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春天的下午,婆婆站在客厅里,指着我们100平的房子说:"这房子刚够我们住,你带孩子回娘家去吧。"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春天的下午,婆婆站在客厅里,指着我们100平的房子说:"这房子刚够我们住,你带孩子回娘家去吧。"
那是1987年,我和丈夫建国刚刚分到这套房子。
在那个年代,能分到100平的房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我们院子里的老王家,一家五口人还挤在50平的房子里呢。
建国在纺织厂当技术员,我在百货商店当售货员,我们都是工薪阶层。
房子是建国厂里分的,说是100平,其实除去公摊面积,实际使用面积也就八十来平。
两室一厅,一个卫生间,一个小厨房。
按理说,我们小两口带着三岁的儿子小军住着正合适。
可是婆婆非要搬来和我们一起住。
她的理由很充分:"老伴儿去世了,一个人住着害怕,再说小军也需要人照顾。"
建国是个孝顺儿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我当时心里虽然不太愿意,但也没好意思反对。
毕竟婆婆确实是一个人,而且她平时对小军也挺好的。
那时候不像现在,老人一个人住着确实不安全。
我们那个小区刚建没几年,晚上路灯都不亮几个,黑漆漆的挺吓人。
谁知道婆婆搬来没几天,问题就来了。
她嫌这嫌那的,说厨房太小,转个身都困难。
说卫生间只有一个,早上抢着用很不方便。
说客厅放了沙发和电视柜就显得拥挤。
我们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我和建国结婚时咬牙买的呢。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总是当着我的面对建国说:"这房子确实小了点,要是没有外人就好了。"
那个"外人"指的是谁,傻子都听得出来。
我咬着牙忍了好几个月。
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回来心情都很沉重。
有时候在楼梯口就能听到婆婆在房间里唠叨:"这房子真是憋屈,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我推开门的时候,她立马就不说了,假装在看电视。
那天下午,我刚从商店下班回来,手里还提着刚买的菜。
菜篮子里有土豆、白菜、还有两个西红柿,准备晚上包饺子。
小军在客厅里玩积木,那套积木还是我托人从上海买回来的。
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正在播《射雕英雄传》。
我刚要进厨房做饭,婆婆突然站起来,指着房子说了那句话。
我当时就愣住了,手里的菜掉在地上,西红柿滚了一地。
小军也停下手里的积木,怯怯地看着我们。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突然断了。
我深吸了一口气,弯腰把菜捡起来,然后直起身子看着婆婆说:"妈,您说得对,这房子确实不大。"
婆婆以为我要妥协了,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她还补充了一句:"你看看,连个像样的餐桌都摆不下,吃饭还得在茶几上凑合。"
谁知道我接着说:"既然您觉得挤,那您搬出去住吧。"
婆婆的脸一下子就变了:"你说什么?"
我平静地说:"我说您搬出去住。这房子是建国厂里分的,房产证上写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名字。按法理说,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您要是觉得住着不舒服,可以搬回您原来的房子去。"
婆婆气得脸都白了:"你这是要赶我走?"
我摇摇头:"我不是赶您走,我只是在澄清一个事实。这是我们的家,我们欢迎您来住,但您不能倒过来赶我们走。"
就在这时候,楼下传来自行车铃声,是建国下班回来了。
我听到他在楼下和邻居老李聊天的声音。
老李说:"建国,你们家最近怎么总是吵吵嚷嚷的?"
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家里人多,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我心里一阵酸涩,原来邻居们都听到了我们的争吵。
建国踏着楼梯上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婆婆立刻收拾了一下表情,准备告状。
建国推开门,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对。
婆婆立刻向他告状:"建国,你看看你媳妇,要赶我这个老太婆出去!"
建国为难地看看我,又看看他妈:"到底怎么回事?"
我没等婆婆开口,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建国听完,沉默了很久。
他走到窗前,点了一支烟,那是他想事情时的习惯动作。
外面夕阳西下,把整个客厅都染成了金黄色。
最后他对婆婆说:"妈,素娟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是我们的家,您住在这里,我们欢迎,但您不能要求素娟带着孩子搬出去。"
婆婆没想到儿子会站在我这边,一下子就哭了:"我一把年纪了,还不如一个外人重要!"
