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辗转迁至粤北坪石镇,坚持办学,知识救国。这些学校的老师们,用生命守护文脉、为新中国华南教育事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辗转迁至粤北坪石镇,坚持办学,知识救国。这些学校的老师们,用生命守护文脉、为新中国华南教育事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中国设立教师节41周年之际,一部“读书人的抗战片”——《坪石先生》上映,第一次将这段掩藏在历史皱褶下的岭南往事搬上大银幕,再现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奠基人黄际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杜定友、工程测量学家卫梓松等知识分子的坚守精神。
慷慨捐躯是英雄,知识救国亦是大道。
区别于传统抗战题材影片,电影并未直接描绘血腥战场,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文化的防线,描绘一众“坪石先生”在废墟之上坚持生活、播种知识的生活常态,书写出另一种惊心动魄的英雄主义。
影片中教授们在简陋的棚屋里传道授业,学生们在松油火把下仔细誊抄讲义,许多电影的细节来源于真实的历史。导演甘小二及其团队耗时6年,深入粤北三县六镇十八村进行实地考察,潜心研读各类史料手稿,力求还原抗战期间的烽火学堂,最终成就了这部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文厚度的匠心之作。
在那个时代,读书人是什么样子?
星火问道,
问的是怎样的“道”,
又遵的是谁的“道”?
“坪石精神”的意义,如今何在?
9月6日,电影《坪石先生》的导演甘小二将作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群星闪耀,星火问道”为主题,分享创作心得与电影幕后的故事,解读剧中角色,带领与读者进行深入交流,共话烽火年代中读书人的风骨与坚守。
为了让大家深度沉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活动还将设置《坪石先生》剧本共读体验环节。
甘小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获硕士学位,是华南师范大学电影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电影节展,曾获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推动计划、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基金资助、中国金鸡电影节民族电影优秀剧本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活动详情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