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赓续抗战精神 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09:06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本报记者参与了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央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河北大地,围绕“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主题,走访红色遗址、绿色乡村与现代产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本报记者参与了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央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河北大地,围绕“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主题,走访红色遗址、绿色乡村与现代产业基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河北干部群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历与深刻感悟。

80年前,河北人民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独立;今天,这片土地正在智慧与绿色中加速崛起。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不断焕发新的光芒。

从烈士陵园的肃穆,到英谈村的顺口溜;从冉庄的地道,到前南峪的果林;从抗大陈列馆的史料,到雄安的智慧大屏……记者一路走来,听到的是人民的故事,看到的是发展的步伐。在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抗战精神正以新的形式延续,并不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

图为记者们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讲解员正在表演基于地道战历史创作的快板节目。

红色铸魂:不屈不挠的燕赵壮歌

夏日的邯郸市中心城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被松柏环绕。英雄埋骨地,烈士长眠处。高耸的烈士纪念塔下,前来参观的市民肃立默哀。陵园内,长眠着左权将军等200余位为民族解放捐躯的将领和烈士。“这是共和国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国葬的举办地。”陵园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说,1950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在这里为左权将军和烈士们举行隆重安葬仪式,并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烈士陵园工作会议,开启了全国烈士陵园建设的历史。

一座烈士陵园,记录着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对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而在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的英谈村,虚岁已有77岁的讲解员路召洋带着记者穿行在山村石屋之间。从他的口中,记者听到了“活的”抗战史。

路召洋熟练地用顺口溜讲述当年的故事:“外看三层楼,近看不是楼,一层一个院,无梯能上楼。”英谈村的房屋依山而建,随坡就势,院落间多有暗道相通,在抗战时期成为冀南银行总部与八路军总部的重要驻地。在英谈村期间,冀南银行累计发行20多种面额的冀南币400多亿元,在晋冀鲁豫边区广泛流通,保障军需民用,发展工农业生产。“那时候,冀南银行的同志白天印钞,晚上行军,敌情紧张时背着账款穿梭在山路上。因为账款常常被驮在马上走,银行又被称作‘马背银行’或‘挎包银行’。”路召洋说,村里的每一处旧宅几乎都能讲出一段抗战往事。英谈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说,抗战历史通过字谜、民谣等形式口口相传,这里几乎全民都是讲解员。

河北大地上,无数个像英谈村这样的红色遗址串联起了抗战历史,记录着英烈的牺牲、军民的智慧与勇敢。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同样如此。在遗址内,记者钻进狭窄的地道,需低头弯腰,时而上坡下坡。这里的地道纵横交错,如同迷宫,被称作“地下长城”。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讲解员说:“地道里有指挥所、陷阱、休息室,敌人来‘扫荡’,村民就能从地道里转移、反击。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军民创造的游击战奇迹。”

薪火成炬:红色基因点燃建设动能

图为记者们参观前南峪,谷顶对面“再造秀美山川”引人注目。

河北人民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已在实践中转化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太行山腹地邢台市的另一处村庄——浆水镇前南峪村被称为“太行明珠”。走进6月的村庄,记者目之所见皆是绿树成荫,这是一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色土地,也是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典范村庄。

记者乘坐观光车进入果林沟谷,沿路是一排排高大的板栗树,在谷顶远眺,对面有向日葵盛开在梯田上,在阳光下绽放着生机。“我们村有2700棵300年以上树龄的老栗树,最古老的‘树王’树龄已达到2500年。”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自豪地说。几十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如今全村林木覆盖率超过94%,被林业、生态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在前南峪村,板栗种植是富民产业。据郭天林介绍,前南峪村始终走集体经济、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集体经济,人人有份,村里10条大沟、72条支沟,目前共栽植干鲜果树32万余株,人均约210株,全村每年果品收入达8700万元。

