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南京图书馆召开了2024年度优秀读者座谈会,并为优秀读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在这些读者当中,有一位来自盐城的70后诗人。他叫费青云,年少失学,但他从未放弃读书,图书馆成为他与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5月12日,费青云再次从盐城来到南图,并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近日,南京图书馆召开了2024年度优秀读者座谈会,并为优秀读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在这些读者当中,有一位来自盐城的70后诗人。他叫费青云,年少失学,但他从未放弃读书,图书馆成为他与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5月12日,费青云再次从盐城来到南图,并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他感慨,南图的博大包容助力了他的成长。
因为父母的相继离世,15岁那年,他不得不辍学,靠着种田维持生计。当时,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座右铭:“万人万物皆为师。”多年以后,2018年父亲节,他在诗歌《爸爸的拐杖》中写满了对父亲的怀念:“一九八六年农历,‘我爱你’(5·20)的日子,你不再蹒跚拄着拐杖,你不再深情把我看望”“我十五岁,没有了你的拐杖,从此一个人独自流浪”……
尽管早早便离开了校园,不能和同龄人一样求学,但他始终热爱读书,坚持写日记,还开启了自考之路。2020年,他与南京图书馆结缘,用手机通过“陶风网借”免费办证借书,免费在南图官网查阅资料。也是那一年,他开始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诗歌。此后,南图一直陪伴着他的读书、学习和创作生涯。他说,在图书馆阅读时,时常被激发创作灵感,“当我一个人在安静、躺平、轻松状态下,最容易出现创作灵感,那活跃的文字或诗行,会轻松自然地缓缓流淌。”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与图书馆的关系,费青云思考了一会儿说:“南图是海,而我只是浪花一朵;我永远是南图的孩子,感恩南图的博大、无私和包容。”他喜欢看《三毛流浪记》《乞丐囝仔》,也爱看苏东坡、李清照的诗词,汪国真的诗和散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他看来,图书馆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激发思考的场域,成为工作与家庭之外的“精神避难所”。在翻阅实体书时,他感受到知识的质感和穿越历史的温度。“图书馆真正保存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人类对思想自由的永恒渴望。”
他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图书馆。他也给同样热爱阅读和诗歌的年轻人寄语:“从现在开始坚持书写你自己的文字,哪怕每天只写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标点符号;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阅读,不能局限于书本和图书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是一首诗,都是一本书。”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