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每天搂着家里猫睡觉,老师来家访,看到猫脸色大变:这不是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22:15 2

摘要:“老师,你快看,这是我的猫,它每天晚上都陪我睡觉!”小雅笑着把一团雪白的动物抱在怀里,眼睛闪闪发亮。

“老师,你快看,这是我的猫,它每天晚上都陪我睡觉!”
小雅笑着把一团雪白的动物抱在怀里,眼睛闪闪发亮。

可老师陈静看清那双瞳孔的瞬间,整个人僵住了。那根本不是猫的眼睛,而是圆圆的人形瞳孔,映出她的脸,冷冷地眨了一下。

小雅十岁,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孤独的她把全部感情寄托在这只“猫”身上。邻居曾说它眼神吓人,母亲半夜听过它发出怪声,甚至有人在窗外看到过它的影子像个人。可小雅始终坚信:它是最乖的家人。

直到那天,老师来家访,亲眼对上那双眼睛,额头瞬间冷汗直冒。她忍不住颤抖着说出一句话——

“这……这不是猫!”

01

“这孩子啊,从小就是个懂事的乖娃娃。”
邻居们常这样评价小雅。

小雅十岁,个子不高,瘦瘦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可笑容之外,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日子其实并不容易。

她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出了意外,走得早,家里就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了养家,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几次家。平时放学回到昏暗的老屋,能迎接她的,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灯泡。

长此以往,小雅变得安静寡言。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习惯自己洗衣、自己做简单的饭,晚上一个人写作业到很晚。可越是这样懂事,心里越是孤独。

转机发生在一个下雨天。

那年初春,细雨绵绵。小雅撑着一把旧伞从学校走回家,路过村口的废弃砖厂时,忽然听见了一阵细弱的“喵喵”声。

她循声走近,发现一只小小的白色动物蜷缩在破旧的木板下,全身湿透,瑟瑟发抖。

“是只小猫!”小雅眼睛一亮,连忙蹲下。

可她越看,心里越疑惑。那动物的毛发雪白,身体修长,眼睛格外亮,和村里常见的土猫有些不同。尤其是那双眼睛,竟不像普通猫那样竖着,而是近乎圆形,像极了人眼。

但十岁的小姑娘哪里懂这些。她只觉得它可怜,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裹住怀里的小家伙,一路小跑回了家。

从那天起,小雅有了新的“伙伴”。

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团团”。意思是希望自己和它能团团圆圆,再也不孤单。

每天放学回家,小雅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团团,轻声跟它说学校里的趣事:“今天老师表扬我作业写得工整呢。”“小芳带了零食,可惜没给我分,哼,下次我就不和她玩了。”

团团从来不叫唤,也不乱跑,就安安静静趴在她怀里,偶尔眨眨眼,像听懂了似的。

母亲第一次见到它时,心里还有些不安:“猫这种东西,养不好就乱抓人,你还这么小,能照顾得了吗?”

小雅却一脸认真:“妈,你放心,它最乖了,从来不乱动。它就是我的家人。”

母亲叹了口气,也没再阻拦。毕竟,她心里清楚,女儿需要一个陪伴。

小雅对团团的依赖,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夜里,她不再一个人蜷缩在冰冷的被窝里,而是紧紧抱着团团入睡。母亲打工回来时,推开女儿的房门,总能看到那一幕:小小的身子缩在角落,怀里搂着那只白乎乎的“猫”,睡得极踏实,脸上难得露出满足的笑容。

不仅如此,小雅还偷偷把团团的照片贴满了房间的墙壁。

她用母亲旧手机拍下和团团在一起的画面,又拿零花钱偷偷去照相馆冲印。墙角、书桌、床头,全是她和团团的合影。照片里的她,笑得灿烂,而那只“猫”却总是表情冷漠,眼睛亮得刺人。

有时,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找她玩,小雅就骄傲地拿出那些照片展示:“这是我的团团,是不是很乖?它每天陪我睡觉呢!”

