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发展,正在推动视听行业迈入AIGC时代,赋能精品内容创作,形成视听新基建与新生态。3月27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快手科技主办的“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在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上成功举办。来自行业协会、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发展,正在推动视听行业迈入AIGC时代,赋能精品内容创作,形成视听新基建与新生态。3月27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快手科技主办的“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在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上成功举办。来自行业协会、知名高校、视听平台的嘉宾汇聚一堂,就AIGC与大模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 冯胜勇
当AIGC与大模型开始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句话可以生成图片、创作视频、给出答案,人类最不可替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分享了对AIGC和视听行业发展的最新思考与展望。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时代已经来临。
“AIG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化,推动各行各业深刻变革,给视听行业创新化、智能化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能和更加广阔的空间。”身处“提问为先、问题为要”的时代,网络视听行业应该怎么办?冯胜勇表示,必须准备好以“提问者”的姿态,去定义规则、引领变革、开拓未来:既要以价值为锚,做有方向的提问者;以创意为核,做有水平的提问者,更要以安全为盾,做有底线的提问者。只有会提问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AI,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提问是奔赴未来的“指南针”。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钱彤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从媒体与技术融合视角对AIGC时代的媒体发展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给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新动能,从策采编发传各环节加快发展全媒体新质生产力。以新华社和快手连续3年推出的“凡人微光”栏目为例,通过设定自动发现热点事件,预测事件热度,同时以平台海量的UGC内容为依托,真实的故事与情感共鸣感染了亿万网民。
2024年6月,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前沿创新,快手推出了新一代AI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AI,迅速成为全球AI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们的主流视频创作工具。目前,可灵AI在技术、用户、生态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月27日,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快手可灵1.6pro(高品质模式)以1000分的Arena ELO基准测试评分登陆图生视频(Image to Video)赛道榜首,Google Veo2、Pika Art位居榜单第二、三名。
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 李杨
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表示,可灵AI如今已更新品牌交互和视觉风格,优化视频生产流程,实现从文本到视频配音的流畅操作,上线 AI 音效功能解决视频无声问题,还优化了素材管理体验,推出 “花花世界” 新特效。
“我们坚信AI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变革,愿与各方携手让技术赋能更有温度,让产业变革更有效率,共建数字时代的内容新生态。”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表示,将致力于打造AI时代视频创作的新基础设施。
本届视听大会现场体验区
本次论坛上,众多嘉宾还从产业实践角度,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于舞台表演、影视短剧、广告等众多领域的重构意义。近期,可灵AI不仅成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单元独家技术合作伙伴,还将为成龙电影A计划提供全程技术深度支持。
本次论坛不仅展现了AI大模型在视听产业的广阔前景,更通过快手可灵AI等创新案例,印证了技术落地对行业效率与体验的双重提升。可灵AI作为国产大模型的代表,正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推动影视内容创作从效率到价值的全面升级。李杨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AI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也希望可灵AI能够真正有机会成为视听内容创作的新基建。(四川广播电视报记者 谢迎春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
来源:四川广播电视报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