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关于 “取消英语学科” 的讨论时有出现,有人认为英语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且与传统文化传承存在冲突。然而,从全球语言工具、学术交流、国际贸易等维度审视,英语教育不仅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取消英语学科,无异于主动切断与
近年来,关于 “取消英语学科” 的讨论时有出现,有人认为英语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且与传统文化传承存在冲突。然而,从全球语言工具、学术交流、国际贸易等维度审视,英语教育不仅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取消英语学科,无异于主动切断与世界对话的纽带,削弱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一、英语是全球通用的 “语言工具”,关乎国家软实力
英语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语言,覆盖全球 70 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体系,是联合国、WTO、国际奥委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根据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数据,全球超过 15 亿人使用英语,其中非母语者占比超过 80%。
在跨国企业中,英语是沟通的 “硬性要求”,无论是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还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英语能力都是员工必备的核心素养。
中国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培养大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涉及政策沟通、文化交流等多领域,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直接影响合作效率与成果。若取消英语学科,中国将面临国际事务参与能力下降、文化传播受阻等风险,软实力建设也将大打折扣。
二、英语是学术创新的 “桥梁”,支撑科技强国战略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如《自然》《科学》《细胞》)和学术会议,90% 以上采用英语发表或交流。根据 Web of Science 统计,2023 年全球高被引论文中,英语论文占比高达 95%。中国科研人员若想在国际学术界发出声音,必须通过英语撰写论文、参与国际合作。例如,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的成果最初发表于英文期刊《科学》,才得以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此外,英语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接触前沿知识体系。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课程资料、研究成果多以英语呈现。若取消英语学科,中国学生将被迫依赖翻译或二手资料,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这与中国建设 “科技强国” 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英语是国际贸易的 “润滑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英语是合同签订、商务谈判、纠纷解决的通用语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每年进出口总额超 6 万亿美元,涉及英语的商务文件(如信用证、提单、技术标准)不计其数。例如,中国企业与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英语是唯一可行的工作语言。
英语能力还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华为、TikTok 等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精通英语的管理团队和本地化人才。若取消英语学科,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将被削弱,甚至可能错失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机会。这对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极为不利。
四、理性看待英语教育:优化而非取消
反对取消英语学科,并非主张 “全民英语化”,而是倡导理性优化。当前,英语教育存在 “应试化”“工具化” 倾向,需通过以下方式改进:
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差异化课程(如学术英语、商务英语);
跨学科融合:将英语与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结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双语课程、跨文化交流活动,平衡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
结语: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英语教育的本质,是为中国培养 “面向全球的思考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需要更多既能扎根本土、又能对话世界的人才。取消英语学科,看似减轻了短期负担,实则放弃了长期竞争力。唯有坚持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让英语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 “桥梁”,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赢得主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到底应不应该取消英语这门学科?#
来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