孩子们看着照片,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又说不上来。

随着时间推移,团团成为小雅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她在作文里写:“我有一个好朋友,它不会说话,但它懂我。”
她在美术课上画:“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大大的白猫,永远在一起。”

老师偶尔看到这些作品,还夸她想象力丰富,却没有注意到,她笔下的“猫”,眼睛总是圆圆的,带着诡异的光。

母亲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安。

她注意到,团团几乎从不吃猫粮,只在夜深人静时,趴在窗边,眼睛死死盯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更怪的是,屋子里时不时会传来低沉的声响,像是喉咙深处的呼噜,却比猫的呼噜声更厚重。

她曾劝过女儿:“小雅,别太依赖这只猫,它毕竟只是个动物。”

可小雅听后却立刻红了眼圈,紧紧抱着团团:“它不是动物,它是我的家人!没有它,我一个人会害怕的。”

母亲愣住了,心里发酸,终究没再说什么。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

有一回,小雅甚至把团团的照片带到了学校,课间拿给同桌看:“你看,这是我最好的朋友。”

同桌瞄了一眼,脸色发白:“这猫的眼睛……好吓人。”

小雅立刻不高兴,把照片抢回去:“你才吓人呢!团团最温柔了,它从来不会对我凶。”

同学们背地里嘀咕:“小雅变得越来越怪了,总说她的猫会听懂她说话。”

可小雅并不在意。对她来说,团团不仅仅是一只猫,而是她孤单生活里的唯一依靠。

这一切,在当时看来,似乎只是一个孤独小女孩对宠物的深情依赖。

可没人想到,这只猫,从一开始,就不太对劲。

02

小雅抱着团团的日子,表面看起来温馨,但时间久了,一些细微的不对劲开始浮现。

最先察觉的,是母亲。

那天夜里,母亲下班回来很晚,刚躺下准备休息,突然被一阵低沉的喉音惊醒。那声音不是猫平日里发出的呼噜声,而是更厚重、更低沉,带着一种金属摩擦般的震颤感。

母亲心头一紧,赶忙推开小雅的房门。

只见昏黄的灯光下,小雅正睡得香甜,怀里依旧抱着团团。那只猫静静趴在她的怀里,闭着眼,像是熟睡。房间安安静静,刚才那怪异的声音,好像只是幻听。

母亲站了片刻,轻轻关上门,可心里那股不安却挥之不去。

不仅如此,邻居家的孩子们也渐渐察觉不对。

有一次,小雅把团团抱到院子里玩。邻居家的小男孩好奇地伸手想摸一摸,却刚碰到团团的毛,就突然吓得哇哇大哭,手一缩,脸色煞白。

“大婶,这猫……它瞪我!”小男孩吓得钻到母亲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

母亲急忙安慰:“小孩子,别胡说,猫哪里会瞪人。”可她自己看向团团时,却心里一惊——那双眼睛果然正直勾勾盯着小男孩,冷冷的,带着一种不属于动物的神情。

母亲赶紧把小雅拉到身后,压低声音:“别老抱着它跟人玩,它可能不喜欢生人。”

小雅却护着团团,急得眼圈发红:“团团不会凶的!你们都不懂它,它只认我。”

母亲看着女儿那倔强的样子,心里发酸,又说不出什么来。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继续。

有一次母亲熬夜赶工,凌晨两点才回到家。走到院子门口时,她猛地停下脚步。

屋子里亮着一盏昏暗的灯,窗户缝隙透出一道模糊的影子。那影子高大狭长,远远看去,根本不像是一只猫。更像是……一个人。

母亲呼吸一窒,心跳加快,愣愣地盯着那窗户。可等她推开门再去看时,小雅正趴在桌上写字,团团安静地窝在一旁,屋子里只有她们母女。

“难道是我眼花了?”母亲自言自语,额头沁出一层冷汗。

学校里,关于小雅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她老说她的猫会听懂她的话,真吓人。”
“你看过她画的画吗?她画的猫,眼睛圆圆的,像人的眼睛。”
“昨天我看见她偷偷喂它肉,可那猫根本不吃,就一直盯着天看……”

