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5月31日,俄罗斯武装部队对敖德萨港实施了打击。"听说极地毛皮小动物终于造访了乌克兰海军'辛菲罗波尔'岸舰导弹营......"(引自乌克兰某网友评论)。由于所受损伤,疑似SRK号沉没,仅剩上层建筑和桅杆露出水面。2024年12月6日,"辛菲罗波尔"号
2024年5月31日,俄罗斯武装部队对敖德萨港实施了打击。"听说极地毛皮小动物终于造访了乌克兰海军'辛菲罗波尔'岸舰导弹营......"(引自乌克兰某网友评论)。由于所受损伤,疑似SRK号沉没,仅剩上层建筑和桅杆露出水面。
2024年12月6日,"辛菲罗波尔"号在敖德萨港遭遇“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袭击。在最后一刻驶离了被导弹击中的码头。据乌克兰媒体报道,这起事件导致多名机组人员伤亡,但舰艇本身仅轻微受损,仍可继续服役。
2025年8月28日,媒体公布了关于俄罗斯电子战系统首次实战应用的如下信息:
据俄罗斯国防部2025年8月28日通报,"俄军在多瑙河口使用高速无人艇对乌克兰海军中型侦察舰'辛菲罗波尔号'实施了打击。该舰在袭击中沉没"。
2019年4月23日,基辅"里巴尔斯卡造船厂以盛大仪式将"独一无二"的中型侦察舰"拉古纳号"隆重下水。
“拉古纳”号下水仪式
“拉古纳”号下水后
乌克兰当局和媒体将这一事件吹嘘为乌克兰军事工业尤其是造船业的又一次“胜利”。实际上,在乌克兰独立后的这些年,造船业已经彻底崩溃。
当时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遗产是11家现代化造船厂,它们拥有极其雄厚的基础设施和国际一流的设备,能够建造各类先进船舶与舰艇。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大型反潜舰、超级油轮、驳船运输舰(包括一艘核动力舰艇)、大型远洋渔业加工船等。以及其他许多企业。独立后的乌克兰的“经营”成果便是主要造船企业事实上的破产。
近三十年来造船厂仅建造了几艘战斗艇,包括为乌兹别克斯坦建造的"鬣蜥"型艇,以及为乌克兰海军建造的"鬣蜥-M"型和"半人马"型艇。所有这些快艇均在基辅“列宁造船厂”建造,该厂2017年时为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所有,根据“去苏联化”计划更名为“里巴尔斯基造船厂”。
一艘“独一无二”的船舶正在建造中,其船体采用的是502ЭМ型(尾拖网中型渔船)未完工的中型拖网渔船,该船自1995年起一直在造船厂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设计和建造SRTM的项目。该设计方案由“列宁造船厂”中央设计局(总设计师B.M.瑟切夫)负责研发。1967年首艘502E型拖网渔船“热列兹尼亚科夫号”投入使用。项目改进后,开始批量建造502Э型"钢铁洪流"船(1968-1971年间共建成40艘),随后建造502ЭМ型"瓦西里·雅科夫连科"船舶(1971-2008年间共建成347艘)。在其基础上建造了16艘渔业科考船502ЭМ-НИС型"波罗的海研究员"(1984-1987年间)。这些船曾出口给保加利亚、也门、伊拉克、越南和索马里。总计404艘。此外,船厂滑道上还留有几艘未完工的船体。
502ЭМ型船“瓦西里·雅科文科”号基本数据:
最大排水量— 1220吨。
载重量— 400吨。
最大长度— 54.82米。
最大宽度— 9.95米。
干舷高度— 5.00米。
满载平均吃水— 4.32米 。
续航里程,—7000海里
自主运行时间 — 28天
主机数量和功率,马力 — 1 × 1000(序列号1350 — 1527)或1 × 1160(型号8NVD48A-2U,德国)
速度——约12节
柴油——155吨
淡水—94吨
成员数—31
AK-306火炮装置的测试
2008年12月15日最后投入使用的拖网渔船Marigolds号(2016年更名为Poseydon I)。该船与502EM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配备了侧推装置、围网捕捞设备,并设计用于短期储存冷藏仓。冷藏仓冷却后的海水并随后将渔获物转移上岸。
