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朋友说:我最近不想养孩子,看到孩子就烦,不想给他做饭,不想给他洗衣服,不想督促他学习,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我这是心理有问题了吗?
一位朋友说:我最近不想养孩子,看到孩子就烦,不想给他做饭,不想给他洗衣服,不想督促他学习,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我这是心理有问题了吗?
事实上,有这样感受的妈妈,不在少数。
嘴上一边说“爱孩子”的同时,心里又常常藏着疲惫和失望:孩子爱顶嘴、作业拖拉、沉迷游戏、不听话、不够懂事……
但你有没有想过:
是不是你情绪低落的时候,看谁都不顺眼?是不是你压力太大时,连孩子的一个呼吸声都觉得吵?
如果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不是孩子差,而是你的能量太低了。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镜映效应。
意思是:我们会把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情绪,不自觉地投射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当你疲惫、自责、焦虑的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就容易被你放大成“缺点”。
当孩子顶嘴时,是因为你内在有未被释放的愤怒;
当孩子哭闹时,是你情绪压抑后的代偿出口
当孩子磨蹭时,是你内心焦虑的镜像反应。
就像手机没电了,我们的“情绪电池”被耗尽了,哪怕孩子只是大声说话,也可能引爆内心不满的情绪。
我就发现了,有段时间对孩子的态度差别非常大,而原因就是我最近工作状态波动比较大。
工作顺利的时候看孩子就开心,工作不顺的时候,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
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看孩子不顺眼,其实也是不够接纳自己,不够爱自己。
爱满则溢,当我们内心充满爱的能量,自然会懂得如何接纳和爱孩子。
我也觉得,孩子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家长的情绪问题。
没有接纳情绪,更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排解情绪,当我们情绪对了,一切都对了。
从即刻起,好好地接纳情绪与之和平相处,万物皆美好!
如果你看到孩子身上都是毛病,真正的原因不是你吹毛求疵,也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
比如:早上孩子不想起床、写作业太磨蹭、太懒、吃饭挑食……
更要命的是,孩子天天给你带来“新创意”,而且每个细节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循环播放。
父母还会不自觉地拿孩子比来比去,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可以早早写完作业,自家孩子却磨磨蹭蹭;
别人家背古诗300首信手拈来,自家孩子背一首都吞吞吐吐……
比较这把“刀”,杀人于无形,它专砍自己家孩子的优点,砍得父母心里全是“别人家孩子”的影子,唯独没有自己家孩子的模样。
我想到我的表哥,从小智力有些问题,但是舅舅一家人,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打击过他的自尊心,一直以正面肯定为主。
表哥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也被挖掘出来,现在在我们县城是一名画家。
我们教孩子,不是揪着他的问题不放,而是让孩子在优秀的一面绽出花来。
当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点时,孩子会相信自己是如此优秀,会更加自信、阳光,想要变得更好。
很多父母源于对未来的焦虑,所以大多数时候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一位妈妈说:我以前讨厌儿子撒娇,哼唧唧的哭,却忘了他也是个小孩子。老师说撒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是他的能力。
我想,真正爱一个孩子,连他发脾气的时候,你也会觉得他很可爱。
一定要用欣赏眼光看孩子,一个事情,角度不同,理解不一样。多发现孩子的身上的优点。
孩子有缺点很正常,他爸妈缺点也不少,大家互相包容,日子才能过得开心。
孩子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关键看父母怎么对待。我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才能将孩子的隐藏技能挖掘出来。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但有乐观开朗的父母。
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要想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得修炼“静待花开”的功夫。
那就要把孩子当成花草树木来培养,花草树木,首先都是一颗种子。
咱们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天赋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然后接纳这颗种子,去培养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有他独特的意义,看见他,接受他,给他需要的阳光和雨露,再陪伴他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棉花糖妈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