同学们背地里小声议论,渐渐疏远了小雅。

可小雅对此毫不在意。她回到家依旧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团团,悄声说:“他们不喜欢你没关系,我喜欢你。我永远不会丢下你。”

团团一动不动,眼睛里闪过一抹光,像是在回应。

母亲的疑心越来越重。

她发现家里的猫粮一袋袋堆在角落里,几乎没动过。团团从来不吃那些,甚至连鱼、肉也不碰,只是偶尔会在深夜消失一阵,天快亮的时候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雅床头。

更怪的是,有时候母亲下班回家,明明门窗都锁得好好的,却在地板上看到一些划痕,像是利爪留下的痕迹,一道一道深深嵌进木板。

“这猫……到底是什么东西?”母亲心里越来越慌。

她曾几次想开口劝小雅别再抱着团团睡,可每次看到女儿那双带着祈求的眼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妈,你别担心,有团团在,我不怕黑,也不怕一个人。”

母亲叹了口气,只能默默把疑虑压下。

真正让母亲心头发冷的,是一次凌晨。

她被一阵极轻微的低笑声惊醒,那声音从小雅的房间传来。

母亲心头一紧,猛地推门进去。

只见小雅安然地躺在床上,怀里抱着团团,睡得很沉。可母亲分明听见,那笑声刚刚还在耳边回荡。她盯着团团看,只见那双眼睛在黑暗中睁开,幽幽地亮着光,像是在对她示意。

母亲背脊发凉,慌忙关上门,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腔。

“这东西……不对劲。”她咬着牙喃喃,脑子里反复浮现那双眼睛。

第二天,她忍不住跟邻居倾诉:“我总觉得,那不是猫。”

邻居愣了愣,半开玩笑地说:“你是太累了,想多了吧?猫就是猫。”

母亲勉强笑了笑,可心里的不安,却像阴影一样笼罩下来,怎么也散不去。

而小雅依旧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天天抱着团团入睡,甚至更加离不开它。

她写在日记里的话,后来让母亲看得心惊:“团团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不是猫,它比猫更懂我。”

这一切异常,像是悄然推开了一道门。

门后,到底藏着什么,没人敢去深究。

03

“小雅最近是不是更沉默了?”
这是班主任陈静在教研会上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小学老师,她见过很多孩子的性格变化,可小雅给她的感觉,与别人不一样。

别的孩子沉默,大多是害羞或者胆怯,可小雅的沉默里,有一种诡异的执拗——她似乎并不需要别人的关心,她有她自己的世界。

作文里,别人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小雅却写:“我最好的朋友是一只猫。”
美术课上,别人画蓝天白云,她却一遍遍画同一个主题:一个小女孩抱着一只大大的白猫,背景是黑夜。

更让陈静在意的,是同学们的议论。

“老师,小雅说她的猫会听懂她说话,好吓人。”
“她画的猫的眼睛跟人一样,圆圆的。”
“昨天我去她家门口玩,听见屋里有奇怪的声音。”

起初,陈静以为是孩子们在夸张。可当这些声音一再出现,她开始觉得有必要去家访。

那天放学后,陈静拎着一袋水果,走进了小雅家所在的那条老街。

这片街区早已老旧破败,墙壁斑驳,电线裸露,巷子狭窄昏暗。她走到小雅家门口,第一反应就是——潮湿。空气中夹杂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腥味,让人忍不住皱眉。

敲门声响了几下,小雅兴奋地跑出来开门:“老师!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呀。”陈静笑着摸摸她的头,随口打量了一眼屋子,眼神立刻停住。

屋里的墙壁上,竟贴满了照片。

几乎每一张照片里,小雅都抱着那只雪白的“猫”,笑容灿烂。可那只猫,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种让人不适的诡异——眼睛过于明亮,表情过于冷漠,像一张被硬生生贴上去的脸。

陈静心里咯噔一下,却没立刻表现出来。

母亲端出一杯热茶,眼神有些局促:“老师辛苦了,家里条件不好,别嫌弃。”

陈静摆摆手,笑着寒暄,可眼角余光不自觉落在墙角。

那里有几道深深的抓痕,像是利爪划过,木板都被剐得翻卷。

“这……是猫抓的?”她随口一问。

母亲神色一僵,随即笑笑:“嗯,小猫调皮,抓的。”