“当年村里治山治水,都是发扬‘抗大精神’,靠一锄一镐把荒山变绿山。”郭天林回忆说,依托抗大留存的红色资源和大家努力治理而来的绿色资源,前南峪村把“红色资源+绿色发展”结合起来,不仅建设了猕猴桃、樱桃等多个精品园区,修建了梅园、栗树山庄等观光园,让村民富起来,还建设了抗大少儿研学基地、红色旅游线路,让乡村旅游集观赏性、教育性与参与性于一体。

“抗大”即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走下板栗沟,来到抗大路。据介绍,这条全长48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西起西黄村镇黄店村,东至浆水镇营房台村,串联了天梯山、抗大陈列馆、九龙峡等8个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一条抗大主题红色旅游线路,也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更是老百姓的富民路。

图为抗大路。

沿着抗大路,记者来到前南峪村依山而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讲解员刘小燕带领参观者走进展厅。她介绍,1939年起,抗大5000余名学员离开延安,挺进太行山,谱写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学历程。“‘抗大精神’是什么?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三八作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是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风,也是‘抗大精神’的精髓。”刘小燕说。

图为前南峪村村党委书记郭天林正在接受采访。

近年来,陈列馆努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新时代青年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希望把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人。“我们打造了三大品牌,一是革命圣地文化传承品牌抗大建校纪念日,二是革命圣地文化传唱品牌火焰音乐节,三是革命圣地文化传播品牌抗大‘小长征’党性教育活动。”陈列馆馆长杨树介绍道,“抗大‘小长征’党性教育活动自2017年以来,面向全国招募,吸引了8省5市5000余人参加从陕北到河北、从延安到浆水的革命教育体验活动。经过多年发展,陈列馆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等,年接待量达到百万人次。”

“‘抗大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是我们发展起来的秘诀。”郭天林说道。

智谱新篇:书写科技与绿色答卷

在河北,绿色与智慧、创新与协同,正成为未来产业的新标签。

邯郸市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厂内,智能机器人手臂不停挥动,流水线高效运转,“黑灯车间”、智能仓储等技术早已被应用。公司有关负责人郭思尧介绍:“我们工厂主要承担美的集团旗下美的、小天鹅、华凌、COLMO四个品牌的家用空调的研发制造业务,是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河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154.89亿元。作为产业链终端链主企业,我们带动了上下游上百家企业共同发展,包括变压器、面板、铜管、钣金、注塑、包装等。”

在保定市的长城汽车哈弗技术中心,魏牌蓝山、高山等代表着该企业最新技术水平的新车一一展现。工作人员介绍,企业连续三年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平均每四位员工就有一名研发人员。

要产业发展带来的“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抗日战争时期,在地道战中河北人民用智慧筑起了“地下长城”,捍卫了华夏山河;如今,数字技术布下的“生态天网”正在保卫着生态环境。

图为参观者正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体验VR 虚拟实验室。

走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正在运行。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白洋淀的水质数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指着屏幕上的图表说:“依托雄安的创新环境,我们构建了‘天空地淀’立体化前端感知网络,可以准确监测白洋淀复杂水体状况,就像给白洋淀做体检。”

记者看到,遥感卫星监测系统、无人机走航检测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质监管链条。“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怎么能知道哪里有污染呢?靠人力肯定不行。我们先用遥感大面积监测水质情况,看哪一部分水质不好;再用无人机实地走航,就能知道具体污染的位置;下一步,我们再派出检测人员去采样检测,这样准确性就非常高了。”吴海梅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还创新应用了基于水质指纹技术的污染溯源技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婷玥介绍:“通过水质指纹技术,我们能在21分钟内锁定污染源,为治理提供依据。”

在持续治理下,如今的白洋淀飞鸟绕湖,碧水映蓝天,芦苇随风飘荡。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白洋淀水质连续4年保持在Ⅲ类,鸟类数量增加到296种,其中包括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文|记者 赵 曦 □ 唐 瑞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