改技术细则,并制定6类检测方法。不法改装、提升功率的灰色空间彻底被堵死。
第三方面,强制安装脚踏的老规定被取消,仅要求采用电助力模式的车型保留脚踏,可见产品形态回归多元。
最后,对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用途的车辆,必须加装北斗模块,实现运营监控,家用车则可自选是否带此功能。
以往小电驴“随心改装”“追逐速度”的时代画上句号。销售人员甚至调侃:新国标之后,电动车离“自行车”越来越近。“电驴界的爱马仕”——九号电动车的高性能、高功率卖点,面临空前压力。
九号电动车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依靠对标小牛电动的“高端化+智能化”,成功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和外卖群体。据艾瑞咨询《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2025》,九号已连续两年稳居4000元以上高价位第一梯队。今年上半年,两轮车销量突破239.25万辆,总营收117.42亿元,净利润达12.42亿元,同比增长翻倍。但繁华之下,却隐现危机。
首先,九号渠道深度不足,尤其是下沉市场专卖店稀少,远不及雅迪、爱玛等巨头,制约了全国性大规模扩张。其次,九号品牌历来重视改装空间,很多忠实粉丝就是奔着可升级动力和操控而来。然而新国标实施后,防篡改机制全面升级,“解限速”、“换大电池”等特色营销优势被削弱。据实测,九号F90M最高时速仅27.6km/h,改装后也无法突破法规线,从机动车范畴直接被限死。这就使得主打快送、外卖等对续航和速度有苛刻要求的用户群面临流失。
更值得警惕的是,九号智能系统虽领先,但售后投诉量居高不下。据黑猫投诉平台反馈,仅九号电动车相关投诉超4000条,涉及质保服务、电池损坏及智能系统故障。在新规对联网安全与数据隐私提出新要求后,九号还需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平衡个性化体验与信息安全。
九号公司虽以机器人、电摩、平衡车等多线业务宣传自己,但财务数据显示,电动两轮车和智能平衡车合计营收已超八成。公司“科创标签”更多是营销包装,创新路线存在短板。令人关注的是,就在九号发布高增长的年报之际,公司核心控股人通过境外股东大手笔减持股份,套现高达7.88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减持纪录。加上此前“小米系”“红杉系”资本早已撤退,让外界对九号未来充满疑问:企业是不是已经到了业绩顶点?
短期内,九号确实凭借提前消化存量市场,享受业绩高峰。但随着新规全面升级,高端溢价与改装优势削弱、渠道短板暴露,九号的王者地位或将不稳。未来,九号不仅要在合规之下寻找新的差异化价值,也要修炼内功:夯实渠道、优化售后、加强数据安全,把“小黑马”塑造成真正的行业领军者。
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大洗牌,或许才刚刚开始,九号能否继续引领,还需时间验证。在新国标时代,只有创新与规范兼备者,才能笑到最后。
来源:爱健康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