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00:00 5

摘要: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提出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确定育人目标;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精髓,融合文化优点;创新传统文化内容,推动文化发展等策略。认为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西方文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王文婧

摘要: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提出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确定育人目标;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精髓,融合文化优点;创新传统文化内容,推动文化发展等策略。认为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差异,融合文化精华,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

引言

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育人。在中学思政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占据核心地位,承担着系统进行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情教育等任务,思政教育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灿烂辉煌、灿若星辰,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演进中积淀的智慧与精华。思政课要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层融合(宗爱东 2022)。

具体到英语学科,需要重点探讨如何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下如何融合优秀文化,让学生坚持传统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确定育人目标

(一)增强思政意识,提取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深厚的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马宁 2023)。

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提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突破传统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放在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体现英语学科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为例,探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见表1)。

(二)挖掘课程育人价值,确定育人目标

在智能信息时代,开放性和多元性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及外国文化的冲击,部分学生出现了诚信意识薄弱、人生观扭曲、阳光正气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等美好品质,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在认识到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后,应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将育人目标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为例,探讨英语教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并确定传统文化育人目标(见表2)。

二、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在提升思政意识并明确育人目标后,须巧妙地将这些目标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的碰撞,并感悟其中的异同。

(一)改革教学方法,坚定文化自信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因此,英语教师需要立足语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根据传统文化育人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活动型教学法、“头脑风暴”、启发式教学等,设置小组讨论、读后思考等环节,将育人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0 The weather 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为例,该语篇介绍并阐述了去美国各地游玩的最佳时间及理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文本的简单处理上,而是将中美文化进行了对比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S?”在介绍美国地理构成时,教师将中国地理构成与美国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国地理差异。

在读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y does the writer put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 first?”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城市分别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和首都。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仿照语篇介绍中国的最佳游览时间,可以选哪些城市?”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上海和北京。”这样的讨论为下一环节——介绍中国最佳旅游时间作了铺垫。在读后环节,教师提出问题:“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places to visit in the US,how about our China?”通过视频赏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壮丽景色。最后,以写作和分享“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China”结束。学生在感受西方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二)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1 Way of life Unit 1 In China,we open a gift later为例,该文本通过“生日”这一话题探讨了中国、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在英美国家,人们收到礼物后通常会立刻打开,这与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大的不同。文本中玲玲提到了一些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比如新年第一天不打扫卫生、不打碎东西、正月不理发、用红纸包红包、除夕夜吃饺子等,这些习俗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中西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后,应适当解释中华传统习俗的由来,并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学会入乡随俗。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三、传承优秀文化精髓,融合文化优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支柱,始终是构建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它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精髓对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在几千年的交融发展中形成的,是最具代表性、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英语教师虽然讲授英语,带领学生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但是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定根基。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

(一)传承优秀文化精髓,提升思政效果

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如见义勇为、扶正扬善、自强不息、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马宁 2023)。

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3 Sports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介绍了大明(Daming)在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情况。教师通过问题链“Do you think Daming’s team will win the match? Why? How can a team win a game?”梳理大明所在团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展现的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和生活的热爱。这些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相呼应。教师通过问题链的设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思政教育效果。

(二)融合中西文化优点,提升思政效果

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文化的碰撞并不总是相互排斥的,西方文化中也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11 Way of life Unit 2 In England,you usually drink tea with milk为例,该文本介绍了英国的一些传统风俗和习惯,包括对他人的称呼、下午茶、传统食物及如何排队乘坐公交车等。教师应善于挖掘其中的积极文化元素,如“绅士”一词是人们对英国人普遍认可的标签,而绅士文化在排队等候上车的生活习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本中的一个细节“Once I noticed a gentleman touch a young man on the shoulder,smile politely and say,Excuse me! Are you waiting for this bus?”充分展示了英国人的礼貌和涵养。教师在解读语篇时应引导学生学习并认同这一文化,了解其与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相一致。

有选择性地吸收他国文化中的有益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我国文化,更有效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创新传统文化内容,推动文化发展

在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采取“在对话中创新”的方法,并保持“面向世界”的视野。这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英语课程提出的要求相一致,即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 2022)。

“在对话中创新”意指以充分的自信和自觉对待本民族文化传统,用本民族最本源的思维方式和最精华的思想观点去审视、观照国外文化,以“为我所用”为基准,在充分吸收的过程中用外来文化激活我们的传统思想,实现中华思想的现代化转型。“面向世界”意指要有开放的气魄与开阔的视野,敞开胸怀,在充分的借鉴中,以我为主,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创造出适用于世界发展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化转型(马宁 2023)。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由印度佛教演变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而来的中国禅宗就是体现了吸收、融合、创新过程中的“对话创新”和“面向世界”的原则(马宁 2023)。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借鉴、吸收、融合、创新,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Module 2 Public holidays Unit 2 We have celebrated the festival since the first pioneers arrived in America为例,语篇介绍了美国感恩节的意义、历史、传统食物及节日活动。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虽然中华传统节日中并没有感恩节这一节日,但是感恩也是传统文化“人和” “和合”理念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读后环节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想要感恩的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所在学校把每年的5、6月份设为学校的感恩节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恩老师、父母、同伴的帮助,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积极参与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与多层次文明的对话,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借鉴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进而创造更大的文化奇迹。

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思政教育的要求,更应成为每个思政人的行动自觉。教师应深入思考,让课程思政从外塑走向内驱,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外围走向核心,温暖每一堂课,滋养每一位学子。

引用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宁. 20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宗爱东. 2022. 课程思政:一场深刻的改革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1-42.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