陈静点点头,却没再追问。

很快,小雅迫不及待抱来了团团。

“老师,你看,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小雅眼睛亮亮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团团安静地窝在她怀里,一动不动。陈静原本准备伸手去摸一摸,可当那双眼睛与她对上时,呼吸猛地一窒。

那是一双极其明亮的眼睛,瞳孔不是猫常见的竖直形,而是圆形的,黑白分明,甚至隐约映出了她的脸。

陈静手僵在半空,缓缓收回,心口砰砰直跳。

“老师,它是不是很乖?”小雅期待地抬头。

陈静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嗯……很乖。”

可心底,那股说不清的寒意越来越重。

交谈间,陈静注意到一个细节。

小雅说话的时候,总会低头对团团轻声补充几句,像是在与它分享老师听不懂的秘密。更诡异的是,每当她说到兴奋处,团团那双眼睛就会微微眨动,像是在回应。

陈静眼角余光看到这一幕,后背浮起一层冷汗。

这不像孩子的幻想,而更像是一种……真实的交流。

母亲在一旁看着,有几次欲言又止。她的眼神里藏着忧虑,手里攥着衣角,指节泛白。可最终,她什么也没说。

送走陈静时,她只是轻声叹气:“老师,孩子太依赖那只猫了……我一个人在外打工,怕管不住她。”

陈静安慰了几句,转身走出那间昏暗的小屋。

可走到巷子口时,她回头望了一眼——小雅正趴在窗台,怀里依旧紧紧抱着那只雪白的“猫”,眼神明亮得有些骇人。

陈静下意识打了个寒颤。

这场家访,让她心里的疑虑更深了。

那只猫,安静得过了头。它不像一只动物,更像……一个沉默的影子,牢牢占据了小雅的生活。

而小雅的眼神,满是执拗和依赖,就像只要团团在,她就不需要任何人。

陈静心里一股说不出的慌意,仿佛预感到什么不对劲。

“这孩子……怕是要出事。”

她在心里低声喃喃,脚步却越来越沉重。

04

那天家访回来后,陈静心里始终不安。

团团的眼睛,那一刻的对视,让她后背到现在都还在冒冷汗。一个老师的直觉告诉她,那东西不对。可她又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解释,只能压下心里的恐慌。

可小雅在学校的表现却越来越异常。

下课铃一响,别的孩子都三三两两结伴去操场,而小雅却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抱着书包,嘴里低声喃喃,好像在和谁对话。

几次,陈静走近,隐约听见她说:“团团,别怕,他们都不懂你。”“没关系,我永远会抱着你睡。”

陈静听得头皮发麻。那是一个十岁孩子该说的话吗?

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小雅画了一幅插图。

画面里,一个女孩笑容满面,怀里抱着一只硕大的白色动物。可那动物的脸,却分明带着奇怪的人形特征:眼睛圆圆的,嘴角勾起,似笑非笑。

陈静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手心冒汗。她越发觉得,这件事不能再拖。

放学后,她再次走向小雅的家。

这一次,天气阴沉,天色还没黑,巷子里却冷得渗人。

小雅拉开门时很开心:“老师,你又来看我啦!”

“嗯,我来看看你和你妈妈。”陈静挤出笑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自然。可心口却是一阵紧一阵。

母亲依旧忙碌而憔悴,见老师来了,叹了口气:“老师,你劝劝她吧,我说什么都没用。她天天抱着那只猫睡,我真怕有一天出事。”

“妈!你怎么能这么说!”小雅急了,立刻把团团抱出来,紧紧搂在怀里,“团团最乖了,从来不会伤害我!”

陈静下意识后退一步。

团团安静地被小雅抱着,可那双眼睛却直直落在她的脸上。短短几秒,她竟然觉得呼吸都停滞了。那不是一只猫的目光,而是一种深邃、带着冷漠的审视。

空气凝固。

屋子里安静到只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陈静想移开眼睛,可那目光像有无形的力量,牢牢将她钉住。她心口一阵剧烈收缩,额头冒出密密冷汗。

母亲察觉不对,慌忙说:“小雅,把猫放下,让老师歇会儿。”

小雅抱得更紧,眼神倔强:“不行!团团不能离开我!”