另一艘类似船只"波塞冬II号"已接近完工,但其后续建造工作被中止。该船最终被改造成了一艘侦察船。这一消息的首次报道出现在2017年3月,但该舰艇特种装备的完整配置未获官方披露。
据乌克兰军事门户网站消息,此类侦察舰旨在执行以下功能:
在不同频率上进行的通信信道无线电截获。
内部通信信道的转播。
遥测侦察
无线电技术侦察——确定无线电发射源的位置和特征。
电磁辐射源的识别与分类。
建立水面舰艇与潜艇的声学和电磁“特征图谱”。
控制海上交通线
-记录敌方舰船移动轨迹。
观察炮兵的射击和导弹武器的发射。
据悉,主要特种技术设备之一将是乌克兰"量子-雷达"科研企业研制的"梅尔基奥尔"无线电技术侦察站。“梅尔基奥尔”系统基于苏联时期由“量子-雷达”公司生产的“矿物”舰载多功能雷达复合体的多种改进型号。
该系统仅以被动模式工作,用于分析船舶、飞行器和海岸设施所发射的射频频谱。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折射效应——雷达波从不同大气层反射的现象。
“梅尔基奥尔”电子侦察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测定频率范围:1 MHz – 18 GHz
最大探测辐射源距离:可达450公里
同时监测的目标数量:最多200个
综合体重量:900公斤。
“Melchior”舰载无线电中继站已通过工厂测试,并准备随“Laguna”舰侦察系统一同进行国家测试。
“梅尔基奥尔”无线电技术综合体的天线 “梅尔基奥尔”无线电技术综合体的天线
“梅尔基奥尔”电子侦察系统防护罩 “梅尔基奥尔”电子侦察系统防护罩
该舰所携电子战装备中可能还包括乌克兰于2019年5月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进口的宽带测向天线。
CPTMK的结构设计允许利用两个总容积为828立方米的冷藏仓、鱼品加工间、制冷舱、网具舱等空间来安置专用设备和额外人员。该船具有良好的适航性、长续航力和自持力,配备可变螺距螺旋桨以及首尾侧推装置,机动性能出色。然而其显著缺陷在于航速较低(约12节)。
2019年4月23日,基辅造船厂为"拉古纳号"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下水仪式。依照传统,人们将香槟酒瓶在船艏击碎,该舰的下水由海事运输慈善基金会主任安东尼娜·什卡梅尔达担任。出席仪式的国防部长斯捷潘·波尔托拉克称这艘船是"乌克兰在装备和执行任务能力方面无可匹敌的舰艇",并称之为"巨大的突破和胜利"。乌克兰国防部长表示,工厂员工通过生产这些作战单位,"正一步步地接近我们的胜利时刻"
可惜的是,2019年5月29日舰上发生的火灾影响了该舰的服役时间,给原本欢欣鼓舞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第聂伯河的深度不足以让全副武装的“侦察兵”通过,因此它被封存在属于“里巴尔斯克造船厂”的6号浮船坞上,并被拖往赫尔松。“拉古纳”号在此下水后被拖往敖德萨的“乌克兰”船舶修理厂进行后续建造,并于2019年10月21日抵达该厂。
赫尔松拖航期间停泊在浮船坞上的“拉古纳”号 赫尔松拖航期间停泊在浮船坞上的“拉古纳”号
敖德萨的“拉古娜”在建中
“拉古纳”号在进行航行试验,2020年8月。
2020年1月30日该舰在敖德萨开始厂测试,并于同年夏季展开国家测试。2020年12月,"拉古纳"号更名为U511"辛菲罗波尔"号,以纪念2013年1月退役的乌克兰海军中型侦察舰(黑海舰队分编前舷号为ССВ-416"朱庇特"号)。该舰原计划于2021年加入乌克兰海军序列,但据媒体报道,由于发现诸多缺陷,直至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才正式入列。
AK-306火炮装置的测试
2023年夏天,“辛菲罗波尔”号舰艏安装了AK-306型火炮装置。此外该舰还配备了用于设置虚假雷达、红外和热目标的干扰装置,以及“针”式便携防空导弹系统。
来源:人生箴言与绘画6M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