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禾本科:稗草(优势种)、千金子、杂草稻等;莎草科: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毡、萤蔺等;阔叶类:鸭舌草、节节菜、矮慈姑、鳢肠、水花生等。地区差异:如华南地区以稗草、牛毛草为主;东北地区稗草、眼子菜较多;华东地区则以鸭舌草、萤蔺为常见。
主要杂草种类
水稻移栽田常见杂草以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类为主,主要包括:
禾本科:稗草(优势种)、千金子、杂草稻等;莎草科: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毡、萤蔺等;阔叶类:鸭舌草、节节菜、矮慈姑、鳢肠、水花生等。地区差异:如华南地区以稗草、牛毛草为主;东北地区稗草、眼子菜较多;华东地区则以鸭舌草、萤蔺为常见。
危害表现资源竞争:杂草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及生长空间,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例如稗草可造成稻谷减产70%以上,严重时可绝收。病虫害传播:部分杂草是水稻纹枯病、稻蓟马等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如稗草携带细菌性褐斑病。生态干扰:杂草覆盖度高时,降低稻田通风透光性,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水稻倒伏风险增加。“一封二杀三补”策略一封(土壤封闭) :移栽后5-7天,保持浅水层(1-3 cm),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丁草胺复配剂或吡嘧磺隆进行封闭处理,抑制杂草萌发。二杀(茎叶处理) :若封闭效果不佳,在移栽后15-25天,选用氰氟草酯(防禾本科)、灭草松(防阔叶)或五氟磺草胺(广谱)喷雾补杀。三补(针对性补防) :根据残留草相,选择性使用噁唑酰草胺(抗性稗草)或人工拔除大龄杂草。推荐药剂及用法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含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的药剂,易引发药害。糯稻田慎用苄嘧磺隆,需先试验安全性。施药时气温低于35℃,避开强光和大风天气。物理阻断拦截草种:在进水口安装尼龙纱网,拦截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深水淹灌:移栽后灌水5-8 cm保持20天,抑制杂草萌发;或采用“养草灭草”策略,早春灌水诱使杂草出苗后翻耕灭除。机械清洁:清除农机具携带的草种,减少跨田传播。生态调控稻鸭/鱼共育:移栽后15天投放雏鸭(12-15只/亩)或鱼苗(1000尾/亩),取食杂草幼芽。水旱轮作:杂草严重田块改种大豆、玉米等旱作,打破杂草生长周期。
东北地区以稗草为主,重点采用封闭处理(丙草胺+苄嘧磺隆),低温缓苗期延后施药至移栽后10-15天。华南双季稻区高温多雨,需加强茎叶处理,优先选用噁唑酰草胺+灭草松复配,防除抗性稗草和阔叶杂草。长江中下游地区鸭舌草、萤蔺多发,封闭阶段增加吡嘧磺隆比例,茎叶处理辅以2甲4氯钠。土壤封闭关键期移栽后5-7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药,保水3-5天,水层不淹没心叶。砂质土或漏水田需增加药剂用量或采用二次封闭。茎叶处理窗口期禾本科杂草:2-3叶期(稗草株高阔叶杂草:4-5叶期前,避免木质化后抗药性增强。推荐使用水分散粒剂、泡腾颗粒等剂型,减少漂移;喷药后24小时内避免降雨。通过以上多维度措施,可构建“封闭优先、生态调控、精准补杀”的杂草防控体系,显著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
来源:小强聊农村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