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莱州是“中国石都”,石材储量60亿立方米,板材年加工能力3000多万平方米。石材作为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不仅是莱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区域品牌的亮丽名片。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山东莱州是“中国石都”,石材储量60亿立方米,板材年加工能力3000多万平方米。石材作为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不仅是莱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区域品牌的亮丽名片。
2025年,全联石材业商会迎来成立20周年重要节点。“莱州是我们商会发起成立的地方,20周年是总结过往、开创未来的起点,更是凝聚会员力量的契机。”全联石材业商会秘书长兼党支部书记陈雪根表示。
“商会与中国石材产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全联石材业商会会长、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说,从2005年成立至今,商会始终秉承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宗旨,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石材行业从起步到壮大的全过程。
20年来,商会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组织开展行业调研、建言献策、标准制定、技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石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坚实桥梁。
深耕行业沃土 架桥赋能显担当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石材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商会是政府服务石材行业的助手。”刘良表示,全联石材业商会始终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
在湖北麻城,商会举办招商推介会与石材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助力当地打造石材产业集群;在山东嘉祥,召开石材雕刻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传统工艺创新支招;在甘肃酒泉,签订石材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西部石材产业升级,在贵州安龙,与贵州省石材协会合力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商会既为地方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也为会员企业拓展市场创造机遇。
为打通服务会员的“最后一公里”,商会近年来持续加大走访调研力度,构建起覆盖全国主要石材产区的沟通网络。
刘良先后走访上海嘉定、湖北麻城、山东泗水、嘉祥等地石材产业集群,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发展难题。陈雪根则带队赴福建、河北、山东、广东、贵州等多地,与地方工商联、石材商协会及会员企业座谈,仅半年就走访了中国石材协会、山东石协、上海石协、云南石产业促进会等多家单位。
商会不仅实现了对重点石材产区的全覆盖走访,更计划“五年内所有会员单位至少实地走访一次,典型企业增加走访频次。石材产业聚集区每年至少实地走访一次”,以精准调研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建言资政,反映行业诉求。在全国两会期间,商会组织开展提案选题工作,为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发挥作用。在《矿山资源法》征求修订意见时,商会通过全国工商联的渠道提出19条意见,在国家调整进出口退税政策时提出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抗疫救灾、乡村振兴、光彩事业等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刘良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商会始终引导会员企业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
脱贫攻坚期间,刘良捐赠10万元,常务会长王万传、叶维新各捐赠30万元助力甘南脱贫,王万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疫情来袭时,60家会员企业累计捐助2071.44万元,泉州英良石材有限公司、福建三叶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获评“抗击新冠疫情先进民营企业”。近年来,商会还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环县达成帮扶意向,为特困供养人员捐赠生活用品与冬夏常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搭建多元平台 聚力创新育新机
“把每年一度的石材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打造成商会工作品牌,调动商会内外资源。”陈雪根介绍说。
自2023年起,商会连续三年举办石材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新华社现场云、新浪微博等多平台同步直播,每场观看热度都在100多万次以上,成为全国石材行业瞩目的年度盛会。2025年的大会更是紧扣行业趋势,围绕“新赛道、新技术、新营销、新模式”展开,打破以往邀请外部专家的模式,让商会会长群体唱主角,分享实战经验。
“把这个大会办成对行业有用、传播商会力量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陈雪根强调,商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凝聚行业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引领石材业向更高质量迈进。
专委会是商会服务行业的重要抓手。经过2023年底的“撤并改建”,商会优化整合成立了矿山专业委员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等,推动各专委会打造“一会一品”。
矿山专业委员会连续八届举办矿盟大会,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2024年举办首届“石公奖”石雕艺术作品大赛,2025年将其注册为商会专用商标。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受委托作为主编单位参编《石材生产工(石材护理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则起草多项标准修制定工作制度,计划完成2-3个团体标准立项。
“我们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调解行业会员纠纷,先后组织了‘党建工作与人民调解’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调委会法治研讨座谈会等活动。”刘良说,为化解行业纠纷、维护市场秩序,商会于2020年11月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经北京市司法局审批通过,吸纳20名调解人员。
目前,商会正积极准备在各石材主产区设立调解委工作机构,“把调解工作前置到产区一线”陈雪根补充道。
品牌建设与媒体宣传是提升行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商会打造了云平台、融媒体和新网站;组织媒体专题采访“麻城模式”,与中华建筑报合作推出几十篇商会会长专访,完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启用新会徽。“对内服务会员、对外树立形象,建立商会在石材行业的话语权”,让更多人了解石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
夯实组织根基 规范发展强活力
“我们正致力于将商会打造成中国石材民营企业之家、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刘良说。
商会始终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会长会决策、秘书处执行、监事会监督机制运转正常,重大事项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向会长班子报告,经集体讨论决定。”陈雪根表示。这种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确保了商会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制度建设方面,商会全面梳理各项制度,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旧补新。陈雪根详细说明:“我们先后修订了《章程》《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9个规章制度,新建了《‘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商会负责人人选产生办法》等8个规章制度,26项制度,形成了一套适应商会实际、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我们结合全国工商联商会考评管理办法以及民政部有关要求,从完善秘书处工作机制入手,加强专职人员培训学习,持续推进秘书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在秘书处建设方面,商会完成了部门设置,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职责,提升了秘书处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为商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员是商会的根基,会员发展是商会工作的重中之重。陈雪根透露,第五届理事会目前有副会长以上人员43人,计划以满50人为目标,预计今年或明年增补到位。
层层落实、步步深入。展望未来,“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商会为主线,抓改革、求创新、强基础、拓功能,积极反映行业会员需求、维护行业会员权益。”刘良在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提出未来五年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商会将以党建促会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动员更多会员企业参与国家建设,以“四好商会”“五A商会”为目标,全面提高会员服务效能,努力成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让更多更美的石材走进千家万户。
“全国石材精英组成了全联石材业商会,全联石材业商会是全体会员的商会。”刘良始终强调商会的“家”属性。经过20年发展,商会已成为石材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反映诉求的窗口、共同成长的家园。
从推动矿山资源整合到助力企业绿色转型,从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到化解行业纠纷,从培育专业人才到打造行业品牌,商会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站在20周年的新起点,全联石材业商会将继续以“中国民营石材企业之家、石材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者”为愿景,与全体会员携手,在推动石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