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组织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活动,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采中心)相关负责人唐菲、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专班项目组负责人张雯在会上介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3月2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组织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活动,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采中心)相关负责人唐菲、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专班项目组负责人张雯在会上介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已完成5批立项指南编制
唐菲表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连接的是医院和患者,立项工作既要对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收多少费等问题作出明确回应,也要考虑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价格项目与临床技术规范的衔接是否顺畅,医疗服务收费有无出处、依据等问题。
在与卫生健康行业主管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国家医保局已顺利完成了5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编制,涵盖了全部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并实现了价格项目与全国医疗服务技术规范项目间映射关系的建立。
唐菲认为,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有三个亮点。
一是立项指南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立项指南将过去按部位、按手法、按器具拆分的232项现行中医类服务,以服务产出为原则,分类整合为61个主项目、27个加收项、11个扩展项,基本覆盖了中医涉及的所有诊疗服务,颗粒度更大,对新技术更加友好。
二是立项指南对优质医疗技术的支持。立项指南从小切口出发,对手法要求较高的针法技术,探索按医生级别差异定价方式。比如,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在主项目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费用,使医疗服务收费更加直观地反映医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医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增量型收入。
三是立项指南对成果转化的支持。价格立项充分鼓励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技术理念的结合。比如,鼓励医务人员利用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通过产生电热、冷、磁、振动、光等物理效果替代传统针具治疗疾病。再比如,设立仪器针法的价格项目,旨在解决此类创新成果收费问题,促进成果加速转化。
中医类价格调整力度在所有学科中居于首位
张雯介绍,在调价方面,国家医保局连续5年指导各省区市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将中医类优先纳入调价范围。据统计,全国医疗服务价格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中医类的价格调整力度在所有学科中居于首位。
在新增价格管理方面,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区市每年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加快审核进度,简化审核流程,支持治疗效果突出的中医项目尽快实现临床转化。
在开展试点改革方面,国家医保局指导3个试点省份和5个试点城市开展相关改革探索,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的构建。目前,5个试点城市已经通过两轮的调价实践,在总量调控分类形成等价格机制中,加大力度鼓励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
在立项指南编制方面,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印发2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统筹谋划上,优先研究安排中医类立项指南,旨在通过规范价格项目,促进中医服务提质增效。
文:记者 谢文博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3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