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件里有两件是机构打人,死不承认。还有一件是特校老师说自己是出于“自卫”才打的学生。
最近,见诸报端的机构打人事件很多。
三件里有两件是机构打人,死不承认。还有一件是特校老师说自己是出于“自卫”才打的学生。
在机构里,为何暴力这么多?
1.
机构打人还有理了?
7月,西安市有家叫做佑贝儿科的机构,被爆出老师上课期间暴力对待孩子。
这个孩子叫小言,3月开始在机构干预,5月,她的妈妈王女士发现孩子的大腿、屁股出现淤青,双手被打得红肿。
当晚,她询问感统课“王老师”是否打过小言,王老师说:“小言在上课期间不配合,她可能有点着急,‘可能下手有些重,实在不好意思。’”
妈妈选择了换老师继续干预,但是事情却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6月30日,我带孩子去认知教室的路上碰到她(王老师),孩子就跟疯了一样,跑到那个老师跟前,一直玩弄手,自我刺激,表现得很兴奋。大夫说,孩子可能是被打得应激反应了。”王女士说,孩子此后依然出现尿失禁、能力倒退、自我刺激等情况。
小言在2024年原先接受S-M量表评估时,结果是9分,轻度(10分为完全正常)。8月中旬,再去测,已经变成了7分,中度。
调出6月监控,发现不仅是自家孩子双手被打,这个“王老师”还踢了另一个孩子六七脚,还拿球砸另外两个孩子。
但因为机构的监控只有10天内的记录,难以证明王某存在长期虐待行为,机构还否认了暴力行为,说自家是开机构的,对孩子都是温柔以待的。
新闻底下有评论说:
“孩子都被打了,还继续?在第一次直到孩子被打的时候就应该停止。这样是为虎作伥。”
不怪家长。
要怪就怪周围支持太少,家长只能靠行为主义的矫正来看到一丝希望并深信不疑。
即使这种矫正已经过了度,但仍然寄托其能够改变孩子,直到对方打了孩子还一点都没有悔改,才悲愤地发现,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希望,还会把自己推向更绝望的深渊。
2.
特教老师的“梦”
也该醒了
在“行为矫正”的怪圈中,知道不对劲但无法自拔的不仅是家长,还有特教老师。
对孩子暴力相向的老师还是“少数”。更多还是被孩子打,但默默忍受的打工人。
在早前我们发的一篇披露虐待儿童事件的文章中,底下有不少特教老师委屈地说:
特教老师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开始,大多数老师都是怀揣着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理想,带着爱心和耐心走入这个行业的。
但是在矫正的理念下,老师们有苦难言,慢慢变成了干预机器,对于效果越来越不报什么期望。
对“不听话”的孩子不能吼,不能骂,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不想背上“虐待儿童”的骂名,也因为它是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一位自闭症老师晒出自己的教学日常,称经常被学生打。
视频中显示,个训课时,学生想拿手机。
老师抢先一步拿走手机放在桌子底下。几乎同时,学生伸手打老师,老师被夹在学生和墙之间,尽力阻拦。
整个“互博”在视频中约20秒,老师几次想控制住学生的双手未果,最后的画面停留在她被学生咬了手指上。
视频末尾,还放上了这位老师与同一位孩子“和谐相处”时的教学日常:
一边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边做对应的手势操。督促这孩子跟着自己的节奏“做一样的”。
新闻介绍:“视频里打人的孩子9岁,脑炎后遗症,情绪异常,想用暴力的表现行为终止老师的教学活动。”
这位特教老师对自己“经常被学生打”的日常表示:
“孩子不是因为怨恨打老师,而是因为无法正确表达想法,选择了一种自认为很好的表达形式而已。”
评论区:
“这是菩萨。”
“天使在人间。”
“这样的老师称之为伟大也不为过。”
视频的背景音乐都是温馨的《萱草花》看了这些赞美,小星知道网友们是替老师心疼,但是并不替这位老师感到高兴。
驯化式的训练下,老师的作用就是缓解家长的焦虑,面对孩子通过打老师来释放压抑的行为,老师也只能默默忍受——这是一份工作。
3.
孩子打老师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
当一种干预走到死胡同的时候,不如换一种干预方式。
在上周五晚上暖星见效直播间里,老秦和暖星督导小羊老师曾经把暖星机构里的真实个案拿了出来。
这个个案里,被打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
这个叫周周的孩子在第一次评估的时候会时不时朝着妈妈扔沙子。当时她的负责老师珠珠老师以游戏化的方式化解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后来这个孩子在我们这里干预,一次游戏的时候,珠珠老师手碰到了他搭的积木,周周以为她要碰倒他的积木,于是上手推了老师。
珠珠老师回忆当时:“这是周周第一次出现打人的情况,我就非常想让他把自己的那种情绪表达出来。”
老师没有还手,坚持站在周周的角度帮他说出自己的心声:“不要弄坏了。”
周周见老师没有“反抗”,下手更狠,打了老师好几下脸。
老师仍然坚持帮他“旁白”:“周周现在有点生气了,不要把它弄坏了,老师别把它弄坏了,好生气。”
之后,孩子的气似乎没有消,扑到老师怀里,用双手去打人,老师没有躲开,用双手抱住他,仍然共情孩子的情绪,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肢体层面也给到必要的安抚。
到后来,珠珠老师带着泪水仍然做干预,让人心疼。
被孩子打,作为个人肯定是很不舒服的,但是暖星的所有老师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变好。即使在这种时候,仍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着“对ta来说未必不是难熬的时刻”:
因为他心里想的东西没有实现:
因为没有办法调控自己的情绪,感情一旦剧烈之后,就会对外以攻击的方式呈现。
老师感知到了这些,并且帮助孩子做相应的表达,让他知道原来我有感受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距离“打人事件”过去了半年,在这过程中,珠珠老师和周周持续建立着真实的互动关系,周周也越来越在乎老师的感受,在活动中越来越配合老师,也有了更多沟通的方法。
比如最近,周周把墨汁滴在老师裤子上,老师佯装生气地说以后不可以这样哦,看到老师生气,周周也有抬手想打老师的意图,换做以前,这个动作之后就直接上手打上去了,但是他马上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当老师说以后我们不可以这样子,他还点头表示同意。
当无意拿了别人的被子,发现后,还能及时把被子还给其他小朋友。珠珠老师直夸他是一个小天使。
所以,别以为离开行为矫正的路子就无路可走了。当抛开大人视角,以孩子视角为中心的时候,会发现,这里没有“问题孩子”,只有还没被读懂的孩子。
来源:暖星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