听到这话,我心里也不好受。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建国的妈,也是小军的奶奶。
我心里虽然还有气,但看她哭得可怜,还是软下心来。
我走过去,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妈,您别哭。我们都是一家人,何必要分什么内外呢?只要大家互相体谅,这房子虽然不大,住下我们几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婆婆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里还含着眼泪。
我继续说:"您一个人确实不容易,我们也理解。但小军是我的孩子,我不能离开他。您要是真觉得这里住不习惯,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建国在旁边说:"要不这样,我们把客厅用帘子隔开,给妈单独弄一个空间出来。"
我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虽然空间小点,但至少有了私密性。"
婆婆擦擦眼泪,看了看我们,似乎在考虑这个提议。
过了一会儿,她叹了口气说:"算了,我一个老太婆,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还挑什么拣什么的。"
我知道她这是在找台阶,赶紧说:"妈,您别这么说。我们都希望您住得舒服。明天是周末,我和建国一起去买帘子和一些小家具,把客厅好好布置一下。"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意外发生了。
我正准备出门买东西,婆婆突然捂着胸口说不舒服。
她脸色发白,冷汗直冒,看起来很难受的样子。
我吓得赶紧扶她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
建国也慌了,想要背她去医院。
婆婆摆摆手:"不用去医院,老毛病了,心脏有点不好。"
她缓了一会儿才说:"昨天晚上我想了一夜,觉得自己太过分了。素娟,是我不对,不该说那些话。"
看着她虚弱的样子,我心里的气早就消了。
我握住她的手:"妈,您别说这些了,身体要紧。"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婆婆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老伴儿去世了,只有建国这一个儿子,心里肯定也很孤单。
从那以后,我们家的气氛明显好了很多。
那个周末,我们真的去了百货大楼。
我用我在商店的关系,买到了一套漂亮的碎花窗帘,还买了一个小衣柜和一张折叠床。
建国在客厅里拉了一道帘子,把角落里的空间隔出来,给婆婆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卧室。
虽然地方不大,但收拾得很温馨。
我还特意买了一盏小台灯放在她床头,方便她晚上起夜。
婆婆看着新布置的小天地,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她拉着我的手说:"素娟,是我不好,不该说那些话。"
我握紧她的手:"妈,都过去了。我们以后好好过日子。"
从那以后,婆婆也不再挑三拣四,反而经常帮我们做家务、带孩子。
我下班晚的时候,她会帮我准备晚饭。
我周末想休息的时候,她会带小军到楼下玩。
有一天,我感冒发烧,躺在床上起不来。
婆婆不仅照顾了小军一整天,还给我熬了小米粥,一勺一勺地喂我喝。
那一刻,我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可是没过多久,又出了一件事。
那天我下班回来,发现家里特别安静。
推开门一看,婆婆正在和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说话。
那女人看起来四十多岁,穿得挺体面的。
我刚要问是谁,婆婆就介绍说:"这是李大姐,她家有个儿子,还没结婚呢。"
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要给我介绍对象。
李大姐看着我,满意地点点头:"这闺女长得不错,人看起来也老实。"
我气得脸都红了:"妈,您这是干什么?"
婆婆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想着,素娟你一个人带孩子也不容易,要是能再找个人..."
我打断她的话:"妈,我和建国好好的,为什么要找别人?"
李大姐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哎呀,原来这位就是建国的媳妇啊,我还以为..."
场面一时间很尴尬。
李大姐赶紧告辞走了。
我看着婆婆,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她一直把我当外人,连我和建国的关系都要插手。
我坐在沙发上,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婆婆看到我哭了,也慌了:"素娟,你别哭,我只是想..."
我摇摇头:"妈,您到底把我当什么人?我是建国的妻子,小军的妈妈,我们是合法夫妻,有结婚证的。"
婆婆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走过来,拉着我的手:"素娟,是我糊涂了,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
我看着她,心里既生气又心疼。
她其实也是出于好心,只是方式不对。
那天晚上,建国下班回来,我把事情告诉了他。
建国也觉得很无奈,但他没有责怪婆婆。
他只是对婆婆说:"妈,素娟是我的妻子,我们的感情很好,您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
婆婆点点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更近了。
可能是因为这次误会,让我们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后来我们攒够了钱,换了一套更大的房子。
那是1992年,房价还不像现在这么贵。
搬家的时候,婆婆舍不得那道帘子,说那是我们家和睦的见证。
我们把帘子也带到了新家,挂在了她的房间里。
现在想起来,那个100平的小房子,确实不算大。
但是家的温暖,从来不是用平方米来衡量的。
关键是住在里面的人,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
婆婆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小军也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
每当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婆婆总爱讲那个帘子的故事。
她说,那道帘子不仅隔出了一个住的地方,更隔出了一家人的和谐。
我总是笑着说,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那道帘子,而是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叫做互相体谅。
人这一辈子,房子可以换很多套,但家只有一个。
家不在于大小,在于住在里面的人是否用心经营。
建国常说,我们那次争吵,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因为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有时候,也需要把道理讲清楚,才能更好地讲情。
那个春天的下午,虽然我们都说了一些伤人的话,但最终我们选择了原谅和包容。
这也许就是家的力量吧。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在这个港湾里,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
即使偶尔有风浪,只要我们携手面对,就一定能够渡过。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看似激烈的争吵,其实都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
如果没有那次冲突,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
如果没有那道帘子,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学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温暖。
家,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可以包容所有的不完美,化解所有的矛盾。
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爱去维护,再小的房子也能装下最大的幸福。
来源:简单香瓜KA