陈静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忽然心头一颤。

就在她盯着团团的瞬间,她清清楚楚看见——那双圆瞳轻轻眨动,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笑。

她的脑海“轰”地一声,浑身汗毛瞬间竖起。

屋子里的灯光忽明忽暗,像随时会熄灭。空气里那股腥味越来越重,陈静甚至闻到一股淡淡的铁锈气息。

“这不可能……”她喃喃,脚步不自觉后退,身体紧绷得像弦。

母亲察觉她的异常,慌忙问:“老师,您怎么了?”

陈静的声音发抖,眼神死死盯着小雅怀里的“猫”,胸口急剧起伏。

她脑海里闪过无数片段——深夜的影子、墙角的抓痕、孩子们的哭喊、小雅日记里的句子。所有碎片此刻拼凑到一起,像一柄利刃,狠狠刺进她的心口。

“不……不可能是它……”她声音干涩,喉咙发紧,几乎说不出话。

小雅惊讶地抬头,满脸不解:“老师,你怎么这样看团团?它明明最乖了啊。”

陈静后退一步,呼吸急促,双手发抖,声音破碎而尖锐:

“这……这不是猫!”

05

“这……这不是猫!”

话音落下,屋子里的空气仿佛凝固。

母亲整个人僵住,慌乱地看着老师陈静,又看向女儿怀里的团团:“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一只猫吗?我女儿天天抱着它睡觉……”

“不!”陈静猛地打断她,声音尖锐,带着失控的颤抖。她的眼神死死盯着团团,像看见了一个从噩梦里爬出来的东西。

小雅吓了一跳,紧紧把团团搂在怀里,急得快哭了:“老师!你骗人!它就是猫!它最乖了,它不会伤害我的!”

团团静静地窝在她怀里,眼睛亮得刺人,圆瞳中倒映出屋子里所有人的表情。那一瞬,陈静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直窜头顶。

她的脑海里,疯狂闪过多年前的画面。

那是她和前男友尚文在实验室里的夜晚。尚文是个科研人员,主攻基因改造和辐射变异研究。那时陈静常去找他,总能看到各种实验记录和禁忌的警告。

有一次,她亲眼瞥见笼子里的生物。它们看似是猫或者狗,但眼神里有种不该属于动物的冷静,甚至会随着人说话而眨动眼睛。尚文当时把文件猛地合上,脸色铁青:“这些,你当没看见。永远别问。”

那一刻的恐惧,如今和眼前的团团完美重叠。

陈静双手发抖,声音低沉却坚决:“我见过它们……我前男友,曾经就在做这种研究。小雅,这东西不是猫,它是被实验过的!”

母亲愣住,脸色瞬间煞白:“什么?被实验过的?”

小雅眼泪涌了出来,急切地摇头:“不!它就是猫!老师你骗人,你嫉妒我有团团!”

“你根本不知道你抱着的是什么!”陈静上前一步,声音提高,“它根本不是自然生出来的动物!它的基因被强行改造过,它的血液,它的细胞分裂方式,全都不对!它的存在就是个错误!”

母亲吓得扶着墙,差点站不稳。她瞪大眼睛,看着怀里紧搂“猫”的小雅,喉咙里挤出一句:“这……这是真的吗?”

小雅却捂住团团的耳朵,哭喊:“不!团团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不会伤害我,它每天都陪我睡觉,晚上也会保护我!它是我唯一的家人!”

陈静眼眶通红,几乎哽咽:“小雅,你明白吗?它是实验体,它也许有一天会……会要了你的命!你不能再留它在身边了!”

