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9时,天安门广场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序章拉开。结束10个多小时志愿服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李昊远,匆匆踏上返校路,与同学一同观看大会直播。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 庞婷)9月3日9时,天安门广场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序章拉开。结束10个多小时志愿服务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李昊远,匆匆踏上返校路,与同学一同观看大会直播。
李昊远的新学期比往常提前了2个多月。今年6月中旬,他接到了志愿者选拔通知。“我猜想应该是这次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当时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心里特别憧憬能在现场观看这场盛大的仪式。”当得知自己被选中时,他激动得心跳都加快了几拍,“能亲身参与到这样重大的国家盛事中,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环,也觉得无比光荣。”
整个暑假,李昊远都在北京参加系列培训,内容涵盖礼仪规范、应急处理、岗位流程等多个方面,还进行了多次现场模拟。他反复熟悉地图和岗位职责,“临开始前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睡前都在脑子里过流程。”
这次纪念活动中,李昊远被安排在距离天安门3公里外的地方,负责远端集结点的秩序引导工作,确保能够安全准时有序引导观礼嘉宾集结,同时也协助安检警官维护现场观礼嘉宾集结时的秩序。“虽然看不到现场,但听到装备行进时的轰鸣声、仪仗队整齐的步伐声,以及远处传来的掌声和欢呼,那种震撼是直击心灵的。”李昊远说,他仿佛能“听”见人民的自豪、国家的力量和民族的希望。
与李昊远一样,杜云彤也是这场活动的参与者,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纪念活动志愿者团队的带队老师。阅兵活动前一天,她带着学生们凌晨上岗,通宵服务观礼台的嘉宾引导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他们选择立即返校,希望能赶上观看纪念大会的直播。
当天上午,学校组织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退役大学生申海洋早早地坐在了第一排,等待着直播的开始。
当三军将士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他难掩心中的激动,“震撼!骄傲!”申海洋大声地说,“我相信整齐的步伐和先进的装备一定让每一个观看的人心头一震。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国家强大’从来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这些和我们同龄的年轻人,在背后用青春托举起了‘中国力量’。”
直播中,抗战老兵颤巍巍地向受阅部队敬礼的画面,深深击中了申海洋、李昊远的心。“看到满头白发的抗战老兵,向着经过天安门的人民子弟兵抬手敬礼的那一刻,瞬间泪目。这些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与今天的对话,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敬仰。”
李昊远说,这场盛大的仪式让他明白,抗战不只是历史书里的一段文字,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青年人要不忘来时路、珍惜当下,用实际行动去建设这个他们曾誓死守护的国家——这才是最好的铭记与传承。”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