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足协出台《社会足球赛事管理办法》,本是规范赛风赛纪的好事,却被部分自媒体歪曲成“收编民间联赛”,甚至借题发挥炒作“国足行李被嘲”“比亚迪撤资”等谣言。更扎心的是,每逢大赛,类似闹剧总反复上演——国足已连续6届无缘世界杯,青年队也屡战屡败,球迷从“恨铁不成钢
最近足协出台《社会足球赛事管理办法》,本是规范赛风赛纪的好事,却被部分自媒体歪曲成“收编民间联赛”,甚至借题发挥炒作“国足行李被嘲”“比亚迪撤资”等谣言。更扎心的是,每逢大赛,类似闹剧总反复上演——国足已连续6届无缘世界杯,青年队也屡战屡败,球迷从“恨铁不成钢”逐渐变成“逢男足必嘲”,从技战术批评滑向人身攻击。四年又四年,嘲讽成了中国足球撕不掉的标签。
我理解球迷的愤怒,但绝不支持把中国足球当“流量韭菜”割! 那些炮制“国足吃海参”“苏超被灭”的自媒体,表面是替球迷发声,实则用夸张标题煽动情绪,吃“人血馒头”赚点击量。更荒唐的是,这种风气让严肃讨论被淹没——有人连越位规则都不懂,却敢喊“我上我也行”;有人从未关注青训,却跟风玩梗踩男足。当讽刺变成一场网络狂欢,真正的病灶——体制沉疴、青训短板、联赛虚火——反而无人深究。
有人说:“嘲讽也是关心,心死才可怕。” 这话没错,但关心不该是造谣的遮羞布!中国足球需要理性批评,而不是断章取义的“黑料”;需要球迷监督,而不是恶意剪辑的段子。某些人嘴上喊着“爱之深责之切”,手里却忙着把足球苦难加工成毒流量——最终肥了营销号,苦了真心踢球的孩子。看看那些骑单车赴卡塔尔、高举五星红旗的球迷,再看看义乌生产的世界杯吉祥物热卖全球:中国人对足球的热爱从未缺席,凭什么要让喷子代表我们?
中国足球的崛起,从来不在段子手的键盘上,而在扎扎实实的改革中:足协该用透明信息粉碎谣言,平台该限制低俗嘲讽的传播,而我们球迷,不妨用“较真”代替“较劲”——追问青训进度、监督联赛乱象、支持校园足球。踩中国足球易,建中国足球难。与其在嘲讽里浪费口水,不如为改变出份力。你愿意做清醒的推动者,还是麻木的看客?评论区一起聊聊!
来源:麦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