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导读讲座:余光中诗歌中的古典因子及其现代转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0:57 1

摘要:提起余光中,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这首《乡愁》。然而,对于他本人而言,《乡愁》的光芒却过于耀眼,他曾感慨“这张名片太大了,把我整个人都遮住了”。余光中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乡愁》,他的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作品,共同构成了他璀璨的文学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提起余光中,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这首《乡愁》。然而,对于他本人而言,《乡愁》的光芒却过于耀眼,他曾感慨“这张名片太大了,把我整个人都遮住了”。余光中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乡愁》,他的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作品,共同构成了他璀璨的文学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余光中先生一生从未立传,他不写自传,希望读者通过作品来认识他。9月6日(本周六)晚上7点,青年诗人、文学博士赵目珍将从余光中的代表作出发,从其诗歌中的古典因子、对古典传统的现代转换以及“乡愁”诗学的构建等角度,带领大家走进余光中的诗歌世界,深入了解这位标志性诗人。

主题

时间

9月6日(周六)19:00-21:00

地点

嘉宾

赵目珍

青年诗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新诗研究。在《人民文学》等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出版有《探索未知的诗学》《生长在想象的雷声中》等诗学专著,以及诗集《假寐者》等多部。曾获“扬子江诗学奖”“海子诗歌奖”“中国2018年度十佳诗集”等奖项。

活动对象

本场活动面向12周岁以上读者

参与方式

本活动无需预约报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坐满为止。

余光中和他的诗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他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赴台湾。自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起,他先后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著作50余部,在海峡两岸及香港出版的著作超过70种。梁实秋曾赞誉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余光中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是中国现代诗坛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从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又回归传统,融合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道路。

余光中西望神州

他写给妻子的诗中,有“蜜月是柠檬黄色,但比柠檬甜而且更圆,像你无名指戴的结婚指环”;他抒发对祖国的感怀,如“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他独自吟唱,“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深圳河那边的郁郁垒垒,还记得三十年前那少年”;他感慨,“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

在他的广阔诗歌世界里,总有一首能深深触动你我的心弦。

参考阅读

《守夜人:余光中诗歌自选集》

收录了诗人从1958年至2014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八十余首诗歌,其中包括《乡愁》《翠玉白菜》《乡愁四韵》《与永恒拔河》《江湖上》等经典名篇。本书入选了深圳图书馆2018年“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

➥索书号: I227/7437、 I227/1726(2)

活动须知

1

活动将进行拍摄,读者到达现场即视同接受群像、特写等拍摄及传播。

2

请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勿大声喧哗,勿将食品、饮料带入活动场地。活动过程中,请将手机等发声装置置于静音状态,勿随意进出走动。未经授权,请勿使用闪光灯或专业摄影设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3

活动中嘉宾观点不代表深圳图书馆立场,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深圳图书馆所有。

整理:邹 璨

审校:王海涛、冯文炬

编辑:李 畅

审核:肖永钐

深圳图书馆开放时间

中心馆

📍(福田区福中一路2001号)

🚍交通指南

公交儿童医院、市民中心西站、莲花山公园站、市民中心站;

地铁3/4号线少年宫站D/E出口、2/4/8号线市民中心站C出口

北馆

📍 (龙华区腾龙路30号)

交通指南:

地铁4/6号线红山站A1出口

💡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具体开放情况请参见网站通知。

💡网上图书馆、自助图书馆24小时提供服务。

在他的广阔诗歌世界里,总有一首能深深触动你我的心弦。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