“不!我不要!你们都不懂!”小雅哭得撕心裂肺,把团团抱得更紧,眼泪大颗大颗砸在那雪白的毛发上。

团团依旧一动不动,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可它的眼睛,却在灯光下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光。陈静看着那眼神,心里更凉。

母亲慌乱地哭着:“老师,怎么办啊?这到底是什么怪东西?我女儿还天天抱着它睡……”

陈静死死咬牙:“它不是怪东西,它是——人类制造出来的错误。”

屋子里,陷入死寂。

小雅抱着团团,哭喊着:“它不是错误!它是我的家人!你们谁都不能带走它!”

她的眼泪浸湿了团团的毛发,而团团依旧静静看着她,眼神深不见底。

06

“它不是错误!它是我的家人!”

小雅哭着喊,声音嘶哑。她紧紧抱着团团,像抱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谁都别想抢走。

陈静额头冷汗直流,眼睛死死盯着那团雪白的毛发。她清楚,眼前的不是猫,而是曾经令她心悸的实验体。

“你们必须马上把它交出去!”她声音颤抖,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决。

母亲双腿发软,跌坐在椅子上,喃喃低语:“这……到底怎么会发生在我们家……我女儿每天都抱着它睡啊……”

她的眼泪模糊了视线,可理智告诉她,不能再拖。可另一边,是女儿泣不成声的模样。

“妈!你要帮我!团团是我唯一的朋友!它不会害我!要是没有它,我怎么活啊!”

小雅的哭声像刀子,一下一下割在母亲心头。

母亲抱着头,痛苦得几乎要崩溃。

空气里安静得只剩下钟表的滴答声。

突然,团团睁开了眼。

它的瞳孔依旧是圆的,映出每个人的脸。可这一次,它缓缓勾起嘴角,像是露出了一个微笑。

那一瞬,陈静呼吸猛地停住,几乎窒息。她的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夜晚,前男友在实验室里的低语:

“它们会学人类的表情,会模仿,会慢慢理解你在想什么。”

她浑身一抖,声音发干:“你们看到了吗?它……它在笑!”

母亲猛地抬头,脸色惨白。

小雅却哭着摇头:“不,它不是笑,它只是……它只是看我。”

就在这一片死寂里,灯光忽然闪烁了一下。

屋子里的影子拉长,团团的身影在墙上变得高大、狭长,几乎像一个人。

母亲捂住嘴,差点尖叫。陈静心跳快得要炸裂,额头青筋暴起。

“够了!”她猛地冲上前,想把小雅怀里的团团夺走。

可小雅抱得死紧,哭喊:“不!你们谁都别想带走它!它是我的!它是我的家人!”

她的声音嘶哑,眼泪模糊了整个脸。

陈静站在原地,双手发抖,眼神复杂。她知道,这东西留在孩子身边就是隐患,可是——她能硬生生抢走吗?

母亲痛苦地摇头:“老师,我……我做不到啊……她已经离不开它了。”

陈静闭上眼,胸口起伏剧烈,指甲掐进掌心,几乎要出血。

睁眼那一刻,她喉咙里挤出一句低沉的话:

“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风声灌进窗户,带来刺骨的冷意。

小雅依旧抱着团团,蜷缩在角落,像个随时会碎掉的小孩。她的眼泪一滴滴落下,浸湿了团团的毛发。

团团却只是安静地盯着她,圆瞳闪着幽光。那光落在她脸上,仿佛一种无声的誓言。

屋子里,谁也没再开口。

只是,空气愈发凝重,像压着一块巨石,随时会将所有人碾碎。

夜深了。

陈静走出那条逼仄的巷子,脚步虚浮,呼吸急促。身后小屋昏黄的灯光透出来,映着一大一小的影子。

她忍不住回头一眼。小雅还在窗前,怀里紧紧抱着团团,脸上挂着泪痕。团团静静盯着窗外,瞳孔明亮,带着说不出的诡异。

风一吹,灯光一闪,那影子在墙壁上拉得修长狭窄——分明不再像猫,而像一个陌生的人。

陈静浑身一颤,咬着牙,转身快步离开。

这一夜,谁都没再说话。

真相已经揭开一角,可更大的谜团,却像一张无形的网,正悄悄笼罩而来。

(《女孩每天搂着家里猫睡觉,老师来家访,看到猫脸色大变:这不是猫》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嘉琪Feeling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